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中情绪反应自我指向增强效应的初探

发布时间:2017-12-26 05:16

  本文关键词: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中情绪反应自我指向增强效应的初探 出处:《心理学报》2014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竞争情境 指向自我 共情关注 不对称共情情绪分享过程


【摘要】:主客体之间产生不一致的情绪反应称之为不对称共情(Counterempathy)。在Decety提出的情绪分享过程两阶段及Goubert提出的"指向自己"和"指向他人"两种情绪反应指向的研究基础上,构建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的两阶段模型,通过创建竞争环境,检验在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中是否存在情绪反应自我指向增强效应的这一假设。被试根据竞争对手的情绪表情(皱眉和笑脸)来完成情绪反应自我指向(判断被试者自己的输赢)和情绪反应他人指向(判断竞争对手的输赢)的实验任务。结果表明:在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中,存在情绪反应自我指向的增强效应。被试不仅在自我指向任务中产生了不对称共情,而且在他人指向任务中也产生了不对称共情,这说明在有意识的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中,个体会分化出比他人指向更强烈的自我指向的情绪反应。并且,相较他人指向任务,个体在自我指向任务中产生了更强烈的不对称共情。尤其当竞争对手获利时,个体会产生更强烈的指向自我的负性情绪。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1057)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心理健康与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J1210024,J1310031) 幸福广州心理服务与辅导基地资助
【分类号】:B842.6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观察他人的行为和情绪反应会自动化的感染对方的情绪,并且引起自己类似的情绪反应(Niedenthal,2007;Van Baaren,Decety,Dijksterhuis,Van der Leij,Van Leeuwen,2009),如对方悲伤时,自己也会产生悲伤的情绪,并且对方的悲伤会引发个体对对方的怜悯之情。但是,在现实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琴美,鞠晓辉;9~11岁儿童对失败学习情景的情绪反应和情绪表达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2 朱春燕,汪凯,Lee TMC;社会认知的神经基础[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4期

3 钟毅平;黄俊伟;;情绪在品德心理中的作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6期

4 姜媛;林崇德;;情绪的脑单侧化研究进展[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年04期

5 ;青春期少女的情绪疏导[J];科学大观园;2004年08期

6 张敏;卢家楣;谭贤政;;情感风格及其心理功能[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年07期

7 金桂英;胡忠光;;高中生情绪问题预防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策略[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徐四华;;客观性新近信息对大学生自我评价的影响及情绪反应[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7期

9 高倩;佐斌;郭新立;马红宇;;人际吸引机制探索:主我分享中情绪的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年03期

10 黄卫平;;乐曲节拍、速度和调式对大学生情绪影响的实证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嵘;谢莉;;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在情绪抑制与认知重评调节方式下的情绪反应[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陈俊;张积家;;小学生对不同类型教师管教信息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倾向[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陈淑绢;;大学生情绪反应与生活事件因应策略之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李媚;刘惠军;高红梅;;音乐特征对大学生情绪反应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潘益中;张珊珊;许燕;;自尊类型对自我设障和情绪反应的影响[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丁妮;郭德俊;;高低神经质个体对情绪刺激反应的ERP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刘艳;林文娟;刘新帆;张冀岗;;心理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情绪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8 张娜;申继亮;;中小学教师对学生考试失败归因的反应模式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张权;项爱斋;张云亭;李威;;音乐刺激激活人脑情绪反应的fMRI研究[A];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张红岩;;青少年二级创伤的治疗和分析[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东 刘晓荻;你的情绪属于哪类[N];大众卫生报;2003年

2 陈福新;儿童分离性焦虑重在预防[N];卫生与生活报;2009年

3 张田勘;情绪反应的心理基础[N];健康报;2004年

4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汪卫东;中医情志疏导8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5 陈璞;用心理援助化解灾后不良情绪反应[N];大众科技报;2008年

6 康心;烦忧谁之过 认知惹的祸[N];健康报;2003年

7 黎风;灾后心理创伤医治(二)[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8 张洪军;你的孩子胆小爱哭吗[N];中国医药报;2003年

9 张纪水;为啥孩子离开爹妈就焦虑?[N];大众卫生报;2004年

10 陈上;鞭炮解禁可能诱发逆反心理[N];北京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振宏;青少年情感风格与攻击行为[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冯晓杭;中美大学生自我意识情绪跨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原琦;不妥协的因果解释[D];南开大学;2009年

4 陈俊;教育者管教言语行为的心理效应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亚真;不同攻击/受欺儿童的热认知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鲍立铣;上海刑警情绪及情绪调节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方学梅;基于情绪的公正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江雪华;个体分析性心理治疗的过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杜燕红;儿童特质理解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劲松;儿童的自我调控能力[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义升;情绪反应时间动力性的参数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2 丁妮;高低神经质个体对情绪刺激反应的ERP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徐林芬;父母对儿童攻击行为和退缩行为的信念[D];浙江大学;2005年

4 刘瑞芳;6-10岁青海回族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田录梅;自尊对失败后不良情绪反应的缓冲效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翟慎娟;友谊、社会行为对儿童归因、情绪反应及应对方式的影响[D];鲁东大学;2012年

7 朱艳姣;高二学生自我关注对情绪反应的影响及教育建议[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8 许朝晖;证券投资者决策过程中情绪因素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叶莉芳;健全人对残疾人的态度结构及其作用机制[D];宁波大学;2012年

10 徐馨琦;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人际压力及情绪反应关系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35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335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6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