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北农村民间旺火习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5 15:06
本文关键词:晋北农村民间旺火习俗研究
【摘要】:旺火曾是民间一项极具影响力的民俗事项,分布广泛,遍及全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山西是旺火习俗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但是,像其它一些民俗现象一样,由于种种原因,旺火也面临着各种让人担忧的问题,如分布地域逐渐萎缩,影响力下降,濒临绝迹等,且由于旺火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具有空气污染、易引发火灾等缺点,不少地方对点旺火开始施加限制,并提倡使用环保旺火。本文选取朔州市太平窑村为田野调查点,通过梳理国内外现有的文献,采用深度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实地考察当地居民的现实生活,包括从筹备到垒成旺火的整个过程,并进行记录,取得大量第一手音频、视频资料。在进行充分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调查点旺火习俗的历史文献记载、起源于发展、仪式场景与象征意义、处于不断变迁中的承载这种活态文化的人群、技艺、社会心理以及旺火作为一项民俗活动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有何互动或牵制等,进行深层次的描述和探讨。通过对这项民间习俗活动的微观描述,反映社会文化变迁,深层挖掘文化表演背后的社会意义,也反思在旺火文化即将绝迹之际,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最大可能的保留这项极具内涵的民俗活动。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是导论部分,阐述本文的选题缘由、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第二章是田野点介绍,阐述了朔州市太平窑村的地理位置、经济结构、民俗生活等几方面内容,对民间火信仰和太阳信仰的生存基础和空间进行了深入阐述。第三章介绍旺火习俗的溯源和发展变迁,通过梳理历史文献和现有的研究资料追溯了旺火的原型并对其现在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简单描述。第四章对太平窑村春节期间整个旺火习俗活动的过程进行描述,从选材料到垒砌制作最后到焰旺火,包括围绕旺火进行的一系列庆祝活动,整个过程充满着地方特色。第五章从民俗学的角度对旺火习俗中的巫术原理和禁忌以及这一活动体现出来的社会功能等几方面进行阐释。第六章是结论和分析部分,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了解现代社会的人们对年节垒旺火的看法及意愿,从宏观上分析旺火习俗带来的负面影响,以致出现了官办旺火的现象,但传承已久的民俗活动不可能凭着一纸政令就杜绝,所以官方应适当介入;微观上则从对原材料的洁净化处理方面展现了环保旺火的可能性;民俗活动主体民众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尽可能的保护好这项习俗。
【关键词】:火崇拜 旺火 历史溯源 巫术与禁忌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892.2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导论10-22
- 第一节 选题缘由10-12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12-13
- 第三节 研究目的、意义与方法13-16
- 一、研究目的13
- 二、研究意义13-15
- 三、研究方法15-16
- 第四节 研究现状16-21
- 一、关于火文化的研究现状16-19
- 二、关于旺火习俗的研究现状19-21
- 小结21-22
- 第二章 太平窑村:田野点的概况22-30
- 第一节 田野点的选择22-23
- 第二节 太平窑村的地理空间23-26
- 一、山西省地理空间23-24
- 二、朔州市太平窑村地理空间24-26
- 第三节 太平窑村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26-27
- 第四节 太平窑村的民俗生活27-29
- 一、独特的饮食民俗27-28
- 二、独特的节日风俗28
- 三、独特的婚嫁习俗28-29
- 小结29-30
- 第三章 火崇拜遗俗:旺火的起源与发展30-44
- 第一节 旺火在历史上的原型——“燔柴”30-31
- 第二节 旺火习俗的起源——火崇拜和太阳崇拜的遗留31-36
- 一、旺火历史溯源31-32
- 二、旺火与火崇拜、太阳崇拜的一致性32-36
- 第三节 旺火的发展与变迁36-43
- 一、旺火习俗的发展36-41
- 二、旺火习俗的变迁41-43
- 小结43-44
- 第四章 人神沟通:旺火习俗的过程与节日信仰44-52
- 第一节 旺火习俗的前期准备45-48
- 一、制作底座45-46
- 二、选炭46
- 三、裁炭46-47
- 四、垒砌47
- 五、装饰47-48
- 第二节 除夕旺火习俗48-51
- 一、送神48-49
- 二、祀先祀祖49
- 三、接神(焰旺火)49-51
- 小结51-52
- 第五章 仪式、功能与禁忌:太平窑村“旺火”的民俗学解析52-66
- 第一节 旺火的象征意义52-57
- 一、旺火是一种仪式活动52-53
- 二、旺火习俗的象征意义53-57
- 第二节 旺火习俗的民俗特质57-59
- 第三节 旺火习俗的功能分析59-62
- 一、对传统文化的延续59-60
- 二、精神慰藉作用60
- 三、社会凝聚作用60-62
- 第四节 旺火习俗中的巫术与禁忌62-65
- 一、旺火习俗中的巫术原理62
- 二、旺火习俗中的禁忌62-65
- 小结65-66
- 第六章 传统与现代:太平窑村旺火习俗的传承与发展66-74
- 第一节 旺火习俗逐渐衰落的原因69-71
- 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政策的影响69
- 二、生活环境的改变、煤炭成本的提高69-70
- 三、传承人逐渐消失70
-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政策不到位70-71
- 第二节 社会转型时期旺火习俗的传承与发展71-73
- 小结73-74
- 结语74-76
- 参考文献76-80
- 致谢80-8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晓燕;余潇雨;朱钰婷;;试论畲族神话歌《火烧天》与火崇拜[J];文学教育(上);2015年09期
2 卢晓娜;;河津跳火民俗的社会空间意义[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3 杨甫旺;;彝族火崇拜文化[J];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萧放;;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民间信仰重建[J];探索与争鸣;2010年05期
5 黄龙光;;试论彝族火神话与火崇拜[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杨琳;;满族的火崇拜与火神话[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年01期
7 应骥;;从火崇拜民俗看夷越文化传播[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乌仁其其格;蒙古族火崇拜习俗中的象征与禁忌[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9 刘锦春;旺火史载与源探[J];求索;2005年03期
10 周蔚蔚;论氐羌民族火崇拜与祖先崇拜“叠合”现象的发生与留存[J];云南消防;2003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倩;火文化对彝族社会生活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白洁;岁时节日中“旺火”习俗的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444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544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