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从个体性到社会性:具身研究范式的转向

发布时间:2017-10-22 18:00

  本文关键词:从个体性到社会性:具身研究范式的转向


  更多相关文章: 具身性 个体性 社会性 范式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开始从具身角度看待认知,以具身性为共同话题形成一个与经典离身认知不同的具身研究范式。过去学界主要从个体身体视角理解具身概念,强调具身研究范式的个体性维度。当前学界开始从社会文化视角理解具身概念,强调具身研究范式的社会性维度。这种转变体现了具身研究范式从个体性到社会性的转向。只有将具身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维度整合起来,从整体构架重新思考具身概念,才能把握其完整内涵。
【作者单位】: 巢湖学院外语学院;巢湖学院哲学研究所;
【关键词】具身性 个体性 社会性 范式
【基金】: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15FZX008)
【分类号】:B842.1
【正文快照】: 随着对经典认知科学的计算主义和符号主义的批判,自20世纪80年代,认知科学掀起了第二场认知革命,各学科的研究者开始从具身性角度看待认知,以具身性为共同话题构成一个家族相似的研究共同体,形成具身研究范式。与经典的离身认知不同,具身认知强调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韩冬,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茂生;郑振超;;试谈意识的个体性、惰性和破坏性[J];心理学探新;1983年03期

2 向伟;市场经济下的个体性价值重审[J];中国青年研究;1997年02期

3 邵建;邵建专栏:文坛内外之六 意义形态的“精神个体性”[J];小说评论;1999年03期

4 宗新华;;个体性与不同主体间的隔离与沟通[J];学理论;2013年36期

5 于新;非理性主义思潮中人的个体性问题探析[J];呼兰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6 刘长荣;主体性与个体性[J];社会科学家;2002年06期

7 刘柳;;个体性与社会性:关于人的本质的讨论——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邱安昌;风格:精神个体性的形式[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9 李天恩;试论创作的个体性与社会性的关系[J];中州学刊;2000年02期

10 贺来;;个体性“哲学自我”的显明:理论创新的重大前提[J];江海学刊;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景林;;论儒学的个体性原则[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冯娜 孙同国;尊重和保障权利的法律解读[N];吉林日报;2011年

2 李德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人的价值和人道主义[N];华夏时报;2001年

3 赖大仁;文艺“人民性”价值观[N];人民日报;2007年

4 云南民族博物馆 杨兆麟;云南传统手工艺新探[N];中国文物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长荣;和谐与个体性[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春贺;个体性存在: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价值实现路径[D];渤海大学;2013年

3 王丽丽;马克思的个体性思想及意义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4 孙建新;当代中学生个体性学习动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5 郭希贤;个体性因素与体制内职业获得、流动[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李桃;农村小学特岗教师的个体性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胜男;个体性与公共性之间:《四库全书总目》阐释思想之精神[D];湖南大学;2010年

8 王骁俊;常州科教城高职院校学生个体突发事件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794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794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c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