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及其当代启示
本文关键词:土家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及其当代启示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生态治理和生态恢复,还应包括以生态价值观为导向的生态文化建设,用生态文化建设引领和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生态文化建设要以地方知识为基础,实现生态文化建设的本土文化与科学发展观的结合。包含了中国各个民族先进文化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为我们今天的发展积累了智慧,存储了力量。生态文明建设要从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土家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在土家族及其先民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累积了丰富的关于处理人、社会与自然关系的认知和经验。土家族传统生态文化是土家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土壤,深入挖掘和研究土家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准确把握土家族传统生态文化的时代价值和丰富内涵,从土家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建设“美丽中国”的精神力量,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本文的第一章,阐述了本文写作的缘由和意义,讲述了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并对当前我国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和土家族的传统生态文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评述。第二部分为本文的第二章,简要概述了土家族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包括土家族的分布地域,土家族地区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物产,以及人口状况,族源历史和民族文化等。还从人居环境,经济文化和人文生态三个方面探析了土家族传统生态意识的生成背景。第三部分为本文的第三章,解析了蕴含在土家族的神话传说和图腾崇拜,乡规民约,生产居住方式中的万物共生意识,生态保护意识,生态调适意识。第四部分为本文的第四章,本章主要揭示了土家族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与对待自然中表现出的生态意识的特点。本文还思考了土家族传统生态意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土家族的传统生态文化虽然是农业文化的产物,但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积极调适适应自然的生态意识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相契合,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土家族的传统生态意识启示我们: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要转变价值观念,用生态文化引领和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全民生态意识,实现人的“生态化”。生态文明建设要注重植根于传统生态文化的土壤,实现可持续发展观与本土生态文化的结合。第五部分为本文的结语。
【关键词】:土家族传统文化 生态意识 生态文明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1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8
- 1.1 研究缘由9
- 1.2 研究意义9-11
- 1.2.1 学术意义9-10
- 1.2.2 现实意义10-11
- 1.3 研究目的与方法11
- 1.3.1 研究目的11
- 1.3.2 研究方法11
- 1.4 文献综述11-18
- 1.4.1 关于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研究12-16
- 1.4.2 关于土家族传统生态意识的研究16-18
- 第2章 土家族概述与其生态意识形成背景分析18-25
- 2.1 土家族概述18-20
- 2.2 土家族生态意识形成背景探析20-25
- 2.2.1 世居环境的影响20-21
- 2.2.2 土家族经济文化的决定作用21-22
- 2.2.3 先民文化及其它民族文化的影响22-25
- 第3章 土家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25-41
- 3.1 土家族神话传说与图腾崇拜中所反映的万物共生意识25-31
- 3.1.1 创世神话中平等共生的宇宙观念26-28
- 3.1.2 人类来源神话中的人种起源观念28-30
- 3.1.3 图腾崇拜中的族源观念30-31
- 3.2 乡规民约中表现的生态保护意识31-36
- 3.2.1 林木保护意识31-33
- 3.2.2 环境保护意识33-35
- 3.2.3 可持续发展意识35-36
- 3.3 生产居住方式中体现的生态调适意识36-41
- 3.3.1 土家族在农业生产中表现的对生态的调适意识36-38
- 3.3.2 吊脚楼建筑表现的土家族对环境的调适意识38-41
- 第4章 土家族生态意识的特点及其生态文明启示41-49
- 4.1 土家族传统文化中生态意识的特点41-44
- 4.1.1 认识自然:天、地、人是相互联系的整体41-42
- 4.1.2 改造自然: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42-44
- 4.1.3 回馈自然:互助互利与感恩意识44
- 4.2 土家族生态意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44-49
- 4.2.1 转变价值观念,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45-46
- 4.2.2 树立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实现“人的生态化”46-48
- 4.2.3 立足本土文化的土壤,推进地区生态文明建设48-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3-54
- 附录 滚龙坝村田野调查点概述54-57
- 致谢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景迁;于静;;《格萨尔》史诗中的生态文化及其现代转换[J];管子学刊;2012年02期
2 李毓;;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的现代生存模式[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3 陈海宏;郑明钧;谭丽亚;;怒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探析[J];大理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4 雷祖娇;;浅论原始信仰中的生态保护意识及实践——以岭南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8期
5 孙杰远;刘远杰;;“天人合一”与“生态文化”的当代契合——兼论民族地区学校文化发展的应然之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6 陈丽娜;;蒙古族生态文化——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J];赤子(中旬);2013年07期
7 张鹿鹿;李淑华;;特色经济对东北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影响[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8 谢廷秋;;论贵州少数民族生态文学创作的审美价值[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9 潘忠宇;冯庆旭;;中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与生态和谐[J];道德与文明;2013年02期
10 梁正海;;民族学视野下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类型及其内涵[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雷震;论蒙古族生态习惯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陈爱丽;独龙族生态伦理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2年
3 殷丹丹;鄂伦春族狩猎文化的生态意蕴及其当代价值[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07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807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