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技术传承
本文关键词:台湾地区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技术传承
更多相关文章: 台湾地区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数字化技术 文化传承
【摘要】: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不断创新,以多种数字化技术作为媒介和渠道构建的新型文化形式,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文化生态,数字化技术也被运用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之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致力于探索用数字化的方式去保护与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以使传统文化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的优势获得新生。数字化技术在台湾地区的传统文化传承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早在20世纪90年代时,就已展开了数据资料的自动化项目,2000年左右,整个台湾地区的展览场馆等地方就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台湾在数字化技术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经验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有很多数字化存档的项目获得了国际嘉奖。更为重要的是,一方面,台湾地区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其传统文化包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即从大陆迁移过去的具有儒家思想,民俗文化、历史文化、节日风俗等等;另一方面,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历史背景,台湾地区的传统文化还包括了台湾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即台湾本土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因此,传统文化方面的相同性和独特性,让其在文化数字化传承方面的做法有很多经验值得大陆地区学习。研究首先总结了台湾地区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数字化技术传承中的具体实践和取得的成效,探讨其在数字化技术传承传统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归纳大陆地区得以借鉴的经验与启示,并对台湾地区数字化技术传承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台湾地区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传承主要是运用不同的数字化技术进行文化数字化传承。研究从数字内容、数字典藏、数字色彩管理及光触屏、数字AR复原、数字集成5个数字化技术方面对台湾地区数字化文化传承的实践进行了详细论述;另外,在台湾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承实践方面,选取了台湾地区4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台湾少数民族为范例,包括太鲁阁族、泰雅族、排湾族、卑南族,从政府扶植的数字化文化建设工程到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民间自发的数字化文化传承做法进行了梳理,对这些少数民族数字化文化传承的具体做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台湾地区在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技术传承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使台湾地区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也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链;使台湾地区没落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得以保护与传承,并以此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文化项目的开发。台湾地区的数字化技术传承传统文化实践中的许多经验,值得大陆地区学习与借鉴。比如,对数字化技术传承的建设需要政府的投入与支持,政府在传统文化数字化技术传承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企业与民众也要提高文化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数字化技术对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另外,旅游是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承最好的方式之一,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当然,台湾地区在数字化技术传承传统文化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比如台湾政府比较忽视弱势地区的文化数字化传承,而且在数字内容的编辑中缺乏本土的文化内涵。针对这些不足,需要重视弱势地区的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技术传承,将本土文化与数字化技术紧密结合,打造具有“台湾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展望未来,台湾地区在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技术传承中,保护与创新模式越来越多样化,跨国界、跨平台、跨学科的合作与共享更容易实现,不断发展的数字化技术将提供更多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会带来更新的媒介与渠道,这将会是文化数字化技术传承的推动力量。台湾地区的数字化技术传承传统文化的经验,相信能为大陆地区提供借鉴,并开启互相学习的模式。
【关键词】:台湾地区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数字化技术 文化传承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12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20
-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11-13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13-16
- 三、研究思路16-18
- 四、研究方法18-20
- 第二章 台湾地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技术传承20-33
- 一、台湾地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技术传承概况20-21
- 二、台湾地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技术传承实践21-33
- (一)数字内容22-24
- (二)数字典藏24-27
- (三)数字色彩管理及光触屏27-29
- (四)数字AR复原29-30
- (五)数字集成30-33
- 第三章 台湾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技术传承33-45
- 一、台湾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技术传承概况33-34
- 二、台湾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技术传承实践34-39
- (一)建立了多个数字典藏的原住民资讯系统网站35-37
- (二)运用社交网站、软件建立了自己的社群部落37-39
- (三)用数字讯号建立原住民族电视台39
- 三、台湾地区主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技术传承实践39-45
- (一)太鲁阁族、泰雅族文化的数字化技术传承39-42
- (二)排湾族文化的数字化技术传承42-43
- (三)卑南族文化的数字化技术传承43-45
- 第四章 台湾地区在传统文化数字化技术传承中的成效45-48
- 一、台湾地区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数字化技术传承中的成效45-46
- (一)使台湾地区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保护45
- (二)使台湾地区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走向世界45-46
- (三)使台湾地区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链46
- 二、台湾地区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数字化技术传承的成效46-48
- (一)使台湾地区没落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得以保护与传承47
- (二)使台湾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创意产业得到发展47-48
- 第五章 台湾地区传统文化数字化技术传承中的问题及对策48-51
- 一、台湾地区传统文化数字化技术传承中存在的问题48-49
- (一)比较忽略对弱势地区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承48-49
- (二)数字内容缺乏本土的文化内涵49
- 二、台湾地区传统文化数字化技术传承中问题的解决对策49-51
- (一)重视弱势地区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技术传承49-50
- (二)把本土文化与数字化紧密结合,打造“台湾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50-51
- 第六章 台湾地区传统文化数字化技术传承的经验与启示51-57
- 一、与科技紧密结合51
- 二、加大政府投入51-53
- 三、鼓励企业与民众的参与53
- 四、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53-54
- 五、促进旅游文化的发展54
- 六、巧妙运用数字化媒体进行渲染与包装54-55
- 七、融合传统方式与数字化方式55-57
- 第七章 台湾地区传统文化数字化技术传承的最新趋势57-60
- 一、传统文化保护与创新模式越来越多样化57
- 二、跨国界、跨平台、跨学科的合作与共享更容易实现57-58
- 三、不断发展的数字化技术将提供更多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58-60
- 结语60-61
- 参考文献61-64
- 致谢64-65
- 附录: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所人员有关台湾研究的论著目录(1987年)[J];台湾研究集刊;1988年01期
2 ;本所人员有关台湾研究的论著目录(1988年)[J];台湾研究集刊;1989年01期
3 郭伟峰;台湾交通印象记[J];中国工商;1992年01期
4 方庆秋;一部揭示台湾经济发展全貌的力作——评《台湾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J];民国档案;1994年01期
5 崔之清,李永刚;1998年台湾经济评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6 余序洲;台湾对大陆经贸交流政策选择[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孙大力;;走马观花话台湾[J];百年潮;2008年03期
8 陈谦平;;国民政府战后对台湾的工业接收及其影响[J];史学月刊;2009年10期
9 笑蜀;;从平民权利角度看台湾转型[J];炎黄春秋;2012年09期
10 叶生;;美国侵略下的台湾经济[J];世界知识;1954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振良;;略论明清时期晋江人对台湾的开发和经营[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2 薛军力;徐鲁航;;台湾文化的形成与特点[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3 高群服;;浅谈台湾传统产业——借鉴和启示[A];新经济与两岸四地经济交流协作——第六届“中华经济协作系统”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莫世祥;;台湾开放陆资入台的政策演进[A];2010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中国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梁永郭;;台湾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大陆中小企业的启示[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6 刘国深;;台湾研究的基础与前沿代序[A];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5年庆暨台湾研究的基础与前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阿荣;;公民意识与民主政治的辩证发展:以台湾为例[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8 徐晓望;;论荷据时期台湾市镇的性质[A];五缘文化与两岸关系[C];2009年
9 周翔鹤;;日据初期台湾企业形态及社会经济形态的变迁[A];日据时期台湾殖民地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吴惠敏;;台湾标准与验证及其启示[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啊宽 本报记者 林恒雄 杨宏生;台湾水果进入大陆商机何在[N];中国商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杜榕;台湾精品18年打造“黄金圣衣”[N];人民日报;2010年
3 张漪;台湾名品城:南京的一段“家国故事”[N];新华日报;2010年
4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所 石正方;陆资纾困台湾经济[N];团结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高杨;不应让“反陆”情绪绑架台湾经济[N];人民政协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李炜娜;是谁绑架了台湾经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7 本报记者 任成琦;“薪无力”让台湾物价显得“压力山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8 任成琦;台湾物价“压力山大”[N];团结报;2014年
9 特约记者 孙立极 发自台北;台湾更需要“三通”[N];国际金融报;2002年
10 石莹;赵卫;大陆成为台湾最重要的出口市场[N];国际商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峰;冷战后台湾与东盟国家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2 阮思华;清代台湾农业经济研究(1683~1895年)[D];暨南大学;2003年
3 叶明阳;国际劳务流动视角下台湾外籍劳工问题之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4 曾文利;台湾服务业发展与竞争力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5 吴聘奇;台湾IC产业的发展模式与空间扩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澈元;两岸经济一体化取向下台湾与大陆西部经济合作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蔡明典;台湾地区信息家电零售业结构、企业营销行为与经营绩效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8 甘露泽;产业群聚与台湾工业园区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林坚;海峡西岸经济区承接台湾科技产业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高宏华;台湾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兼论两岸经济互补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Y
本文编号:801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801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