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一马二姚”历史评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5 07:14
  桐城派是清代重要的学术流派,以古文闻名于世,马其昶、姚永朴和姚永概是桐城派末期的代表,有“二姚一马,名闻天下”之誉。他们不仅是姻亲关系,且均师从于张裕钊、吴汝伦等名家大儒。三人经历了科举的失败,见证了近代社会的各种变革。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他们没有固步自封,而是积极地顺应了社会思潮的变化,只是这种变化是缓慢的,已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一马二姚”逐渐远离了学术文化中心,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桐城派逐渐消沉衰亡。“一马二姚”以文章名世,不仅在教育领域取得不菲的成就,在史学领域亦大放异彩,史论是他们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史论即历史评论,是史学家以一定的历史观作指导,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等重大历史问题进行分析和评论。本文主要对三人的历史评论进行探索。中国古代社会一直都有文人谈论时政的风气,“一马二姚”写了大量的专文及短论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或就事论事、或以史论政,寄托了个人情感与价值取向。“一马二姚”历史评论的具体内容各有侧重。对于历史人物,马其昶以反功利作为评价的标准,姚永概认为其关乎着国家兴亡,姚永朴则不局限于历史人物,也重视民的作用。三人学术同源,生活经历相似,这决定着他们的历史评论具...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什么是历史评论?
    二、研究现状
    三、立论依据、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一马二姚”概况
    第一节 “一马二姚”主要事迹
        一、科举应试与寻访名师
        二、“一马二姚”与社会变革
    第二节 “一马二姚”的史学活动
        一、“一马二姚”与《清史稿》的编撰
        二、“一马二姚”史学思想的源泉
第二章 “一马二姚”历史评论的内容
    第一节 马其昶的历史评论
        一、反功利的人物评价标准
        二、寓政治见解于历史评论之中
        三、循环变化史观
    第二节 姚永朴的历史评论
        一、中庸的历史思想
        二、重视人的作用
        三、重视对历史人物得失的探索
    第三节 姚永概的历史评论
        一、重视对国家兴亡的探讨
        二、客观公正的评价法则
第三章 “一马二姚”历史评论的方法与特点
    第一节 “一马二姚”比较的历史评论方法
    第二节 “一马二姚”历史评论的特点
        一、经世致用
        二、重视变通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桐城派的史学成就[J]. 董根明.  安徽史学. 2019(03)
[2]近年来桐城派史学研究述论[J]. 汪高鑫,尚晨蕊.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018(02)
[3]宋代历史评论的价值、缺陷与嬗变[J]. 张宇.  东南学术. 2016(04)
[4]桐城派与《清史稿》的编修[J]. 许曾会.  史学史研究. 2016(02)
[5]姚永概《清史拟稿》考论[J]. 张秀玉.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5(03)
[6]马其昶古文论[J]. 潘务正.  池州学院学报. 2013(05)
[7]姚永朴史学方法再探析[J]. 朱杨.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01)
[8]姚永概史学思想探讨[J]. 杨婧.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9]马其昶《桐城耆旧传》的史学价值[J]. 徐希军.  史学史研究. 2010(02)
[10]读《屈赋微》[J]. 谢模楷.  云梦学刊. 2009(06)

硕士论文
[1]马其昶及其古文研究[D]. 丁伯文.安庆师范大学 2017
[2]论姚永朴的史学成就[D]. 王林博.淮北师范大学 2011
[3]三苏历史评论研究[D]. 唐晶.陕西师范大学 2011
[4]马其昶《毛诗学》研究[D]. 徐玲英.安徽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7307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37307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5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