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三国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刍议
本文关键词:成都三国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刍议
【摘要】:成都三国文化遗产旅游存在整体发展不平衡,缺乏统一发展规划;保护形势较为严峻,宣传力度不足;旅游开发深度有待深入等问题。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成都地区的三国文化遗产从旅游资源角度,可以划分为3个主类、6个亚类,共计16个基本类型。树立"全域旅游"发展观念,分类开发;加强三国文化遗产保护,提高宣传力度;发挥武侯祠龙头带动作用,加深三国文化研究,丰富三国文化旅游产品等有助于成都地区旅游竞争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关键词】: 成都地区 三国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分类号】:G127;F592.7
【正文快照】: 文化遗产旅游指基于文化遗产的基础之上所进行的旅游活动111。文化遗产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1990年代以来,遗产成为了流行的语言,同时也是旅游业中最重要和成长最快的产品121。 三国历史虽然短暂,但三国文化却脍炙人口,极其引人注目。成都曾为蜀汉政权的都城,至今境内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景明;;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J];旅游学刊;2010年06期
2 应舒;;需求角度下南京明文化遗产旅游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S2期
3 李亚男;;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必要性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年01期
4 赵雪影;刘鹏;;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理念与方式探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年07期
5 梁维;李威;;吉林省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策略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4年03期
6 荣浩;;基于文化软实力视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年01期
7 马佶;;对“东西方游客对文化遗产旅游价值的认知存在差异”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年01期
8 陈海明;顾良智;陈芳;;澳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因素研究——基于品质屋的视角[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9 邢盼盼;;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基础、路径及模式研究[J];金融经济;2014年10期
10 杨丽霞;;对我国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一些思考[J];旅游学研究;2007年0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鲁芒;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出炉[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记者 王庆芳;我省发放千万元文化遗产旅游消费券[N];石家庄日报;2009年
3 詹双晖;“非遗”产业化是把双刃剑[N];浙江日报;2010年
4 通讯员 姚璐艳 韩悦子;美景深处有“非遗”[N];浙江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刘成群;让文化遗产成果惠及更多民众[N];河北日报;2009年
6 潘红;打造大同历史文化新名片[N];大同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系统的动态仿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2 周永博;文化遗产旅游景观意象结构性评价与信息化传播[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英;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雪;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风险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2 韩平新;环塔里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政府行为研究[D];塔里木大学;2016年
3 余燕伶;后现代视野中的文化遗产旅游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香丽;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5 邓玲珍;我国佛教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初期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与协调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6 马齐齐;新疆世居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7 周博;集安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玲玲;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评价和资源管理[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艾佩;体验经济背景下的文化遗产旅游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10 史亚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适宜性评价研究[D];三峡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315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531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