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6 12:45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特征,借鉴吸收西方文化生态学的理论,根据中国具体国情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对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予以综合探讨,既关乎学理,也是一个重要的现实实践问题。从时间性上来说,应尊重区域历史文化发展脉络、贴近民众当下生活,在当代生活时间中维护传统的连续性;从空间性上而言,应基于文化空间的完整性、行政管理的有效性而划定合理边界,并鼓励在维护文化特色的同时促进交流互鉴。文化生态保护的核心是人,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建设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自然人文空间,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自身关系的构建。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一、时间与空间的理论视角:中国文化生态保护区研究现状及问题发现
    (一)中国的文化生态研究历程
    (二)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理论探讨
二、时间传统的张力:日常生活“重复”与重塑
    (一)文化生态保护应当尊重历史文化发展脉络
    (二)文化生态保护要贴近当下生活
三、边界的悖论:模糊的文化边界与确定的行政边界
    (一)文化传播没有清晰的地域界限
    (二)文化生态保护区确定明确范围
        1.跨省的文化生态保护区(2个)
        2.同一个省(直辖市)跨市的文化生态保护区(6个)(55)
        3.同一个市的文化生态保护区(11个)
        4.同一个县的文化生态保护区(2个)
四、结语



本文编号:3770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770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e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