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8 18:24
本文关键词:牡丹江市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研究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人民的观念与理想之泉源自于文化,人民丰饶生活之根源自于文化。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人民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人们开始把更多的追求和渴望转向精神文化生活。就此而言,发展文化事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人民群众的急切需求,更是一国之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求。文化建设关乎民生,因而要贴近生活、关照民意,其根本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共同发展。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是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的重要措施,是新时期全面推进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本文以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为切入点,以牡丹江市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为个案对象,在梳理国内外农村文化建设研究情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法、归纳法、调查法、数据分析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分析牡丹江市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现状,阐释当前牡丹江市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牡丹江市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的路径和有效对策。为有效解决牡丹江市农村文化建设中制约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牡丹江市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解决问题,从而推动牡丹江地区农村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本文主要论述四个方面。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在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概括介绍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从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内涵入手,总结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三章以牡丹江市为例,概括总结牡丹江市在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第四章从牡丹江市在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创新发展的问题入手,因地制宜,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一方面,要完善管理机制,其次要加强农村群众文化的基础建设;再次重视人才,提供全方位人才培养机制,四是建立对业余团队的辅导和培训机制,五是培育文化的品牌特色。这样就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为牡丹江市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牡丹江 文化活动 农村群众文化活动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49.2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8
- 1.1 研究背景11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3
- 1.2.1 研究目的11-12
- 1.2.2 研究意义12-13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1.3.2 国外研究状况15-16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6-18
- 1.4.1 研究内容16
- 1.4.2 研究方法16-18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18-23
- 2.1 相关概念界定18-19
- 2.1.1 农村文化活动18-19
- 2.1.2 创新发展19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19-23
- 2.2.1 文化生产理论19-21
- 2.2.2 文化体制改革动力论21
- 2.2.3 创新发展理论21-23
- 第三章 牡丹江市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现状23-39
- 3.1 牡丹江市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研究的背景23
- 3.2 牡丹江市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基础分析23-25
- 3.2.1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3-24
- 3.2.2 良好的民俗文化传统24
- 3.2.3 丰富的文化创作资源24-25
- 3.2.4 强烈的文化需求渴望25
- 3.2.5 扎实的文化活动基础25
- 3.3 牡丹江市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组织情况25-31
- 3.3.1 基础设施基本情况25-27
- 3.3.2 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27
- 3.3.3 群众文化活动辅导情况27-28
- 3.3.4 群众文化辅导基地建设情况28-29
- 3.3.5 培训队伍情况29-31
- 3.4 牡丹江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保障情况31-32
- 3.4.1 政策环境保障方面31
- 3.4.2 场所设施网络保障方面31-32
- 3.4.3 资金投入保障方面32
- 3.5 牡丹江农村群众文化活动队伍情况32-36
- 3.5.1 专职文化工作人员情况32-35
- 3.5.2 文化能人和文化团队情况35-36
- 3.6 牡丹江农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情况36-39
- 3.6.1 农民参加文化活动情况36-37
- 3.6.2 农民对文化活动的需求愿景37
- 3.6.3 农村文化活动方式37-39
- 第四章 牡丹江市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39-44
- 4.1 牡丹江市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39-41
- 4.1.1 群众文化设施建设发展不均衡39
- 4.1.2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受到冲击39
- 4.1.3 文化产业发展缓慢,,经济带动力较弱39-40
- 4.1.4 文化干部队伍参差不齐40-41
- 4.1.5 文化产品供求错位41
- 4.2 制约牡丹江市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原因41-44
- 4.2.1 资源分布不均41-42
- 4.2.2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42
- 4.2.3 管理机制不活,体制不顺42-43
- 4.2.4 思想观念制约严重43
- 4.2.5 气候环境影响43-44
- 第五章 牡丹江市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对策44-50
- 5.1“四级联动”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主导作用44
- 5.2“双轮驱动”强化组织、资源保障力度44-46
- 5.3 联动共享,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46
- 5.4 多元运作,提高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46-47
- 5.5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47-48
- 5.6 建立对业余团队、文化能人的辅导和培训机制48-49
- 5.7 坚持发挥“三位一体”的品牌引导作用49-50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0-51
- 参考文献51-54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54-55
- 致谢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炜;杨连生;;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10期
2 薛欣;傅涛;;民族传统体育与新农村文化建设[J];体育文化导刊;2008年02期
3 周伟光;;韩国及相关国家农村文化建设借鉴[J];传承;2007年08期
4 郭玉兰;;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与农村文化体制改革[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年04期
5 苏红;;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公共事业的重要构件[J];求索;2007年03期
6 陈坚良;;新农村建设中公共文化服务的若干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01期
7 陶笑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8 徐承英;;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J];探索与争鸣;2007年01期
9 李燕;;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06期
10 徐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J];理论界;2006年10期
本文编号:7488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748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