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契冬奥会的文化创意研究
本文关键词:索契冬奥会的文化创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冬奥会的文化内涵由传统的文化展示,在发展中越来越倾向于文化创造力的表达。除了精彩纷呈的竞技活动,文化创意亦成为冬奥会的重头戏。这体现在场馆、奖牌、吉祥物等物态文化层面的设计;开幕式、闭幕式以及各种以奥运为主题的文化艺术活动等行为文化层面的开展;赛会服务、管理等制度文化层面的创新;以及理念、精神、观念等心态文化层面的创意。自都灵冬奥会起,文化创意的元素愈发鲜明,未来冬奥会申办的争夺将是一场文化创意的比拼。因此,应充分挖掘我国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潜力。就冬奥会的申办和承办而言,应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中西文化的交融、冰雪体育文化的特色内涵、科技体育的发展、体育人文精神等多个角度加以创造、设计,既要体现中国元素,又要保证创新性,并通过冬奥会的申办带动我国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及比较研究法的方法在已有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对索契冬奥会的文化创意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索契冬奥会文化创意的形成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交流及政治成熟共同作用的结果。并可通过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与心态文化层四个层面得以体现。通过对索契冬奥会文化创意进行总结与评价,最终获得我国申办冬奥会文化创意方面的启示。本文首次对冬奥会的文化创意进行研究,丰富了冬季奥林匹克理论研究体系,在选题上实现了创新。此外,研究以索契冬奥会为个案进行研究,从中探索冬奥会文化创意的趋势,在内容上有所创新。再者,研究广泛运用体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在方法上有所突破。以期对我国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稳健发展以及对我国举办冬奥会中具体的文化创意设计工作的开展起到借鉴和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索契 冬奥会 文化创意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12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前言9-12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目的10
- 1.3 研究意义10-12
- 2 文献综述12-17
- 2.1 有关文化创意产业与体育文化创意发展的研究12-13
- 2.2 有关奥运会文化创意发展的研究13-17
- 2.2.1 有关奥林匹克文化的研究14-15
- 2.2.2 有关奥运会文化符号内涵的研究15-16
- 2.2.3 有关冬奥会文化创意的研究16-17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17-18
- 3.1 研究对象17
- 3.2 研究方法17-18
- 3.2.1 文献资料法17
- 3.2.2 专家访谈法17
- 3.2.3 比较研究法17-18
- 4 结果与分析18-49
- 4.1 索契冬奥会文化创意的研究基础18-21
- 4.1.1 冬奥会文化创意的相关概念界定18-20
- 4.1.1.1 体育文化的概念界定18
- 4.1.1.2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18-19
- 4.1.1.3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19
- 4.1.1.4 冬奥会文化创意的概念界定19-20
- 4.1.2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探析20-21
- 4.1.2.1 探析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发展20
- 4.1.2.2 探析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发展20-21
- 4.1.2.3 探析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发展21
- 4.2 冬奥会文化创意形成的原因21-26
- 4.2.1 冬奥会文化创意形成的背景21-22
- 4.2.2 冬奥会文化创意形成的动因22-26
- 4.2.2.1 经济发展的动因22
- 4.2.2.2 科技进步的动因22-23
- 4.2.2.3 文化交流的动因23-25
- 4.2.2.4 政治成熟的动因25-26
- 4.3 冬奥会文化创意的分类26-28
- 4.3.1 冬奥会物态文化层面创意26
- 4.3.2 冬奥会制度文化层面创意26-27
- 4.3.3 冬奥会行为文化层面创意27
- 4.3.4 冬奥会心态文化层面创意27-28
- 4.4 索契冬奥会的文化创意解析28-42
- 4.4.1 索契冬奥会物态文化层面的文化创意解析28-37
- 4.4.1.1 索契冬奥会场馆建设的文化创意——绿色环保、精致实用28-32
- 4.4.1.2 索契冬奥基础设施建设的文化创意——生态高效、人文浓厚32
- 4.4.1.3 索契冬奥会会徽设计的文化创意——数字视觉、极简突破32-33
- 4.4.1.4 索契冬奥会火炬传递的文化创意——刷新高度、规模空前33-35
- 4.4.1.5 索契冬奥会吉祥物设计的文化创意——回归大众、情意浓厚35-36
- 4.4.1.6 索契冬奥会奖牌设计的文化创意——民族工艺、风格交融36-37
- 4.4.2 索契冬奥会制度文化层面的文化创意解析37-39
- 4.4.2.1 索契冬奥会安保制度的文化创意——完善法律、立体防护37-39
- 4.4.2.2 索契冬奥会服务制度的文化创意——重点明确,准备充分39
- 4.4.3 索契冬奥会行为文化层面的文化创意解析39-41
- 4.4.3.1 索契冬奥会开(闭)幕式的文化创意——主题明确,以错纠错39-41
- 4.4.3.2 索契冬奥会奥林匹克活动的文化创意——紧抓重点,,创意多样41
- 4.4.4 索契冬奥会心态文化层面(.号设计)的文化创意解析——求新求变,人文犹存41-42
- 4.5 索契冬奥会文化创意的特征与评价42-45
- 4.5.1 索契冬奥会蕴含丰富的文化创意特质42-43
- 4.5.1.1 鲜明的象征性42
- 4.5.1.2 浓郁的艺术性42
- 4.5.1.3 内涵的丰富性42
- 4.5.1.4 突出的人文性42-43
- 4.5.1.5 坚硬的强势性43
- 4.5.2 索契冬奥会具有多元的文化创意价值43-45
- 4.5.2.1 有利于社会价值观念的提升43
- 4.5.2.2 有利于公平竞争观念的建立43
- 4.5.2.3 有利于和谐社会理念的构建43-44
- 4.5.2.4 有利于市场道德观念的建设44
- 4.5.2.5 有利于人们生活品位的提升44
- 4.5.2.6 有利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丰富44-45
- 4.6 索契冬奥会文化创意的经验及启示45-49
- 4.6.1 索契冬奥会文化创意的成功经验45-46
- 4.6.1.1 体现民族特色45
- 4.6.1.2 树立生态意识45-46
- 4.6.1.3 加大科技投入46
- 4.6.1.4 紧跟时代步伐46
- 4.6.2 我国承办冬奥会的文化创意启示46-49
- 4.6.2.1 采用文化创意手段,构建鲜明国家形象46-47
- 4.6.2.2 紧密结合文化创意,突出申奥理念重点47
- 4.6.2.3 利用北京奥运遗产,深度挖掘文化创意47
- 4.6.2.4 发扬多元文化特色,利用文化遗产优势47-48
- 4.6.2.5 探究传统体育文化,丰富文化创意元素48-49
- 5 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54
- 致谢54-55
- 附录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儿;中国文化绝非与自然和谐的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1年05期
2 张竞;论市场经济中的文化创新[J];学术交流;2001年01期
3 于力;浅谈大众文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张勤;从悟性文化向契约文化的转变——实现民族性格的现代成熟[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刘明景;谈谈“文化”的概念和特点[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张健,王明红;大众文化的流行与"庸俗化"及"媚俗[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张静蓉;文化创新及其实现机制[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1期
8 万智炯;从现象学的角度看大众文化的哲学成因[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9 潘承玉;越文化研究纲要[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10 姜奇平;冷文化与热文化的区别[J];互联网周刊;2003年3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风平;;区域文化对创新能力的影响[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2 李翠玉;文洪朝;;市场经济视角下的文化建设[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3 杨福泉;;再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危机——以云南省为例[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俞岚;;浅论领导在工商文化建设中的作用[A];浙江工商行政管理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作清;;黑龙江文化的发展、特点与创新[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6 张鑫;;黑龙江精神文化初探[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7 陈易洲;邹聪顺;;漳州文化特征浅析——兼谈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8 杨宜勇;董进修;;澳门文化产业前景与定位分析[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张华;郑长兴;;研究所文化建设刍议[A];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九辑[C];2002年
10 张守智;;民博会——长春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品牌[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淑洁;文明对话与世界文化的和谐发展[N];人民日报;2005年
2 刘满衡;和谐社会对文化的诉求[N];深圳特区报;2005年
3 朱震晓;文化兴市战略助推文化产业发展[N];安阳日报;2007年
4 范丽霞;在全市纪念第二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上的讲话[N];长治日报;2007年
5 张敬华;制订文化发展战略 推动和谐文化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6 孟宪政;走湘西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N];团结报;2006年
7 简雄;激发苏州文化发展活力[N];苏州日报;2007年
8 张先亮 戢广南;文化认同: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之魂[N];新疆日报(汉);2009年
9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闽都文化》写的序言 黄瑞霖;弘扬闽都文化 焕发首邑风采[N];福建日报;2009年
10 姜海如;谈气象文化建设的五个特征[N];中国气象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与评价[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白芸;理解学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允熠;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D];南开大学;1997年
4 王云芳;迁徒流变中的文化传统:境外鲁籍作家创作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刘艺;镜与中国传统文化[D];四川大学;2002年
6 周桂君;现代性语境下跨文化作家的创伤书写[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朱逸宁;江南都市文化源流及先秦至六朝发展阶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郑葳;教育心理学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索契冬奥会的文化创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91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419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