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野中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发布时间:2023-02-26 02:3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和活的历史见证,在中华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历史演进中,活态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直接、生动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更多方面、多层次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这一珍贵的文化财富和文化资源也是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基础和精神力量。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就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科学文化理论,对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历史上,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直接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术语(因为那时尚没有成系统地讨论今天才归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问题),但先哲们对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及音乐戏剧、风俗制度等(这就是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内容)的探讨,呈现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有关文化的本质、价值及其传承发展的重要思想,这为当今我们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可资借鉴并作为理论基础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基于此,本文选择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理论基础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这既有利于推进非物...
【文章页数】:1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价值
二、术语解释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文化
三、研究现状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二)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四、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一)创新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理论基础
一、文化与文化观
(一)文化内涵的演进
(二)文化观的多维性
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形成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形成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三、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主要内容
(一)文化本质
(二)文化主体
(三)文化价值
(四)文化传承发展
第二章 文化是人的实践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及其本质属性
一、人的实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的物质前提
(一)自然环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的制约因素
(二)物质生产方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的决定因素
二、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一)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中的作用
(二)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中的作用
(三)人创造的环境也是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人的精神生产的本质属性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出人的精神生产本质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尊重
第三章 文化价值及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当代价值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物质生产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生产力的一部分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库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人的精神塑造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和谐文化基因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社群和谐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认同感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了民族智慧
第四章 文化生产与社会发展不平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问题透视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受环境变迁挑战
(一)自然环境改变有损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空间
(二)人文环境变化削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关系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受经济全球化冲击
(一)非理性的商品化生产冲击
(二)现代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
(三)西方强势经济下的文化挑战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自身问题
(一)传承主体的承继问题
(二)传承方式的有限性问题
(三)传承中的机遇流失问题
第五章 文化传承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原则与路径
一、继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本原则
(一)批判继承原则
(二)保护利用原则
(三)科学发展原则
二、创新协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实践路径
(一)以意识建构引导自觉传承
(二)以创新发展促进生产性保护
(三)以公共文化发展实现协作共享
(四)以合作交流增进世界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本文编号:3749639
【文章页数】:1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价值
二、术语解释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文化
三、研究现状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二)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四、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一)创新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理论基础
一、文化与文化观
(一)文化内涵的演进
(二)文化观的多维性
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形成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形成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三、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主要内容
(一)文化本质
(二)文化主体
(三)文化价值
(四)文化传承发展
第二章 文化是人的实践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及其本质属性
一、人的实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的物质前提
(一)自然环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的制约因素
(二)物质生产方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的决定因素
二、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一)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中的作用
(二)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中的作用
(三)人创造的环境也是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人的精神生产的本质属性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出人的精神生产本质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尊重
第三章 文化价值及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当代价值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物质生产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生产力的一部分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库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人的精神塑造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和谐文化基因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社群和谐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认同感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了民族智慧
第四章 文化生产与社会发展不平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问题透视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受环境变迁挑战
(一)自然环境改变有损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空间
(二)人文环境变化削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关系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受经济全球化冲击
(一)非理性的商品化生产冲击
(二)现代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
(三)西方强势经济下的文化挑战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自身问题
(一)传承主体的承继问题
(二)传承方式的有限性问题
(三)传承中的机遇流失问题
第五章 文化传承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原则与路径
一、继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本原则
(一)批判继承原则
(二)保护利用原则
(三)科学发展原则
二、创新协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实践路径
(一)以意识建构引导自觉传承
(二)以创新发展促进生产性保护
(三)以公共文化发展实现协作共享
(四)以合作交流增进世界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本文编号:3749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749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