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情绪能力的发展及其与同伴关系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幼儿情绪能力的发展及其与同伴关系的关系研究
【摘要】:情绪能力是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认为由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两部分构成。儿童情绪的社会化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且儿童的发展与绪能力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关于同伴关系对情绪能力的影响研究还比较欠缺,所以,尝试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研究同伴关系与情绪能力之间的关系,既在一定的程度上丰富了儿童社会化发展理论,又可以引起教育工作者关注儿童早期情绪及人际关系的发展,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本研究旨在了解3-6岁幼儿情绪能力的发展特点与趋势,并探讨同伴关系对情绪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从江苏省苏州市一所公立幼儿园中抽取118名3-6岁的幼儿作为被试,其中男生55名,女生63名。小班幼儿的平均年龄为33个月(SD=3.48);中班幼儿平均年龄为45个月(SD=3.69);大班幼儿平均年龄为57个月(SD=3.46)。研究采用情景故事方法考察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具体分为七个任务:表情识别、情绪观点采择、情绪归因解释、基于愿望情绪理解、基于信念情绪理解、冲突情绪理解、情绪表达规则认知水平;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考察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特点;采用同伴提名法,了解学龄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情况。研究一考察3-6岁幼儿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结果表明:(1)3-6岁幼儿在情绪理解能力发展年龄差异显著,性别差异不显著,年龄与性别交互作用也不显著。(2)幼儿对四种基本情绪的表情识别顺序依次为生气高兴害怕伤心;4岁左右的幼儿情绪观点采择能力与情绪归因解释能力发展较快;5岁可能是幼儿理解冲突情绪关键期;情绪表达规则理解发展的最晚。研究二主要探讨3-6岁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特点与趋势,结果表明:(1)3-6岁幼儿在情绪调节及其各维度上,年龄主效应不显著;性别主效应显著,男生比女生更多地采用消极调节策略;年龄与性别交互作用不显著。(2)替代活动是3-6岁幼儿使用最多的调节方式。研究三主要探讨同伴关系与情绪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幼儿同伴关系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受欢迎。(3)良好同伴关系的幼儿多采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同伴关系较差的幼儿多采用消极的情绪调节策略。(4)3-6岁幼儿的同伴接纳与情绪理解能力、情绪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同伴接纳可以显著预测情绪理解能力、情绪能力的发展水平。综合以上研究提出相关的教育建议:(1)创设丰富情境、培养儿童情绪能力。(2)关注儿童交往需求、建立良好同伴关系。(3)重视儿童多种能力、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
【关键词】:情绪能力 同伴关系 3-6岁幼儿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2.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前言11-13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3-27
- 1 相关概念界定13-15
- 1.1 情绪智力13-14
- 1.2 情绪能力14-15
- 2 情绪能力的构成15-22
- 2.1 情绪理解15-19
- 2.2 情绪调节19-22
- 3 同伴关系22-23
- 4 情绪理解、情绪调节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23-24
- 4.1 情绪理解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23
- 4.2 情绪调节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23-24
- 5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4-25
- 6 本研究拟探讨的问题及研究意义25-27
- 6.1 拟探讨的问题25
- 6.2 研究假设25
- 6.3 研究意义25-27
- 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27-63
- 1 研究一 3-6岁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27-39
- 1.1 研究目的27
- 1.2 研究假设27
- 1.3 研究方法27-30
- 1.4 结果与分析30-34
- 1.5 讨论34-39
- 1.6 结论39
- 2 研究二 3-6岁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39-46
- 2.1 研究目的39
- 2.2 研究假设39-40
- 2.3 研究方法40-41
- 2.4 结果与分析41-44
- 2.5 讨论44-46
- 2.6 结论46
- 3 研究三 3-6岁幼儿同伴关系与情绪能力的关系46-63
- 3.1 研究目的46-47
- 3.2 研究假设47
- 3.3 研究方法47-48
- 3.4 结果与分析48-59
- 3.5 讨论59-62
- 3.6 结论62-63
- 第三部分 研究结论及教育建议63-67
- 1 总体结论63
- 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63-64
- 3 研究不足和展望64
- 3.1 研究被试方面64
- 3.2 研究方法方面64
- 4 教育建议64-67
- 4.1 创设丰富情境、培养儿童情绪能力64-65
- 4.2 关注儿童交往需求、建立良好同伴关系65-66
- 4.3 重视儿童多种能力、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66-67
- 参考文献67-75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75-76
- 附录76-79
- 致谢79-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晶晶,周宗奎;国外儿童同伴关系研究进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3期
2 汪均裕,莫民强;高中生同伴关系发展特点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3 毕晓平;;国内儿童同伴关系研究回顾[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年00期
4 刘志敏;;儿童同伴关系与社会技能训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刘海鹰;;中小学独生子女同伴关系调查[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吴寒冰;秦兴艳;施光艳;肖娟;;非指导性团体游戏对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7 缪周芬;;儿童同伴关系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8 宋玲;;同伴关系与集体自尊关系研究及思考[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郭腾飞;;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的新进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1期
10 陈辰;;儿童孤独感与同伴关系的研究综述[J];黑河学刊;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媛;周宗奎;;童年中期儿童同伴关系与同伴乐观性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傅丽萍;谢国秀;;老年人同伴关系发展与其情绪健康的关系[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康春花;应晓菲;;儿童同伴关系的聚类分析[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赵冬梅;;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相互预测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张富洪;黄希庭;;6~8岁儿童的同伴关系的特点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李洋;雷雳;;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在欺负情境中的角色行为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熊明生;;身体活动领域青少年儿童的同伴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李幼穗;;幼儿同伴关系与情绪理解能力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王春燕;纪林芹;张良;张文新;;青少年早期同伴关系不利和抑郁的关系[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谢国秀;傅丽萍;;老年人同伴关系发展特点、功能及社会性影响因素[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钢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沉浸在另一个世界的孩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山东省潍坊市广文中学校长 赵桂霞;寻找“痛点”背后的真问题[N];中国教育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陆婷;警惕孩子的暑假忧郁症[N];光明日报;2004年
4 北师大实验幼儿园 李蕊;请让我来帮助你[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泰州市少年宫 朱慧;在生活中感受美[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少英;学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追踪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荣;儿童社会关系概念化的特点及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檬;中学生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及其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柴甜甜;初二学生同伴关系与学业求助行为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炎辉;初中生心理地位与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戎骏;初中生同伴关系现状与应对[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5 孙昭;初中生欺负/受欺负的社会学分析[D];石河子大学;2015年
6 罗甜甜;同伴关系对钢琴专业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冯婧;幼儿玩耍电子游戏的情况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8 吴素芳;他人面孔吸引力对儿童信任的影响:同伴接纳的中介作用[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9 洪淼;共情训练对改善初中生同伴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陈梦瑶;合作游戏对3-5岁语障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189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118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