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居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及需求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7 21:09

  本文关键词: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居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及需求的相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 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少数民族地区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把“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明确指出要“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中共十八大报告再次提到,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的趋势下,文化对发展地方经济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越来越大,政府需切实履行和肩负起发展公共文化事业的责任,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维护民族团结,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使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因此,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既是对少数民族群众公共文化权益的基本保障,也是各民族文化融通、各族人民相互认知、认同的重要途径,具有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本文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根据相关文献搜集到的翔实资料和实地调研收集的数据,分析了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居民对当地公共文化服务的了解及消费使用状况、当地居民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及需求特征,进一步探究了楚雄州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重视度不够,导致文化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完备;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及人口环境导致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差距较大,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单一;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不完善,导致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未得到充分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薄弱,导致基层文化队伍人才缺乏,人员素质偏低。提升楚雄州公共文化服务的关键在于提高居民的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满足居民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本研究从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充分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公共文化权益、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保障等五个方面提供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楚雄彝族自治州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过程中提升其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 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少数民族地区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49.27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10
  • 1 绪论10-12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
  • 1.2.2 研究意义11-12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12-18
  • 2.1 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概念12-15
  • 2.1.1 文化12
  • 2.1.2 公共文化12-13
  • 2.1.3 公共文化服务13
  • 2.1.4 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13-14
  • 2.1.5 公共文化服务需求14-15
  • 2.2 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理论15-18
  • 2.2.1 顾客满意理论15-16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16
  • 2.2.3 公共产品理论16-18
  • 3 文献述评18-26
  • 3.1 国内外关于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的研究18-21
  • 3.1.1 国外关于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的研究18-19
  • 3.1.2 国内关于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的研究19-21
  • 3.2 国内外关于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研究21-24
  • 3.2.1 国外关于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研究21-22
  • 3.2.2 国内关于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研究22-24
  • 3.3 研究述评24-26
  • 4 研究设计26-30
  • 4.1 研究变量及其定义26
  • 4.2 研究内容26
  • 4.3 研究对象26-27
  • 4.4 研究方法27
  • 4.5 研究实施程序27-28
  • 4.6 研究的难点及创新之处28-30
  • 4.6.1 研究的难点28
  • 4.6.2 研究的创新之处28-30
  • 5 问卷编制与发放30-36
  • 5.1 居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及满意度条目搜集30
  • 5.2 居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及需求条目确定30-32
  • 5.3 居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及满意度问卷编制及修订32
  • 5.4 居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及需求维度划分32-33
  • 5.4.1 居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维度划分32-33
  • 5.4.2 居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维度划分33
  • 5.5 正式问卷的发放33-36
  • 6 楚雄彝族自治州居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及需求的特征分析36-52
  • 6.1 楚雄彝族自治州公共文化服务开展的基本情况和居民对当地公共文化服务的了解及消费状况36-40
  • 6.1.1 楚雄彝族自治州州情及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情况36-37
  • 6.1.2 居民对当地公共文化服务的了解及消费使用状况调查37-40
  • 6.2 楚雄彝族自治州居民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分析40-44
  • 6.2.1 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总体特征40-42
  • 6.2.2 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满意度特征42
  • 6.2.3 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满意度特征42-43
  • 6.2.4 公共文化服务效果满意度特征43-44
  • 6.3 楚雄彝族自治州居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特征分析44-48
  • 6.3.1 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总体特征44-46
  • 6.3.2 公共文化设施需求特征46
  • 6.3.3 公共文化产品及活动需求特征46-47
  • 6.3.4 公共文化消费需求特征47-48
  • 6.4 楚雄彝族自治州居民对当地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改善意见调查48-50
  • 6.4.1 当地公共文化服务存在问题的调查48-49
  • 6.4.2 当地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制约因素的调查49-50
  • 6.4.3 当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改善意见调查50
  • 6.5 本章小结50-52
  • 7 楚雄彝族自治州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综合分析52-58
  • 7.1 楚雄彝族自治州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52-54
  • 7.1.1 文化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完备52
  • 7.1.2 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差距较大,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单一52-53
  • 7.1.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不完善,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未得到充分保障53
  • 7.1.4 基层文化队伍人才缺乏,人员素质偏低53-54
  • 7.2 楚雄州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的问题原因分析54-58
  • 7.2.1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重视度不够54
  • 7.2.2 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及人口环境54-55
  • 7.2.3 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经费投入不足55
  • 7.2.4 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薄弱55-58
  • 8 提升楚雄彝族自治州居民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对策建议58-64
  • 8.1 强化楚雄州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58-59
  • 8.1.1 推进重大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58
  • 8.1.2 推进县市、镇、村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58-59
  • 8.1.3 多措并举加强基层综合文化阵地建设59
  • 8.2 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59-60
  • 8.2.1 不断增加公共文化产品供给59
  • 8.2.2 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能力59
  • 8.2.3 加大资金投入59-60
  • 8.3 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60-61
  • 8.3.1 培育公共文化服务品牌60
  • 8.3.2 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60-61
  • 8.3.3 加强民族特色文化的舆论宣传61
  • 8.4 充分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公共文化权益61-62
  • 8.4.1 完善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机制61
  • 8.4.2 加强组织领导61-62
  • 8.4.3 落实政策措施,形成公共文化建设合力62
  • 8.5 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保障62-64
  • 8.5.1 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体系62
  • 8.5.2 提高基层文化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水平62-63
  • 8.5.3 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相人才环境,,健全发展平台63-64
  • 9 研究结论与展望64-66
  • 9.1 研究结论64-65
  • 9.2 研究不足与展望65-66
  • 致谢66-68
  • 参考文献68-72
  • 附录72-76
  • A. 调查问卷72-76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76
  • C.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目录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安丽 ,王婷;宁波市创建新型社区文化[J];今日浙江;2003年14期

2 章尚贞;深化认识 提升社区文化品位[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文化生活[J];福建质量信息;2007年01期

4 秦建华;;正确把握社区文化的时代特征[J];群众;2007年10期

5 应再泉;;文化星火点燃商都大地[J];今日浙江;2008年18期

6 ;文化生活[J];福建质量技术监督;2009年01期

7 ;文化生活[J];福建党史月刊;2010年24期

8 ;鄂尔多斯市启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J];鄂尔多斯文化;2011年02期

9 徐磊;;关于在部分农村大力扶持庭院文化的思考[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5期

10 张彬;;重庆:财政“买单”31个公共文化场馆 免费开放[J];现代城市;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明堂;陈明九;;对农村生活文化建设的思考[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2 李美;;文化(艺术)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A];2008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玉英;;文化要在共建共享中繁荣[A];艺海探真——论文论著选编[C];2011年

4 丁光勋;;关于我国城市老年文化消费增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13年优秀论文选集[C];2014年

5 黄丽云;;福州市农村青年文化生活的现状与对策——福州市农村青年文化生活调查[A];农村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C];2009年

6 黄丽云;;福州市农村青年文化生活的现状与对策——福州市农村青年文化生活调查[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一卷][C];2011年

7 朱应海;井润峰;;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我省文化大繁荣大发展[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8年

8 ;丰富老人文化生活 欢度快乐晚年[A];江苏老年学研究论文选集(2007-2008)[C];2008年

9 裘君谟;;关于新一轮文化长廊创建工程的若干问题[A];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全国群众论文评奖论文集[C];2003年

10 蔡敬云;;关于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思考和建议[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13年优秀论文选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英;文化建设要实现共建共享[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记者 武福臣邋通讯员 郭永旺;郭矿公司让职工共享文化成果[N];邯郸日报;2007年

3 刘小萍;公共文化建设需要文化自觉[N];中国文化报;2008年

4 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叶志坚;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N];福建日报;2009年

5 河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 厅长 冯韶慧;着眼时代新要求 践行文化新理念[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郭小玲 龙昆 本报记者 王小刚;“文化搭桥”让关爱温暖人心[N];南昌日报;2012年

7 记者 王文博;加强公共文化基础建设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N];喀什日报(汉);2012年

8 记者孙晓华;落实十八大精神 巩固文化成果[N];抚顺日报;2012年

9 本报见习记者 杨一帆;新文化生活 映衬美丽乡村[N];中国妇女报;2012年

10 记者 杨军;兰州火车头影城活跃职工群众文化生活[N];人民铁道;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文基;越南城市文化生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李晓非;工厂家园[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蔡建芳;参加文化生活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胡神松;我国知识产权教育与文化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5 王子怡;中日陶瓷茶器文化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6 严墨;碎片化到重构[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侔卫;文化遗存与地方互动:海龙屯土司文化遗存的历史人类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张婷婷;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评析[D];辽宁大学;2015年

3 孙婧;中国的海外文化投资探析[D];复旦大学;2013年

4 马可;南阳民俗文化保护中的政府责任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崔紫媛;通过文化反哺提升农民市民素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6 徐清;论大众文化的反智主义倾向建构和消解策略[D];苏州大学;2015年

7 李茹;巴彦淖尔地区熟语语言文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8 孙婧;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市场变迁及效益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9 马伊立;锡伯族传统弓箭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10 陈雪梅;镇街综合文化站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71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871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4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