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比进行学习:多重样例变异性与先前知识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通过对比进行学习:多重样例变异性与先前知识的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样例变异性 对比 关键特征 变异范式 数学教育
【摘要】:基于解一元一次方程两个关键特征(问题类型和解法)的单独变异和同时变异设计4种变异类型的多重样例。251名初一年级学生对比类型和解法的单独变异再对比两者的同时变异、对比解法或类型的单独变异再对比两者的同时变异、或者对比类型和解法的单独变异但没有对比两者的同时变异。结果显示变异类型与先前知识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对于在前测中没有使用简便方法的学生,类型和解法先单独变异再同时变异的方法最能提高他们的变通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相反对于在前测中有使用简便方法的学生,这种方法的学习效果最差。先前知识不同的学生学习时感知到不同的关键特征,多重样例的对比要基于学生学习的关键特征。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美国爱荷华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样例变异性 对比 关键特征 变异范式 数学教育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3221021)
【分类号】:B842.3
【正文快照】: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3221021)。1问题提出“样例学习”一直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尤其在数学和科学领域得到了许多关注(Atkinson,Derry,Renkl,Wortham,2000)。大多数样例学习研究表明,多重样例的学习效果要好于单个样例,而且应该并排对比多重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宁宁;喻平;;多重变异性数学样例对迁移影响的初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0年06期
2 邢强,莫雷;多重样例的变异性和编码对迁移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6期
3 张奇;赵弘;;算术应用题二重变异样例学习的迁移效果[J];心理学报;2008年04期
4 杨凌燕;郭建鹏;;多重样例变异性与先前知识对样例学习效果的影响述评(英文)[J];心理科学;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立影;吴庆麟;;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复杂学习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2 赵立影;;基于工作记忆的多媒体学习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3 唐剑岚;;国内关于数学学习迁移的研究及反思[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曲婷婷;;样例学习研究的综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张同柏;;样例学习中的教学解释及优化策略[J];教育导刊;2012年07期
6 吴忭;顾小清;;通向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的途径——访国际知名教育心理学教授保尔·科士纳[J];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05期
7 张剑锋;;降低网络外语学习认知负荷的策略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年06期
8 陈颖;胡志刚;李盼盼;;基于认知负荷理论探讨化学高效教学的策略[J];化学教学;2014年06期
9 吴丽杰;罗淑芳;郑钰琦;;针对教学资源网站分析及建站技术基础[J];科技致富向导;2014年18期
10 肖玉琴;丁道群;;专业知识逆转效应及其给多媒体学习的启示[J];心理研究;2008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平军;信息技术变革背景下组织认知与结构复杂性的适应问题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2 唐剑岚;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的认知模型及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林洪新;初一学生数学运算样例中关键步骤的学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4 孙崇勇;认知负荷的测量及其在多媒体学习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2年
5 陈璐;基于演化原型框架的汉字教学设计及其效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于文华;数学问题解决中模式识别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华;中学生物体受力分析正误样例组合学习及促进方法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8 赵立影;多媒体学习中的知识反转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宋运明;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10 康丹;对5-6岁数学学习困难儿童教育干预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德志;碳氢共价键结构式正误样例组合的学习效果[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贺俊霞;变异性样例的表征对六年级学生认知负荷和迁移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3 陈长胜;基于视频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兰伟彬;先前知识和样例变异性对不同类型样例学习的影响[D];宁波大学;2010年
5 金晶;学习—比较法和分阶段指导法对初中生代数样例学习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6 丛聪;样例学习中的渐减提示、自我解释和教学性解释对问题解决迁移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任金杰;样例学习方式和自我解释对大学生数学学习迁移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丁艳云;不同样例对初中生代数学习中问题解决迁移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9年
9 刘慧敏;自我解释对概率计算问题的类比迁移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曾辉;自我解释对数学问题远近迁移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荣豹;;数学学习与数学迁移[J];数学教育学报;2006年04期
2 傅夕联;张玉峰;;数学学习中的类比迁移[J];数学教育学报;2006年04期
3 文晓宇;;数学教学系统中的反馈和控制方法初探[J];数学教育学报;2007年04期
4 王兄;;论数学表征系统[J];数学教育学报;2008年03期
5 马一新;;基于过程知识的数学探究学习展开的几个环节[J];数学教育学报;2008年06期
6 张夏雨;喻平;;基于关系—表征复杂性模型的问题图式等级性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9年04期
7 谭本远;;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分析及其能力培养[J];数学教育学报;2009年05期
8 宁宁;喻平;;多重变异性数学样例对迁移影响的初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0年06期
9 莫雷,唐雪峰;事件类型的相似性对原理运用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1年01期
10 唐雪峰,莫雷;表面内容不同方面相似性对样例迁移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邵光华;数学样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赵弘;小学生算术应用题多重变异样例学习的迁移效果[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永勤,朱新明;关于样例学习中样例设计的若干研究[J];心理学动态;2000年02期
2 陈满琪;样例学习研究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张华;;国外错误样例研究现状及其对学生教育的启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年01期
4 邢强,莫雷,朱新明;样例学习研究的发展及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5 杨俊萍;;论数学学习迁移中抽象样例的作用[J];社会心理科学;2013年03期
6 杨凌燕;郭建鹏;;多重样例变异性与先前知识对样例学习效果的影响述评(英文)[J];心理科学;2014年03期
7 张奇;郑伟;万莹;;“解释法”样例对小学生学习新运算规则的促进[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年02期
8 曹瑞;;分类的样例观及其研究进展[J];心理学探新;2011年05期
9 张奇;林楠;;样例学习中自我解释效应的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10 赵弘;;样例的变异性对问题解决迁移的影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弘;张奇;;小学生算术应用题多重变异样例学习的迁移效果[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许德志;张奇;;正、误碳氢共价键组合样例的学习效果[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张华;张奇;;物体受力分析正误样例组合的学习效果[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丁艳云;赵俊峰;;不同种类的样例对初中生代数问题解决迁移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张奇;;开方运算样例关键步骤的设计与学习迁移效果[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张华;张奇;;正误样例相似性对受力分析学习效果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林洪新;张奇;;小学生四则混合运算规则的样例学习[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林洪新;张奇;;关键与非关键步骤对数学运算样例学习迁移效果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弘;小学生算术应用题多重变异样例学习的迁移效果[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邵光华;数学样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邢强;样例解题步骤编码对原理学习和迁移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华;中学生物体受力分析正误样例组合学习及促进方法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5 林洪新;初一学生数学运算样例中关键步骤的学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6 申丰山;样例权重估计及在此基础上的SVM[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曹瑞;刺激特征数量和特征突显度对样例效应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邦佐;基于正例和无标记样例学习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小菱;错误样例与自我解释对大学生数学学习迁移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2 赵倩;样例特征及激活方式对创造性观点生成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许德志;碳氢共价键结构式正误样例组合的学习效果[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董令彩;基于不确定性样例选择算法的研究与改进[D];河北大学;2010年
5 刘春兰;样例学习成绩与元认知水平的实证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峰涛;基于样例池类标改变率的主动学习算法终止准则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陈战胜;规则策略和样例策略在类别学习中运用的实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韩瑜;元认知能力对化学样例学习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濮维;初中图形的相似样例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10 丁艳云;不同样例对初中生代数学习中问题解决迁移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780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78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