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状和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1 00:25

  本文关键词: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状和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培养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文明的结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是由政府部门认定,公认的具有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扬州市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级名录中属于地级市一级,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拥有2500年建城史,历史文化积淀丰厚,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给扬州带来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队伍也较为庞大,雕版、玉雕、漆器等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在江苏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本文以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概念,运用图表分析法阐述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代表性传承人基本现状,接着对各个类别的扬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生存现状、传承现状进行研究,并梳理出目前扬州市地方政府在保护和培养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方面已采取的措施。最后,运用SWOT分析法对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个队伍进行了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城市经验,从扬州实际出发,提出扬州市下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和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对于扬州市今后更好的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也对其他类似城市该项工作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培养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127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6
  • 1 绪论6-12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6-7
  • 1.1.1 研究背景6
  • 1.1.2 研究的意义6-7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7-8
  • 1.2.1 研究内容7-8
  • 1.2.2 研究方法8
  • 1.3 文献综述8-12
  • 1.3.1 国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研究现状8-9
  • 1.3.2 对地级市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研究9-10
  • 1.3.3 对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研究现状10-12
  • 2 概念界定12-16
  •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12-13
  •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概念及形式13-14
  • 2.2.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概念13
  • 2.2.2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形式13-14
  • 2.3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4-15
  • 2.4 SWOT分析法15-16
  • 2.4.1 SWOT分析法综述15
  • 2.4.2 SWOT分析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15-16
  • 3 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代表性传承人现状16-27
  • 3.1 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16-19
  • 3.1.1 扬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情况16-17
  • 3.1.2 扬州市级与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比情况17-18
  • 3.1.3 扬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市级单位及各区县分布情况18-19
  • 3.2 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9-27
  • 3.2.1 扬州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数量情况19-20
  • 3.2.2 扬州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与扬州市级非遗项目对应情况20-21
  • 3.2.3 扬州市级与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数量对比情况21-22
  • 3.2.4 扬州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区域分布22-23
  • 3.2.5 扬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性别情况23-24
  • 3.2.6 扬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年龄情况24-25
  • 3.2.7 扬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受教育情况25-27
  • 4 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及保护举措的现状分析27-39
  • 4.1 按类别分析27-34
  • 4.1.1 民间文学27-28
  • 4.1.2 传统音乐28-29
  • 4.1.3 传统舞蹈29
  • 4.1.4 传统戏剧29-30
  • 4.1.5 曲艺30
  • 4.1.6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30-31
  • 4.1.7 传统美术31-32
  • 4.1.8 传统技艺32-33
  • 4.1.9 传统医药33
  • 4.1.10 民俗33-34
  • 4.2 综合分析34-39
  • 4.2.1 传承阵地的建设34-35
  • 4.2.2 传承活动的开展35-37
  • 4.2.3 传承模式的创新37-39
  • 5 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策略分析研究39-47
  • 5.1 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队伍SWOT分析39-42
  • 5.1.1 优势39
  • 5.1.2 劣势39-40
  • 5.1.3 机遇40-41
  • 5.1.4 挑战41-42
  • 5.2 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举措的经验借鉴42-44
  • 5.2.1 美日韩等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举措概述42-43
  • 5.2.2 我国中央、省级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举措概述43
  • 5.2.3 苏州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举措概述43-44
  • 5.3 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和培养建议44-47
  • 5.3.1 完善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绩效考核机制44
  • 5.3.2 培养结构合理的代表性传承人和非遗研究专职人才队伍44-45
  • 5.3.3 加快对优秀代表性传承人实施抢救性记录45
  • 5.3.4 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代表性传承人的财政支持力度45-47
  • 6 参考文献47-50
  • 7 附录50-62
  • 8 致谢62-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清;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休闲市场[J];价格与市场;2003年03期

2 盛志伟 ,李顺乾 ,吕春华;关于我省“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J];江苏地方志;2003年06期

3 林秋朔;抢救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言[J];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05期

4 刘茜;试用科学发展观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J];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02期

5 ;大西北,怎样来保护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J];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6 舍群力;实施西北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J];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7 金哲;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J];今日浙江;2005年13期

8 李淑敏,李荣启;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J];船山学刊;2005年03期

9 戴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惑[J];w挛胖芸,

本文编号:827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827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3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