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起源地的遗产保护现状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7-07-16 03:07
本文关键词:二十四节气起源地的遗产保护现状与思考
【摘要】: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在春秋秦汉时期形成于中原地区,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并先后传入周边国家,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3月,中国政府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将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请。中国农业博物馆作为项目申报的主持单位,于2015年8月组织专家前往河南省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情况,旨在为遴选二十四节气的代表性遗产地和重要传承项目以及为国家制订相关政策法规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博物馆;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传承 保护 调研报告
【分类号】:K892.18
【正文快照】: 早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一前476年),中国劳动人民就已经通过观测日月运行的规律,逐渐形成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奠定了发明历法的天文知识基础。战国后期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清楚地划分出,
本文编号:546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546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