物件、地方与实践:重思遗产的总体性内涵
发布时间:2022-01-11 11:24
在国内,以"遗产"为书写与研究对象的学者尚未就"遗产何为"这一根本性问题达成共识。"分而论之"的学术阐释不仅造成了遗产研究的割裂与分化,而且无助于不同遗产领域彼此之间的互动、对话与交流。文章采取政策叙事的研究方法重新思考遗产的总体性内涵,并着重讨论作为遗产范畴的物件、地方与实践是如何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渐剥离出来的,又是如何经由不同的国际遗产政策而定型,并最终完成制度化的。重新思考遗产的总体性内涵不仅纠正了批判性遗产研究对权力关系的迷恋,而且从本质上来说是重回遗产本体论的一次尝试。
【文章来源】:学术论坛. 2020,43(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从困惑和不满谈起
二、遗产的总体性内涵:启发、主张与路径
三、物件、地方与实践:从政策中发现遗产的总体性内涵
(一)《海牙公约》:遗产内涵的序章
(二)1970年《UNESCO公约》:遗产物件
(三)《世遗公约》:遗产地方
(四)《非遗公约》:遗产实践
四、遗产的总体性内涵: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世界遗产公约》的修订及其中国意义[J]. 户晓辉. 中原文化研究. 2016(06)
[2]重新定义博物馆中的物品——中国遗产的井喷[J]. 罗兰,汤芸.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4)
[3]“世界文化遗产”40年:由“物”到“人”再到“整合”的轨迹[J]. 宋奕.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10)
本文编号:3582697
【文章来源】:学术论坛. 2020,43(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从困惑和不满谈起
二、遗产的总体性内涵:启发、主张与路径
三、物件、地方与实践:从政策中发现遗产的总体性内涵
(一)《海牙公约》:遗产内涵的序章
(二)1970年《UNESCO公约》:遗产物件
(三)《世遗公约》:遗产地方
(四)《非遗公约》:遗产实践
四、遗产的总体性内涵: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世界遗产公约》的修订及其中国意义[J]. 户晓辉. 中原文化研究. 2016(06)
[2]重新定义博物馆中的物品——中国遗产的井喷[J]. 罗兰,汤芸.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4)
[3]“世界文化遗产”40年:由“物”到“人”再到“整合”的轨迹[J]. 宋奕.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10)
本文编号:3582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582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