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礼俗互动与中国社会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0 01:38

  本文关键词:礼俗互动与中国社会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礼俗互动 中国社会研究


【摘要】:在传统中国的复杂社会系统中,"礼俗互动"奠定了国家政治设计与整体社会运行的基础,并在"五四"以来的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中有所延续。礼俗互动的核心要义,是借助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将国家政治与民间"微政治"贯通起来,保障社会机制内部的脉络畅通,以文化认同的方式消除显在与潜在的社会危机。在全球化、信息化急速发展的今天,我国面临着国际规则、国家法权与民间治权等方面的多重考量,礼俗互动所寓含的传统政治智慧与社会运作机制或有助益。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关键词】 礼俗互动 中国社会研究
【基金】: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重点项目“礼与俗:近现代民间儒学传统与传承——以山东百村田野考察为中心”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新时期乡民艺术发展与公共社会建设”(项目号:11BG075)的阶段性成果 山东省“齐鲁文化英才”项目资助
【分类号】:K892.26
【正文快照】: 在中国社会语境中,“礼”“俗”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话语形式。虽然从根本意义上来说,话语形式乃社会现象之一种,但又是对社会现象的认知与表达,是所谓“社会思想”的直接呈现,因而在社会研究方面具有特殊意义。大致说来,无论是作为社会实在,还是话语形式,“礼”“俗”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红娥;;消费社会研究述评[J];哲学动态;2006年04期

2 仇立平;;社会研究和问题意识[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沈崇麟;社会研究中的量度误差问题[J];社会学研究;1990年02期

4 钱宗范;;一部港澳台族群社会研究的开拓性著作——廖杨著《港澳台族群社会与文化研究》介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蔡文之;;国外网络社会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J];杭州通讯(生活品质版);2009年08期

6 罗桂鸾;;实录与田野调查的有机结合——《近代壮族社会研究》述评[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7 李雁;;近十余年宋代乡村社会研究综述[J];黑龙江史志;2009年22期

8 严家明;;社会研究法与社会调查[J];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03期

9 肖雷波;;论科学的社会研究的两种类型[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清代社会研究讨论会一瞥[J];世界宗教文化;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伟民;;中国的当代韩国政治与社会研究:现状评估与未来议程[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四辑)[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唐魁玉;网络社会研究的进展、问题与前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梁玉成;人工社会研究为社会决策提供参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王一方邋张大庆;社会是面多棱镜[N];健康报;2008年

4 记者 王宏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社会跟踪调查”课题结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5 田禾;亚太政治社会研究的发展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6 记者 童彤;国研中心要加强社会研究[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7 刘虹;重大经济社会研究课题招标揭晓[N];山西日报;2004年

8 ;叙事在中国社会研究中的运用及其限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邢贲思;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的前沿[N];光明日报;2004年

10 杜靖 青岛大学社会学系;汉人社会研究:起与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本文编号:8239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8239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c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