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年节在汴京的创建及流传
本文关键词:交年节在汴京的创建及流传
【摘要】:北宋东京开封新兴了一个节日,即十二月二十四的交年节。作为正旦的前奏,该节有醉司命(祭灶)、诵经Tj、照虚耗、扫屋宇等四大节事。其后流传至杭州等地,并有了"小节夜""小年"的名称。交年节习俗沿袭一直到当代。其具体节事早在唐朝的长安就已盛行,只是时间上多在除夕。但宋代以后,各地均将交年节诸节事的源头追溯至宋代汴京,原因是交年节的规模效应,以及载体《东京梦华录》的名气效应。交年节是汴京文明的产物,丰富了传统节日文化,活跃了精神生活,强化了环境卫生观念,为中华文明增添了一个新元素。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关键词】: 交年节 宋代 汴京
【分类号】:K892.1;K244
【正文快照】: 交年节在汴京的创建及流传程民生(河南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河南开封475001)传统新年春节是中国最大的节日,是中华文明中节日文化的代表,其隆重表现之一,就是持续时间最长,并由一连串的五个节日共同组成。自从腊八节开始序曲,继之小年、除夕、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戴光全;左平;肖璐;;1995至2010年中外节事研究的比较和启示[J];人文地理;2012年02期
2 吴国清;;大型节事对城市旅游空间发展的影响机理[J];人文地理;2010年05期
3 葛政江;;节事旅游产品开发浅议[J];旅游纵览;2010年06期
4 戴光全;肖璐;;基于区域联系和IPA的节事游客地方认同空间特征——以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例[J];人文地理;2012年04期
5 饶恒久;范蠡事迹与思想考论[J];宁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涛;;节事动机研究述评与展望[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肖璐;戴光全;;基于区域联系的节事游客地方认同的扩散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李金玺;;新城建设背景下的通州节事发展研究[A];《2013北京文化论坛——节日与市民生活》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卢晓;大型节事的市场化运作管理[N];中国旅游报;2012年
2 陈瑜;以职业手笔“点化”文化节事[N];解放日报;2003年
3 陈民宪;宁波节事发展报告[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中国会展节事财富论坛引领会展节事新趋势[N];国际商报;2009年
5 河南省许昌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高洪涛;河南花卉旅游节事比较研究[N];中国旅游报;2013年
6 记者 陈峰华;接轨“世博”:嘉兴开打会展节事牌[N];嘉兴日报;2009年
7 郑兵兵 郭飞;好客山东贺年会打造全国顶级节事品牌[N];中国旅游报;2011年
8 吴丹;节日庆典是我们的名片[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9 刘焱 娄叶;国民休闲汇全力打造幸福山东[N];中国旅游报;2011年
10 阮文生 李洪;黟县特色种植为旅游锦上添花[N];黄山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祥项;节事对旅游城市品牌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春鼎;游客的节事场所依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廖俊;吉祥符号对节事形象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顾宗欣;基于事前视角的居民对节事的区域影响感知与态度[D];南京大学;2013年
4 刘峰;山东农业节事品牌虚拟代言人设计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5 谭健萍;传统物产型节事形象的测量探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郝臻;论节事转型中的市场定位切换[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肖璐;节事感知与地方认同的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花莲莲;地方性节事游客的忠诚度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9 常茜;休闲时代背景下上海节事旅游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10 崔宴芳;河南节事旅游开发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49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749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