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美国“半球”石油政策与马歇尔计划对西欧的石油援助

发布时间:2018-04-27 13:01

  本文选题:美国 + “半球”石油政策 ; 参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摘要】:二战后期美国制定了"半球"石油政策,试图扩大中东石油生产、保护西半球石油资源。战后初期美国为复兴西欧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既推动了"半球"石油政策的落实,又在该政策的框架下对西欧提供了石油援助。二者相互结合,共同构成了战后美国构建新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重要努力。
[Abstract]:In the late World War II, the United States formulated a hemispheric oil policy to expand oil production in the Middle East and protect oil resources in the Western Hemisphere. The Marshall Plan implem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early postwar period not only promot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emispheric" oil policy, but also provided oil assistance to Western Europe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polic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effort to construct a 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pattern in postwar America.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F416.22;K15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庆寺,王启华;基辛格外交思想的历史、哲学基础[J];安徽史学;2001年01期

2 刘秀红;美国老年社会保障政策的历史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肖杰;;浅析当代美国新史学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4 杨超;;论美国黑人平等就业政策的形成[J];北方论丛;2011年01期

5 张保军;;论中美关系的解冻(1969.1——1972.2)[J];北京党史;1993年03期

6 黄安年;美国现代史上四次经济改革调整高潮及其特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7 董艳;;美国嬉皮士反正统文化运动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李大标;;从地缘视角透析尼赫鲁·甘地时期的美印关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9 马廷中;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J];重庆师专学报;1995年01期

10 周红;;论两极国际格局背景下德美关系的互动[J];德国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科;20世纪英美文官培训发展与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向丽华;经济援助外交“杠杆”建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杜娟;安全与发展的博弈[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跃钦;论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的演变及其动因[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刘虹;控制与自治:美国政府与大学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黄嘉;天疆迷航[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欧阳丽;信息化时代国际政治霸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悦;1973-1974年石油危机和美国的政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超;美国“肯定性行动”中黑人就业政策研究(1965-2000)[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毅达;冷战时期美国亚洲战略框架下的日泰关系[D];云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松;尼克松政府就业培训政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古冬梅;美国教育政策解读[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昆明;美国NSC-68号文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林强;论勃兰特的外交思想[D];吉林大学;2011年

5 毕欣欣;论《法德友好合作条约》的性质[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津;论平等权利修正案的失败及其主要原因[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武晓燕;菲利普·罗斯“美国三部曲”的“美国身份”解读[D];暨南大学;2011年

8 徐皓;大国和领袖 战争与和平[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玲;20世纪60年代美国环保思潮与环保运动[D];兰州大学;2011年

10 金星;丹尼尔·哈林论政治传播刍议[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美国限制使用氢氟烷[J];有机硅氟资讯;2009年Z1期

2 ;关注[J];中国经济周刊;2006年20期

3 关锐;;市场需要“快速反应部队”[J];中国经济快讯;2000年27期

4 邱建群;;美、日争夺北库页岛石油资源的历史回顾[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5 莱斯特·布朗;;拯救的代价[J];管理与财富;2007年05期

6 ;媒体速览[J];中国经济周刊;2008年25期

7 ;CEELLFOOD世博精品值得信赖[J];大家健康;2010年09期

8 ;动态与信息[J];环境科学动态;1997年03期

9 ;国际资讯[J];绿色视野;2008年08期

10 黄凤兴;张梅;章传政;;浅析老舍《茶馆》对美国饮茶发展的影响[J];广东茶业;2008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申晓若;杨一帆;;20世纪40—50年代美英对于国际经济霸权的争夺[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田丹;;美国为什么总是指责中国的人权?[A];忘年交书简五十封[C];2007年

3 王祥玉;;略论杜鲁门主义[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4 蒂姆·赖特;李必樟;;南京时期的国民党政府和对中国工业的管制——煤矿业中的竞争和统制[A];近代中国(第一辑)[C];1991年

5 娄亚萍;;对外经济援助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6 李刚;;1950年代初期南京“反侮辱、反诽谤”运动的历史考察——大学与“美国想象”的塑造[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汪小平;;美国对台政策制定与美在台情报活动(1945~1949)[A];台湾建省与抗日战争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建省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罗冠宗;;传教运动与政治[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武从斌;赵劲松;;从海龟案看GATT/WTO环保条款的缺陷及我国的应对之策[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10 汪曙申;;从美国对《反分裂国家法》的态度看其台海政策[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关系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戎;到底谁的人权纪录好[N];光明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韩金池;杨元庆呼吁美政府公平对待联想[N];中国工业报;2006年

3 闫洁;美国务院雇员偷看奥巴马护照档案[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记者 熊争艳;中国对美国国务院“2006年度国际宗教自由报告”涉华内容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N];人民日报;2006年

5 史先振;美严查有偿新闻,布什政府首当其冲[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6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董云虎;评美国国务院《2002年国别人权报告》中国部分[N];人民日报;2003年

7 李拯宇 张锦芳;接收战时指挥权,韩军界元老喊别急[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8 段艺琳;克劳利:说句错话丢了“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9 记者 张慎思;联想质疑美政府采购公正性[N];法制日报;2006年

10 冯武勇;美英等六国将在海湾军演,剑指伊朗?[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晨旭;冷战时期驻日美军与美日同盟研究(1945-1972)[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昀;经济合作署与战后初期西欧重建(1947-1951年)[D];南开大学;2009年

3 苑爽;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处理德国战争赔偿问题的政策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吕雪峰;从“人民民主”到“准斯大林体制”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卢志渊;市场缺失与冷战时期的经互会[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谢华;冷战时期美国对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外交研究(1947-1969)[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滕淑娜;欧内斯特·贝文与战后西方同盟关系的形成[D];山东大学;2008年

8 黄仁国;政治、经济与教育的三向互动[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艳娜;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印度的非殖民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智;美国中东政策研究(1967-1974)[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涛;中央情报局与马歇尔计划[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莉;马歇尔计划与早期欧洲一体化进程[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勇;从马歇尔计划和第四点计划看杜鲁门时期的对外援助政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卢丽丽;从租借法案的终止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5 罗素芳;马歇尔计划与法国现代化[D];武汉大学;2005年

6 苗茁;论马歇尔计划对美国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海龙;论马歇尔计划时期英美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旭;小布什政府对华政策决策过程中的美国国务院[D];复旦大学;2009年

9 孔繁凤;战后初期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反应与影响(1946-1951)[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甘一辰;马歇尔计划与遏制政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10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810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7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