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产力理论与西安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文化生产力理论与西安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生产力 文化产业 体制环境 产业链 产业政策
【摘要】:文化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通过多年来探索与发展,这种以创意为核心,承载着文化与经济双重效应的新兴产业,已迅速成为了二十一世纪全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经济增长潜力的突破口。近几年来,我国出台了各项政策引导和鼓励各地发展文化产业。西安作为引领西部文化产业建设的先驱城市,在发展中取得一定成绩,也遇到很多问题。本文搜集、鉴别、整理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生产力文献,并对历代领导人对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生产力的理论进行了归纳总结,研究了文化生产力的定义、构成、特征、规律,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指导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从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发展路径以及特色文化产业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按照上述理论研究的方向,在对西安文化产业总体情况介绍的基础上分别就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发展路径及特色文化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与北京、上海、深圳、美国、日本、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研究中,总结了各地成功经验对西安发展文化产业的启示,实践证明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需要合理有效的发展路径,并高度依赖鲜明的特色。通过对西安整个文化产业及其西安曲江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个案分析,分析了西安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主要包含发展环境不完善、缺乏良性产业链、产业集群优势未能发挥、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缓慢等。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客观条件落后、文化产业发展各项体制不完善,缺乏交流与合作,创新力度不足。针对上述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发展西安文化产业的对策: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一带一路”为契机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完善政策、人才、资本、技术、市场体制,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重视交流与合作,拓宽西安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积极尝试创新,增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后劲。
【关键词】:文化生产力 文化产业 体制环境 产业链 产业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124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8
- 1 绪论8-14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9-13
- 1.2.1 关于文化生产力的研究9-10
- 1.2.2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10-13
- 1.3 研究框架13
- 1.4 研究方法13-14
- 2 文化生产力与文化产业的基本理论14-24
- 2.1 文化生产力解析14-16
- 2.1.1 文化生产力的定义14
- 2.1.2 文化生产力的构成14-15
- 2.1.3 文化生产力的性质及特征15
- 2.1.4 文化生产力的发展规律15-16
- 2.2 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生产力理论16-19
- 2.2.1 马恩关于文化生产力的思想16-17
- 2.2.2 毛泽东思想关于文化生产力的思想17
- 2.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文化生产力的思想17-19
- 2.3 文化产业发展理论19-22
- 2.3.1 文化产业的概念及特征19-20
- 2.3.2 文化产业发展环境20-21
- 2.3.3 文化产业链及其发展规律21-22
- 2.4 用文化生产力理论指导文化产业发展22-24
- 2.4.1 提升文化生产力各要素,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22
- 2.4.2 遵循文化生产力发展规律指导文化产业发展路径22-24
- 3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比较研究24-38
- 3.1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24-30
- 3.1.1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情况24-25
- 3.1.2 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环境25-27
- 3.1.3 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路径27-29
- 3.1.4 西安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29-30
- 3.2 文化产业的域际比较30-36
- 3.2.1 在GDP占比上比较30-31
- 3.2.2 从发展环境上比较31-34
- 3.2.3 从发展路径上比较34-35
- 3.2.4 从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上比较35-36
- 3.3 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对西安的启示36-38
- 3.3.1 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36-37
- 3.3.2 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合理有效的发展路径37
- 3.3.3 文化产业发展高度依赖鲜明的特色37-38
- 4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及成因分析38-52
- 4.1 案例分析:西安曲江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38-45
- 4.1.1 公司介绍38-41
- 4.1.2 发展优势分析41-43
- 4.1.3 发展问题分析43-45
- 4.2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45-47
- 4.2.1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有待完善45-46
- 4.2.2 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中的不足46-47
- 4.2.3 西安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迟缓47
- 4.3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的成因分析47-52
- 4.3.1 客观条件制约47
- 4.3.2 各项体制还不完善47-48
- 4.3.3 缺乏交流与合作48-49
- 4.3.4 创新力度不足49-52
- 5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建议52-59
- 5.1 立足经济新常态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52-53
- 5.1.1 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机制52-53
- 5.1.2“一带一路”为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新常态提供了背景支持53
- 5.2 完善各项体制,优化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53-56
- 5.2.1 完善政策体制53
- 5.2.2 完善人才体制53-54
- 5.2.3 完善投融资体制54-55
- 5.2.4 完善科技体制55
- 5.2.5 完善市场体制55-56
- 5.3 重视交流与合作,拓宽西安文化产业发展路径56
- 5.3.1 加深企业合作,促进文化产业链的发展56
- 5.3.2 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园区的优势56
- 5.3.3 政府适当减少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干预56
- 5.4 积极尝试创新,增强西安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后劲56-59
- 5.4.1 发展技术创新,推动西安文化旅游业的智慧化转型57-58
- 5.4.2 发展手段创新,打造西安饮食文化产业品牌58
- 5.4.3 表现形式创新,,让工艺美术品“走出去”58-59
- 6 总结与展望59-61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59
- 6.2 论文创新点59-60
- 6.3 研究展望60-61
- 致谢61-62
- 参考文献62-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苑洁;文化产业行业界定的比较研究[J];理论建设;2005年01期
2 毛崇杰;;从文本/语境到文化/文明(下)[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王亚川;;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趋势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4 王晓升;;文化:意识形态抑或商品?——兼与《科学发展观与新文化观》一文商榷[J];哲学动态;2007年11期
5 周勤勤;;文化工业和文化产业[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01期
6 赵勇;;未结硕果的思想之花——文化工业理论在中国的兴盛与衰落[J];文艺争鸣;2009年11期
7 张铮;熊澄宇;;文化产业发展的五种创新能力[J];改革;2009年06期
8 何海华;;浅谈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9 西奥多·W·阿多诺;赵勇;;文化工业述要[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10 孙国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方略[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梅;;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新[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2 刘玉岭;;科技进步对文化产业的作用与影响[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3 白玮;童健;;发展“内外兼修”的文化产业[A];山东群众文化学会获奖论文集[C];2003年
4 吴靖;曹宗平;;关于文化产品价值论的几点思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葛美佳;;用写作文化推动赫章文化产业的开拓与发展[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娜;;当代艺术(文化)经济的研究视角[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7 李勤;;大众文化的特征及构建目标[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雨春;李晓晴;;发挥科技文化优势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A];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企业管理)[C];2014年
9 洪传国;;对海南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C];2011年
10 杨济亮;;发展文化产业 构建和谐社会——以福州为例[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印;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N];中国文化报;2000年
2 陈胜利;认识“文化工业”的另一种视角[N];中国文化报;2001年
3 锦秀;文化工业能否创造现代消费热点[N];人民政协报;2002年
4 戴锦华;文化研究的可能[N];文汇报;2003年
5 王凤才;文化工业过滤了整个世界?[N];学习时报;2004年
6 王晨;探秘文化产业源流[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卫君翔 吴丽;以工业化的标准抓文化产业[N];运城日报;2007年
8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李明泉;提高文化产能 拉动文化消费[N];四川日报;2009年
9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年鉴》主编 王育济;构筑文化产业而立之年的学术高地[N];中国文化报;2010年
10 本刊编辑部;写给文化产业的2009[N];中国文化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玲;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文化产业园区实践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张涵;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产业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陈清华;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机制创新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4 冯潮华;文化产业若干重要关系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新洪;在当代地理环境紧约束中文化力及其考量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德金;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7 谢慧铃;两岸流行文化的消费与传播[D];复旦大学;2004年
8 宋彦麟;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9 杨永生;中国文化产业作用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保权;转型社会中的经济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涛;二十世纪文化工业特征及其发展趋向[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齐自琨;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朱晨曦;文化消费的可持续性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杨壮;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5 汪静;文化生产力发展及其对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4年
6 陈叶;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7 刘晓希;西安市老年人文化消费现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8 简云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康明;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吴超;面向文化创意的文化遗产信息体系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544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854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