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大学生拖延、自尊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3-31 16:24

  本文选题:大学生 切入点:拖延 出处:《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研究首先对拖延进行了主动拖延与被动拖延的区分,以主动拖延量表(NAPS)、自尊量表(SES)和自我同一性客观测量量表(EOM-EISⅡ)为测量工具,探讨了主动拖延、自尊和自我同一性之间的关系。以652名分别来自三所综合性大学、一所财经政法类大学的本科生为被试,首先对主动拖延量表中文版和自我同一性客观测量量表中文版进行了信效度检验,并采用三步回归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初步检验中介效应,后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主动拖延、自尊和自我同一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得到以下结果:第一,主动拖延量表中文版和自我同一性客观测量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都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标准,可以作为主动拖延和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客观测量工具;第二,主动拖延对自尊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对同一性获得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主动拖延对同一性扩散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第三,自尊对同一性获得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对同一性扩散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第四,自尊在主动拖延和同一性获得的关系中部分中介作用显著,在主动拖延和同一性扩散的关系中部分中介效应显著。第五,学业拖延在年级、文理分科和城乡上差异显著;主动拖延在性别、年级和文理分科上差异显著;自尊在文理分科上差异显著;在同一性各维度上,同一性获得在性别上差异显著。
[Abstract]:In this study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tive delay , self - esteem and self - identity was studied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itiative delay , self - esteem and self - identity was studied .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树青,朱新筱,张粤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彭永东;青少年自我同一性达成的途径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吴婷婷;杨一平;;生涯发展辅导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影响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Z1期

4 马兰;张兴红;;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调查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Z1期

5 安秋玲;;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7年04期

6 张建平;刘强;;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危机及其解除[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7 宫贤平;林向英;;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干预研究综述[J];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12期

8 邢辉燕;王琳;张巧明;;毕业后女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赵晓红;;国内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李红梅;;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心理策略[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薇;;自我同一性状态范式的模型述评[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冯红霞;;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王树青;陈会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分离-个体化、人格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安秋玲;;青少年同伴认同与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石莹;;自我同一性——概念和理论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树青;陈会昌;张光珍;;大学生分离-个体化、人格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孙大强;李军素;郑日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存在焦虑感关联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陆敏;姚本先;姚本先;;研究生自我同一性的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赵娟;;我国城乡文化差异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确立和发展的影响[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雁军;毕月花;罗桑平措;汪念念;;11-24岁藏族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英永青;从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浅谈大学生自杀现象[N];山西青年报;2013年

2 申菏亮:主任编辑 秋 实:副编审;制造神秘是恶意的谎骗[N];大众科技报;2003年

3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王斐;青少年在疾风骤雨中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王付友;老师批评错了咋办[N];吉林日报;2005年

5 胡晓明 张玲;什么是真正的人格成长?[N];文汇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安秋玲;青少年非正式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勾金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危机研究[D];上海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红霞;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2 何静;大学工科新生自我同一性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4年

3 陈曼;高职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同伴依恋与自我同一性的特点及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力维;自我同一性对职业生涯决策过程的影响[D];山西大学;2015年

5 刘县兰;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及其与孤独感、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6 李静静;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及其与心理弹性、班级环境的关系研究[D];温州大学;2015年

7 胡敏洁;体育类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及同一性危机发展现状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6年

8 张扬;大学生自尊与心理健康—自我同一性的中介作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9 李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团体辅导及其对成就动机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10 田璐敏;小组工作介入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作用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91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691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9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