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城市灾害心理救援应急能力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2 04:21

  本文关键词:城市灾害心理救援应急能力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灾害 心理救援 未确知测度 应急管理能力


【摘要】:城市灾害心理救援应急能力是城市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灾民心理健康状况的恢复也是影响灾区恢复重建的关键因素,心理救援涉及的行为单元冗杂,各行为单元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对灾害心理救援系统进行剖析,通过科学手段对灾害心理救援应急能力进行有效评价,是提高灾害心理救援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城市应急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总结当前国、内外城市灾害心理救援应急管理能力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运用科学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定量评价方法完成对城市灾害心理救援应急能力评价模型建立的思路。首先,本文对城市灾害心理救援应急管理能力进行系统性分析,指出其具有复杂系统的特征,剖析了灾害心理救援系统的层次性,选定从政府与公众责任、救援资源保障与技术支持两个维度进行指标的识别与筛选,对心理救援的关键环节进行逐级确定,并结合影响因素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科学方法建立了包含灾害识别能力、公众心理预警能力、心理救援法律法规建设情况、心理救援快速反应能力,心理救援防御能力、心理救援技术保障能力六个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在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的构建方面,依据指标数据的特点及指标数据的获得方式,选取了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结合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以完成城市心理救援应急能力的综合评价,避免了主观定性评价造成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最后,使用城市灾害心理救援应急能力评价模型,对哈尔滨市和成都市两座城市各子系统进行评价,进而得到城市的综合评价结果,用以指导城市应急管理部门应急预案细则的制定、提高心理救援人员数量和救援技术保障能力,增强政府相关部门的应急协调能力,并对应急管理能力的建设提供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城市灾害 心理救援 未确知测度 应急管理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5.67;D6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22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10-11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问题的提出11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3
  • 1.2.1 论文的研究目的11-12
  • 1.2.2 研究的意义12-13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13-19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3-15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5-18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18-19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19-22
  • 1.4.1 论文研究内容19-20
  • 1.4.2 论文研究方法20-22
  • 第2章 城市灾害心理救援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2-43
  • 2.1 相关理论分析22-27
  • 2.1.1 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理论22
  • 2.1.2 灾害心理救援理论22-24
  • 2.1.3 复杂系统理论24-27
  • 2.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27-30
  • 2.2.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27
  • 2.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层级与框架27-28
  • 2.2.3 评价指标的识别28-30
  • 2.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0-40
  • 2.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本过程30-32
  • 2.3.2 评价指标集的确定32-34
  • 2.3.3 评价指标的筛选34-40
  • 2.4 评价指标分析和度量40-42
  • 2.4.1 灾害识别能力指标分析和度量40-41
  • 2.4.2 公众心理预警能力评价指标分析和度量41
  • 2.4.3 心理救援法律法规建设情况指标分析和度量41
  • 2.4.4 灾害心理防御能力分析和度量41-42
  • 2.4.5 心理救援快速反应能力分析和度量42
  • 2.4.6 灾害心理救援技术保障能力分析和度量42
  • 2.5 本章小结42-43
  • 第3章 基于未确知测度的城市灾害心理救援应急能力评价模型43-50
  • 3.1 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43-45
  • 3.1.1 未确知数学理论43-44
  • 3.1.2 不确定性因素分析44
  • 3.1.3 模型适用性分析44-45
  • 3.2 评价指标测度构建45-47
  • 3.2.1 定性指标测度构建45-47
  • 3.2.2 定量指标测度构建47
  • 3.3 未确知测度综合评价模型构建47-49
  • 3.3.1 单指标模型构建47-48
  • 3.3.2 多指标模型构建48
  • 3.3.3 基于熵权法的指标权重的确定48-49
  • 3.3.4 置信度识别准则49
  • 3.4 本章小结49-50
  • 第4章 城市灾害心理救援应急能力综合评价实例50-69
  • 4.1 实例背景分析50
  • 4.2 评价指标数据收集和检验50-56
  • 4.2.1 样本城市数据来源50-51
  • 4.2.2 问卷的设计与发放51-53
  • 4.2.3 样本描述53-54
  • 4.2.4 样本数据分析检验54-56
  • 4.3 城市灾害心理救援应急能力评价结果分析与对策56-67
  • 4.3.1 单指标未确知测度56-64
  • 4.3.2 多指标未确知测度64
  • 4.3.3 评价结果分析64-66
  • 4.3.4 应急能力提升策略和保障措施66-67
  • 4.4 本章小结67-69
  • 结论69-71
  • 参考文献71-7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76-78
  • 致谢78-79
  • 附录79-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锋;李宗坤;;基于未确知网络分析法的堤防工程风险分析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2年07期

2 张宪冰;张妮妮;;灾害心理救助法律体系的构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刘秀华;王晓y=;崔红;冯杰;杨清风;刘晓慧;郭渝成;;汶川地震救援人员心理救援管理模型探索[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5年03期

4 黄德春;余芳;;城镇公共设施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J];统计与决策;2007年20期

5 李欣;刘延峰;车晓宁;;汶川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9年05期



本文编号:1076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76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6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