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月刊》与抗战初期民族经济复兴思潮的建构
发布时间:2017-10-01 21:09
本文关键词:《复兴月刊》与抗战初期民族经济复兴思潮的建构
【摘要】: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前所未有的民族生存危机击打在中华民族的心头。面对国难深重,中国人开始思考如何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与全面抗战时期相比,1931年至1937年这一时期有其不同之处。这一时期,中国党派林立,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但中国并没有真正统一,各党派争相夺权,形势错综复杂。国民政府在这一时期,面对着抗战与建国的双重要求,在初期更多地是选择建国。如何调配这一时期的政府工作重心,这在思想界引起广泛讨论。各个阶层纷纷发起各类救亡运动,知识分子更是感到肩扛重任,他们筹办刊物,为谋求民族生存、复兴中华而奔走献计。在这种大背景下,1932年6月《复兴月刊》诞生。在《复兴月刊》第一卷第一期的《发刊词》中,黄郛称“复兴”是“夫复有重新之义,兴待建设而成”,即在衰落时重新建设使其再次兴盛起来。围绕这个宗旨,《复兴月刊》从思想、实务等方面着手,探究各种救国救民的途径。笔者围绕《复兴月刊》与抗战初期民族经济复兴思潮的建构这两大点,展开论述。正文分四章:抗战初期社会语境下《复兴月刊》的缘起、《复兴月刊》经济复兴的话语体系探究、《复兴月刊》经济复兴之基点:农村经济与农业复兴,以及抗战时期《复兴月刊》对于统制经济的建构。第一章,抗战初期社会语境下《复兴月刊》的缘起,涉及:首先从国际宏观背景和国内微观背景上探究了抗战初期民族复兴思潮初涌下的现实境遇,包括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及法西斯主义抬头,以及中国“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党派斗争以及“民族复兴”在报刊杂志上的兴起;在这种大背景下,《复兴月刊》诞生,探究其在初期如果论述民族复兴的可行性,来为今后刊物思想传播提供便利,以及中国建设学会与政党之间有何关联,来剖析刊物与政治背后的联系。笔者分析得出,《复兴月刊》宣传民族复兴思潮,是紧跟时代潮流的选择,其与国民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复兴月刊》充当了国民党的口舌,也担任国民党的智囊团,为国民党献计献策。第二章,是《复兴月刊》经济复兴的话语体系探究,从中可以探究《复兴月刊》对于民族经济复兴的框架建构。涉及:《复兴月刊》对于中国经济复兴的话语建构与《复兴月刊》对于国外经济复兴拟态环境的建构。新闻媒体上的信息,往往是媒体通过采写编评,从众多的消息源中选取自身所需要的信息,提供给读者。在它的描写中,世界呈现何种动态、中国呈现何种动态,免不了刊物本身的主观看法。那么,《复兴月刊》又是如何建构经济复兴的框架,如何把经济复兴的观点转嫁给所拥有的受众呢?在建构这一框架时,它本身所蕴含的规律又是如何?这是笔者论述的重点。第三章,是抗战时期《复兴月刊》经济复兴之基点:农村经济与农业复兴,里面讲述了世界经济恐慌下的中国经济恐慌以及农村经济与农业复兴的话语建构。第四章,抗战时期《复兴月刊》对于统制经济的建构。该章阐述了“统治经济”在中国传播的概括,后重点论述“统制经济”概念的变迁——“统制经济”与“计划经济”、“统制经济”宣传的变迁——政府角色调整与宣传态度变革以及“统制经济”国际环境的拟态建构——苏联的“计划经济”与法西斯的“独裁经济”。通过分析《复兴月刊》对于抗战初期经济复兴的阐述,笔者探究当时民族经济复兴的话语体系。从当时大的社会语境着手,以全局角度阐述期刊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关系,再从都市与农村的金融沟通以及统制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抉择两个角度来论述该刊物的民族经济复兴路径以及深究背后各种权力之间的斡旋。这是对1931-1937年这一阶段“民族经济复兴”思潮研究的补充,也是对《复兴月刊》这一刊物研究的推进与完善。
【关键词】:复兴月刊 民族复兴 建构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65;G12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18
- 一、选题来源及研究对象11
- (一) 选题来源11
- (二) 研究对象11
- 二、文献综述11-15
- (一) 关于《复兴月刊》的研究11-13
- (二) 关于民族复兴思潮的研究13-15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5-18
- (一) 研究思路15-16
- (二) 研究方法16-18
- 第一章 抗战初期社会语境下《复兴月刊》的缘起18-30
- 第一节 抗战初期民族复兴思潮初涌下的现实境遇18-21
- 一、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与法西斯主义抬头18-19
- 二、“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党派斗争探析19-20
- 三、报刊杂志发声,“民族复兴”兴起20-21
- 第二节 《复兴月刊》的缘起与论民族复兴之可能21-25
- 一、《复兴月刊》创刊21-22
- 二、《复兴月刊》论民族复兴之可能22-25
- 第三节 新中国建设学会与《复兴月刊》关系探寻25-30
- 一、新中国建设学会25-26
- 二、新中国建设学会与《复兴月刊》的关系探寻26-30
- 第二章 《复兴月刊》经济复兴的话语体系探究30-42
- 第一节 《复兴月刊》对于中国经济复兴的话语建构30-32
- 一、《复兴月刊》对于经济复兴的文章汇总30-31
- 二、经济复兴之基点,在于农村经济与农业复兴31-32
- 三、经济复兴之体制选择,在于统制经济32
- 第二节 《复兴月刊》对于国外经济复兴环境的建构32-42
- 一、对日态度的转变——由友好相处到处处提防34-42
- 第三章 《复兴月刊》经济复兴之基点:农村经济与农业复兴42-49
- 第一节 世界经济恐慌下的中国经济恐慌42-43
- 第二节 农村经济与农业复兴的话语建构43-49
- 一、内容上力挺国民党,充当国民政府智囊团45-47
- 二、针对社会主义,貌似平衡论述,实则打压47-49
- 第四章 抗战时期《复兴月刊》对于统制经济的建构49-66
- 第一节 “统制经济”在中国传播之概况49-52
- 一、“统(?)经济”的传播49-50
- 二、《复兴月刊》对“统制经济”的宣传50-52
- 第二节 “统制经济”概念的变迁——“统制经济”与“计划经济”52-54
- 第三节 “统制经济”宣传的变迁——政府角色调整与宣传态度变革54-60
- 一、《复兴月刊》宣传“统制经济”之政府角色调整55-57
- 二、《复兴月刊》论述“统制经济”之宣传态度变革57-60
- 第四节 “统制经济”国际环境的建构——苏联的“计划经济”与法西斯的“独裁经济”60-66
- 一、苏联“计划经济”的批判62-63
- 二、法西斯“独裁经济”的诱导63-66
- 结语66-69
- 参考文献69-72
- 附录72-99
- 致谢99-10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0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安;;战后西德的经济复兴——读《第四帝国的崛起》[J];读书;1983年07期
2 张永刚;开发体育旅游市场促进辽宁经济复兴[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12期
3 韩霈qV;;日本经济面面观(2)——战后的经济复兴时期[J];日语知识;2008年02期
4 许镜湖;穷国的债务仍使富国获利[J];法语学习;1995年04期
5 李永增;;面对传统,,“50后”的失职[J];中国石油石化;2008年02期
6 ;“辽宁第一拍”——意外并不惊喜[J];艺术市场;2005年03期
7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杨晴川 王薇;奥巴马透露“经济复兴”计划细节[N];人民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杨晴川 王薇;奥巴马“经济复兴”计划,包括普及宽带网[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3 郝h"[
本文编号:955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955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