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文化民生建设研究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文化民生建设研究
【摘要】:社会的发展进步使得人们对于精神文化需求的表达、对于自身发展机遇的憧憬更具实现可能性,而推动文化民生建设,让文化建设过程及成果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促进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发展,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现实中的全民诉求以及以人为本价值理念在文化建设中的切实体现。如果改善民生的实践中存在“文化缺口”,忽视人在发展过程中的精神需求和文化权益,就可能破坏民生的完整性、人的发展的全面性。现阶段,我国文化民生建设出现“理念偏差、制度不完善、社会力量不够成熟、主体诉求与客观条件存在差距”等问题,这也昭示着当代中国文化民生建设任重而道远。本文立足现实,在探究和汲取马克思主义文化民生思想资源的基础上,以此为指导剖析当代中国文化民生建设的问题及背后原因,探寻当代中国文化民生建设的路径和对策。按照这一思路,全文主要内容及观点如下:第一部分,梳理了文化民生的产生、文化民生的内涵和文化民生建设的目标任务。从文化民生的内容、宗旨、本质等方面对文化民生的内涵进行多视角、多维度的解读,提出文化民生是文化建设与民生发展两者的互动与融合,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在文化建设中的彰显,是民众对文化发展过程与文化发展成果的双重享有。第二部分,挖掘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民生思想资源与建设经验。马克思文化民生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认为现实的人的实践是文化产生的源泉,现实的人的动态需要是文化发展的动力,而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则是文化解放与文化发展的价值归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则在实践中逐步确立人的文化主体地位、关心人的文化生活、保障人的文化权益和关注人的梦想追求。马克思主义文化民生思想资源和建设经验,为当代中国文化民生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启示。第三部分,分析了当代中国文化民生建设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认为主要问题表现为文化民生建设形式化、市场化色彩浓厚,各地区、各阶层文化生态及资源不平衡,文化民生建设的社会参与度不够以及文化民生建设主体诉求与现实状况相脱节等方面。而这些问题背后反映出来的理念的偏差、制度的缺失、社会力量的不成熟等深层次原因则需要正视并加以改正。第四部分,探寻了当代中国文化民生建设的对策。在立足现实、汲取马克思主义理论精华的基础上,针对当代中国文化民生建设的问题,提出应树立科学的文化民生建设理念、完善文化民生建设的制度支持体系、扶持文化民生建设的社会力量以及加强文化民生建设的内生力培育。
【关键词】:文化民生建设 思想资源 问题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122
【目录】:
- 内容摘要6-8
- ABSTRACT8-14
- 绪论14-22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14-16
- (二) 研究现状16-19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19-20
- (四) 创新与不足20-22
- 一、文化民生的内涵及建设目标22-29
- (一) 文化民生概念的提出22-23
- (二) 文化民生的内涵23-26
- 1、文化民生是文化建设与民生发展两者的互动与融合23-24
- 2、文化民生是以人为本价值理念在文化建设中的彰显24-25
- 3、文化民生是民众对文化发展过程与文化发展成果的双重享有25-26
- (三) 文化民生建设的目标和任务26-29
- 1、文化民生建设的目标26-27
- 2、文化民生建设的任务27-29
- 二、文化民生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资源29-41
- (一)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文化民生思想资源29-37
- 1、文化产生的源泉是现实的人的实践29-31
- 2、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人的动态需要31-33
- 3、文化解放的价值归宿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33-37
- (二)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民生建设指导思想37-41
- 1、确立并保障人民的文化主体地位37-39
- 2、关注并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39
- 3、保障和实现人民的文化权益39-41
- 三、当代中国文化民生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原因41-54
- (一) 当代中国文化民生建设现状41-43
- 1、文化民生建设在国家层面的推进41-42
- 2、文化民生建设在地方层面的典型实践42-43
- (二) 当代中国文化民生建设遇到的主要问题43-49
- 1、文化民生建设形式化、市场化色彩浓重43-44
- 2、各地区、各阶层文化生态及资源不平衡44-47
- 3、文化民生建设的社会参与度不够47-48
- 4、文化民生建设主体诉求与现实状况的脱节48-49
- (三) 当代中国文化民生建设主要问题的原因剖析49-54
- 1、文化民生建设中理念的偏差50
- 2、文化民生建设中制度的缺失50-51
- 3、文化民生建设中社会力量的不成熟51-52
- 4、文化民生建设中主体物质条件与能力的匮乏52-54
- 四、解决当代中国文化民生建设主要问题的路径54-68
- (一) 树立科学的文化民生建设理念54-57
- 1、树立科学理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54-55
- 2、引导民众文化消费习惯、保障民众文化消费能力55-57
- 3、强化文化生产者的责任感、规范文化市场秩序57
- (二) 完善文化民生建设的制度支持体系57-61
- 1、优化文化民生的财政投入与分配政策58-59
- 2、健全保障民众文化权益的政策法规59-60
- 3、完善文化民生建设的监督与评估机制60-61
- (三) 扶持文化民生建设的社会力量61-64
- 1、优化文化民生建设的社会环境61-62
- 2、加强对民间文化民生建设力量的管理和引导62-63
- 3、建设与时俱进的技术、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工程63-64
- (四) 加强文化民生建设的内生力培育64-68
- 1、确立、尊重并保障人民的文化主体地位64-65
- 2、推进群众性文化创建活动的开展和人才队伍的建设65-66
- 3、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升人民文化创造与实践能力66-68
- 结语:文化民生建设---一项回归人本的系统工程68-69
- 参考文献69-74
- 致谢74-7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科研成果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明佳睿;朱君奇;;关于文化民生建设及其路径的思考[J];党史文苑;2014年08期
2 ;自治区“三大主题周”活动干群振奋[J];新疆画报;2012年03期
3 热娜·乌布力;;筹资500亿元推进民生建设[J];新疆画报;2012年03期
4 吴佩丽;;试论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的进程与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2年09期
5 于丽;刘全;;四川省民生建设的历史考察及经验启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王爱云;;国外学者对中国当代社会民生建设的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杨亚非;;文化民生:我国民生建设之题中要旨[J];学习论坛;2014年08期
8 付蓓;韦怀远;;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民族地区民生建设的历史考察及经验启示[J];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07期
9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回顾 激荡人心的民生建设[J];新疆画报;2012年06期
10 李梅林;;文化民生建设的意义及途径[J];剧影月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勇;;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突破口:民生建设[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2 李红;;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民族地区民生建设工程——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民族、民生、民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白娇娇;;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民生建设的回顾总结[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民族、民生、民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朱可辛;;转型社会的民生建设:俄罗斯的探索[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民族、民生、民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庞超;;新中国6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民生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许世美;;三十年发展——气象已成为民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A];改革开放与湖北气象事业发展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7 肖莉;;以人为本视域下的青海民生建设[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8 张s,
本文编号:751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751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