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列和偏正结构双字合成词的注视位置效应
本文关键词:并列和偏正结构双字合成词的注视位置效应
更多相关文章: 注视位置效应 偏向注视位置 最佳注视位置 双字合成词结构 阅读
【摘要】:采用EyeLink II眼动仪,选取并列结构和偏正结构两种类型的目标词,要求大学生被试阅读包含有目标词的句子,以探讨两种双字合成词的注视位置效应。结果发现:在阅读并列和偏正结构的目标词时,单次注视条件下读者往往将首次注视定位于词的中心位置,多次注视时首次注视往往落在词的开端部分;当首次注视落在词的开端时再注视该词的概率增加,而且再注视往往落在词的结尾部分。结果提示:在单次注视条件下存在偏向注视位置;双字合成词结构不影响偏向和最佳注视位置;研究结果支持"战略-战术"模型。
【作者单位】: 天津外国语大学基础课教学部;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关键词】: 注视位置效应 偏向注视位置 最佳注视位置 双字合成词结构 阅读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DBA09029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00729)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TJJX12-013) 天津外国语大学“十二五”科研规划2013年度科研项目(13YB36)资助
【分类号】:B842
【正文快照】: 1引言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可以通过连续的眼跳实时地获取文本中的新信息,进而理解文本内容。注视位置效应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眼跳往往定位于一个单词的特定位置(臧传丽,孟红霞,闫国利,白学军,2013)。与注视位置效应直接相关的事实证据是偏向注视位置(preferred viewing loc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捷;刘志方;刘妮娜;;词频、可预测性及合理性对目标词首次注视位置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年02期
2 冯丽萍;;中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词汇结构意识与阅读能力的培养[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2期
3 张良斌;;复合式合成词的结构方式与结构规律[J];宿州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徐彩华,张必隐;小学儿童双字词意识的发展与阅读理解[J];心理科学;2000年06期
5 陈燕丽,史瑞萍,田宏杰;阅读成语时最佳注视位置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6 彭聃龄,丁国盛,王春茂,MarcusTaft,朱晓平;汉语逆序词的加工─—词素在词加工中的作用[J];心理学报;1999年01期
7 王文斌;汉语并列式合成词的词汇通达[J];心理学报;2001年02期
8 白学军;孟红霞;王敬欣;田静;臧传丽;闫国利;;阅读障碍儿童与其年龄和能力匹配儿童阅读空格文本的注视位置效应[J];心理学报;2011年08期
9 白学军;梁菲菲;闫国利;田瑾;臧传丽;孟红霞;;词边界信息在中文阅读眼跳目标选择中的作用:来自中文二语学习者的证据[J];心理学报;2012年07期
10 干红梅;;词语结构及其识别对汉语阅读中词汇学习的影响[J];语言文字应用;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明亮;;关于语素和词划界问题的再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2 易莉莎;;浅谈“的”字短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3 杨帆;;范晓教授“三个平面”研究概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4 谷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别+V”与“别+V+了”结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5 胡进;;歧义句的产生原因及其分化方法[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樊莉;;对外汉语词汇习得的研究及其在教学上的启发[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李卫荣;;英语整体-部分领属表达的变化及与汉语的对比[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林松;;《盐铁论》时间副词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王洁;;试论新词的可接受度[J];北方论丛;2008年01期
10 耿国锋;;关于二价名词的两个问题[J];北方论丛;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邢富坤;宋柔;;自动词性标注中语法因素和词汇因素对英汉语的不同影响[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2 樊立三;亢世勇;王兴隆;马永腾;;语文词典标注词性的基本原则[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萌;俞士汶;段慧明;孙薇薇;;基于语料统计的现代汉语量名搭配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袁子渊;朱力;;词边界问题与留学生阅读材料的词边界标记[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朴顺姬;现代韩国语被动表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卡依沙尔·艾合买提;现代维吾尔语情状类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詹碧文;现代汉语报纸新闻语言证据范畴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金智妍;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意义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刘朝涛;中文问答系统中的句型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冯文贺;汉语连词及其相关结构的依存分析[D];武汉大学;2011年
10 祁世明;当代汉语变异的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词素字频对偏正词识别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春妮;“一样”结构的语义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曹书华;“V到”句式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正莹;汉语中“V成”构式的描写与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磊;化妆品广告语言特色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黄平飞;蒙城方言动词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宋艳;枣庄话状态形容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迪娜(Kojogulova Dinara);吉尔吉斯语与汉语之比较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9 陈伟伟;对外汉语教材语素选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素芳;蒙古国学生习得汉语“是”字句情况考查及偏误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学军,张兴利;当前阅读眼动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4期
2 闫国利;白学军;;汉语阅读的眼动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3期
3 刘颂浩;关于在语境中猜测词义的调查[J];汉语学习;2001年01期
4 徐彩华,李镗,张必隐;心理语言学视野中的中文字词教学[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1期
5 刘颂浩;;阅读课上的词汇训练[J];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04期
6 冯丽萍;;中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词汇结构意识与阅读能力的培养[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2期
7 邢红兵;;留学生偏误合成词的统计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4期
8 闫国利;张霞;白学军;;合理性对中文句子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J];心理科学;2010年05期
9 王春茂,彭聃龄;合成词加工中的词频、词素频率及语义透明度[J];心理学报;1999年03期
10 王文斌;汉语并列式合成词的词汇通达[J];心理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付玉萍;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留学生高级阶段阅读眼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胜春;汉语语素义在留学生词义获得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燕丽,史瑞萍,田宏杰;阅读成语时最佳注视位置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028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28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