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认知方式与线索提示对学龄儿童基于事件前瞻记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1-13 05:10

  本文关键词:认知方式与线索提示对学龄儿童基于事件前瞻记忆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学龄儿童 基于事件前瞻记忆(EBPM) 认知方式 线索提示 多重加工理论


【摘要】:通过严格控制实验程序,首次考察认知方式和线索提示对8岁、10岁、12岁学龄儿童EBPM的影响,并分析学龄儿童EBPM的发展趋势后发现:(1)8—12岁儿童EBPM能力仍在持续向前发展;(2)认知方式在儿童EBPM加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年幼儿童(8岁和10岁)来说,场独立者更善于完成EBPM任务,而对12岁儿童来说,场独立者与场依存者都可以很好地完成EBPM任务;(3)线索提示有助于学龄儿童完成EBPM任务,并能弥补场依存儿童EBPM能力上的不足。研究结果支持PM多重加工理论。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心理学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0900388)
【分类号】:B842.3
【正文快照】: 一、引言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ory,PM)是指对将来要完成的活动和事件的记忆。依据靶目标线索的启动特点,可将PM分为两类:基于事件前瞻记忆(Event-based Prospective Memory,EBPM)和基于时间前瞻记忆(Time-based Prospective Memory,TBPM)。前者是指当遇到某一具体刺激事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玉柏;岳园;闵祥娟;;学龄前儿童事件性前瞻记忆与执行功能的发展及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年12期

2 李寿欣;宋艳春;;不同认知方式中小学生的前瞻记忆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2期

3 张磊,郭力平,许蓓君;儿童前瞻记忆的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6期

4 王永跃,张芝,葛列众,王健;任务中断对幼儿前瞻记忆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5年01期

5 王丽娟;吴韬;邱文威;叶媛;马薇薇;李霓;;青少年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认知方式和情绪[J];心理科学;2010年05期

6 王丽娟;刘伟;杨治良;;线索特征和提示对基于事件前瞻记忆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1年02期

7 李寿欣,丁兆叶,张利增;认知方式与线索特征对前瞻记忆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5年03期

8 李寿欣;董立达;宫大志;;注意状态、认知方式与前瞻记忆的TAP效应[J];心理学报;2008年11期

9 李寿欣;徐增杰;陈慧媛;;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语篇阅读中抑制外部干扰的眼动研究[J];心理学报;2010年05期

10 王丽娟;王淑燕;刘伟;;儿童前瞻记忆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廷虎;阴国恩;;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认知风格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4期

2 孙莹莹;;AB型人格类型及年龄因素对前瞻记忆的影响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11期

3 王庆雄;蔡小梅;李秀红;金宇;静进;;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方式与行为特征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年03期

4 牛玉柏;闵祥娟;徐凯;王铖;;学前儿童的前瞻记忆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年10期

5 牛玉柏;岳园;闵祥娟;;学龄前儿童事件性前瞻记忆与执行功能的发展及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年12期

6 韩丕国;;学前儿童前瞻记忆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年09期

7 张茗;;两种注意方式对前瞻记忆任务的影响[J];蚌埠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8 李芳;张海燕;田锐;丁亮;;前瞻记忆的情绪一致性反转效应[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年02期

9 王红柳;李征澜;余林;;任务中断类型和成就动机对前瞻记忆的影响[J];黑河学刊;2010年08期

10 董立达;李寿欣;姚茹;贾广珍;;前瞻记忆的影响因素[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永跃;基于事件前瞻记忆任务中的注意资源效应[D];浙江大学;2005年

2 李寿欣;关于场依存、场独立型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的脑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宋仲玲;知觉对股价的作用:映射认知有限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郭纬;老年人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影响因素及脑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潘玲;基于任务特性的前瞻记忆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元广;情绪对注意灵活性的影响:任务难度和认知方式的调节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梁君英;认知风格对认知加工过程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8 姚海娟;创造性思维与认知抑制:机制和影响因素[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9 欧海宁;痴复康及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前瞻性记忆障碍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小航;DRM范式下加工水平、呈现时间和注意状态对错误记忆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元;认知方式和任务重要性对前瞻记忆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晓莉;目标类型和呈现方式对不同认知方式初中生学习判断准确性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4 畅相韦;中断延迟间隔对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5 朱静宁;音乐调式稳定性期待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史玲玲;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句子理解中抑制干扰信息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梁栋;言语—表象认知风格与空间记忆关系的实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汪文娟;听障学生认知风格与执行功能及其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丽静;情绪对基于事件前瞻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孟贤红;外语阅读理解中的抑制效率与工作记忆容量的关系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碧卿;;前瞻记忆的研究述评[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宋广文;韩树杰;;场依存—独立认知方式干扰抑制的比较[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2期

3 吴南;郑砚;;4~6岁儿童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关系的研究[J];心智与计算;2008年02期

4 李寿欣;宋艳春;;不同认知方式中小学生的前瞻记忆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2期

5 郭力平,杨治良;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1998年04期

6 赵晋全,郭力平;前瞻记忆研究评述[J];心理科学;2000年04期

7 杨治良,郭力平;认知风格的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2001年03期

8 赵晋全,杨治良;前瞻记忆提取的自动加工、策略加工和控制加工[J];心理科学;2002年05期

9 张磊,郭力平,许蓓君;儿童前瞻记忆的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6期

10 陈向阳,沈德立;中小学生阅读寓言过程的眼动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晋全;前瞻记忆的特点、机制和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红娟;认知风格、训练环境对战士情绪启动、前瞻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永波,董国珍,傅金芝;怒族、景颇族、傈僳族学生的认知方式发展与创造力关系的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沈烈敏;关于假设—验证和范畴化认知方式与学业不良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01期

3 万明钢,邢强;师生认知方式与藏族双语儿童学业成绩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03期

4 苏琪;语言学习中的认知方式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3期

5 宋广文,王晓明;高中文理分科及学生认知方式对阅读理解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3年01期

6 董圣鸿,王珍;高中生认知方式特点及其与学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3年02期

7 李寿欣,周颖萍;试论认知方式与学习风格的关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陈姝娟;周爱保;;认知方式、视错觉及其关系的跨文化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6年04期

9 凌辉;黄希庭;;场依存-独立性认知方式与儿童自立水平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4期

10 陈晓惠;葛明贵;;不同认知方式大学生解决四卡问题的逻辑训练效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苹;毛伟宾;;压力和认知方式对基于事件的错误记忆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王贞琳;方俊明;郭祖仪;李文馥;;认知方式对幼儿部分遮挡绘画影响[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陈琦;吴洪健;;在建构性多媒体学习环境中教学支架和认知方式对小学生应用题学习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邓春暖;;不同场认知方式的中小学生阅读理解中插图效应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孙丽;;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张必隐;;程序模式与认知方式之间的关系[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7 刘伟方;司继伟;孙燕;杨佳;华晓腾;;认知方式与算术技能影响估算策略选择的年龄相关差异[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刘伟方;司继伟;孙燕;杨佳;华晓腾;;认知方式与算术技能对估算策略选择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徐增杰;李寿欣;陈慧媛;;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语篇阅读中抑制干扰信息的眼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李寿欣;;不同认知方式个体汉语词汇加工过程中一侧化效应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本报记者 杨敏;大数据向人类认知方式提出新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李寿欣 张倩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认知方式:认知与人格的桥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张亮;听觉是婴幼儿第一认知方式[N];科技日报;2004年

4 李平升 靖远县中堡中学;浅谈对学生的心理教育[N];白银日报;2009年

5 ;《思考的地理学:东西方思考方式的差异及成因》[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武进学院 王文忠;重视学生在电大英语教学中的作用[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7 本报记者 侯丽 编译;人类语言可能“语法先于语音进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利燕;认知操作、认知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马元广;情绪对注意灵活性的影响:任务难度和认知方式的调节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段惠琼;认知方式对语篇阅读的信息处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肖晶;大学生抑郁认知易感性—应激模型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苹;压力和认知方式对基于事件错误记忆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晓_g;认知方式、自我监控对高中生数学解题效果和表征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峻;初中学生场认知方式特点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4 孙丽;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邓春暖;不同场认知方式大学生阅读图文课文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黄晓霞;认知方式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7 周玉林;贵州省高中生场认知方式与创造力关系的城乡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8 薛燕飞;不同认知方式个体来源记忆特点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艳丽;8-15岁儿童表征认知方式发展特点及其与能力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何召祥;不同认知方式的大学生情感特征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79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179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8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