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少数民族对生态环境的文化适应策略——基于云南傣族、彝族、纳西族居住习俗的典型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0 15:42

  本文关键词:少数民族对生态环境的文化适应策略——基于云南傣族、彝族、纳西族居住习俗的典型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少数民族 生态环境 文化适应 文化现象


【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根基,人类依赖自然,更需要适应自然,所以人类文化在深层机制上都带有生态因素的烙印,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云南作为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聚居地,由于特殊的生存环境和历史积淀,使得云南成了众多民族及民族文化的汇聚地。傣族、彝族、纳西族的住宅样式、住房分配习俗、火塘文化是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和他民族文化适应的结果,体现出对生态环境的主动适应和利用,对他民族文化的兼容并包,促进了和谐共生的多样化文化的形成。
【作者单位】: 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少数民族 生态环境 文化适应 文化现象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滇黔桂杂居少数民族文化适应研究(13XMZ064)
【分类号】:K892.25
【正文快照】: 文化是人类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文化适应是在此过程中人类对不同环境、对象的自我文化调适方式,也正因此才形成了多样性的文化形态。生态环境的文化适应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服务族群的必然结果,文化生态学领域的研究者们普遍持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即“把人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志文;;民间民俗观念与生态环境的保护[J];书屋;2014年05期

2 许韶立;;论文化与自然的和谐与适应[J];消费导刊;2008年06期

3 许韶立;;论文化与自然的和谐与适应[J];文化学刊;2008年04期

4 刘众;;论创意产业成长的生态环境[J];开放导报;2013年04期

5 刘玉清;生态环境多样性造就文化教育多样性[J];生态经济;2002年06期

6 沈孔忠;文化因素与城市生态环境[J];城市开发;1998年09期

7 李崇林;;生态环境与民族经济文化关系分析——以新疆为例[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张红亮;;非遗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9 张雪;;大连:今年将建文化“八大观”[J];杭州(周刊);2012年05期

10 王玉德;;试论如何认识武汉文化的个性——生态学的视野[J];学习与实践;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响城;;对当前公园发展面临的几个问题的思考[A];中国公园协会2000年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晓亮;坚决保护好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N];酒泉日报;2007年

2 记者 关瑞;生态环境怎样建设 文化遗产如何保护[N];酒泉日报;2007年

3 本报评论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着力优化生态环境[N];昆明日报;2012年

4 贵州省民族研究所 翁家烈;民族文化多样性源于生态环境的多样性[N];中国民族报;2009年



本文编号:8251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8251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1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