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产业理论的几个重要概念
本文关键词:论文化产业理论的几个重要概念
【摘要】:对《文化产业商业模式》一书在文化产业理念方面的一些观点进行讨论,对所涉及的"文化"、"创意"、"创造"、"复制"等文化产业理论的核心、重要的概念作详细的分析、论述,指出并讨论重视经济效益、轻视文化价值,重视消费群体的需求、轻视创意者的"自我",重视"复制"、轻视"创意",以及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作二者择一选择等倾向。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文化 资源 创意 工业化 复制
【分类号】:G124
【正文快照】: 陈少峰、张立波两位学者撰写的《文化产业商业模式》一书研究的侧重点是文化企业管理和营销的商业模式,不过,该著作的前三章论述的则是文化产业的基本理念。研究文化产业理论的研究者,我对该著作在这方面的论述给予了关注。在阅读过程中,这部著作在文化产业理念方面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瑛,崔强;试论信息社会中的大众文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赵勇;何谓“文化工业”——解读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01期
3 章建刚;中国改革与文化产业的发展[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03期
4 金元浦;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阶段[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03期
5 梁凤莲;从大众文化视角对粤地文化潮的思考[J];岭南学刊;2003年02期
6 陈少峰,张西明,宋建武,王永章;发展文化产业[J];前线;2003年11期
7 刘小蓓,石应平;世界文化强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借鉴[J];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02期
8 单世联;;寻找文化产业的中国论说[J];粤海风;2003年01期
9 孙利军,高金萍,张长明;理解与超越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刘水平;现代文化市场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形成[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梅;;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新[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2 刘玉岭;;科技进步对文化产业的作用与影响[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3 白玮;童健;;发展“内外兼修”的文化产业[A];山东群众文化学会获奖论文集[C];2003年
4 吴靖;曹宗平;;关于文化产品价值论的几点思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葛美佳;;用写作文化推动赫章文化产业的开拓与发展[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娜;;当代艺术(文化)经济的研究视角[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7 李勤;;大众文化的特征及构建目标[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雨春;李晓晴;;发挥科技文化优势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A];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企业管理)[C];2014年
9 洪传国;;对海南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C];2011年
10 杨济亮;;发展文化产业 构建和谐社会——以福州为例[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印;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N];中国文化报;2000年
2 陈胜利;认识“文化工业”的另一种视角[N];中国文化报;2001年
3 锦秀;文化工业能否创造现代消费热点[N];人民政协报;2002年
4 戴锦华;文化研究的可能[N];文汇报;2003年
5 王凤才;文化工业过滤了整个世界?[N];学习时报;2004年
6 王晨;探秘文化产业源流[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卫君翔 吴丽;以工业化的标准抓文化产业[N];运城日报;2007年
8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李明泉;提高文化产能 拉动文化消费[N];四川日报;2009年
9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年鉴》主编 王育济;构筑文化产业而立之年的学术高地[N];中国文化报;2010年
10 本刊编辑部;写给文化产业的2009[N];中国文化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涵;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产业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陈清华;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机制创新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冯潮华;文化产业若干重要关系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新洪;在当代地理环境紧约束中文化力及其考量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德金;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6 谢慧铃;两岸流行文化的消费与传播[D];复旦大学;2004年
7 宋彦麟;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8 杨永生;中国文化产业作用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保权;转型社会中的经济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霍步刚;国外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165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816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