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评估
本文选题:留守儿童 切入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出处:《闽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评估个体对于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状况是有针对性开展留守儿童社会关爱行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工作有效性的基础。本研究以社会适应双功能理论为基础,编制了用于评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问卷,并通过实证研究考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总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最后,设计了初步的心理活动课程干预方案。本研究结果表明:(1)《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问卷》由《发展性需求问卷》和《矫正性需求问卷》构成,共34个项目。《发展性需求问卷》各维度及总问卷信度依次为0.71、0.75、0.64、0.60、0.85(积极应对、亲社会倾向、自我肯定、行事效率、发展性需求问卷),《矫正性需求问卷》各维度及总问卷信度依次为0.89、0.83、0.79、0.78、0.93(违规行为、自我烦扰、社会退缩、人际疏离、矫正性需求问卷)。《发展性需求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χ2/df=3.77,RMSEA=0.05,CFI=0.92,AGFI=0.94;《矫正性需求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χ2/df=3.35,RMSEA=0.05,CFI=0.93,AGFI=0.93,均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指标。(2)不同类型(城市普通儿童、农村普通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儿童在社会适应中的消极适应和积极适应不存在显著差异,且在具体维度上,留守儿童的得分也没有显著高于城市普通儿童和农村普通儿童。(3)不同类型(城市普通儿童、农村普通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儿童的发展性需求和矫正性需求均存在显著差异,但城市普通儿童的得分总体上大于农村普通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4)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在留守儿童群体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5)留守儿童在亲社会倾向、自我肯定的需求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小学和初中留守儿童在亲社会倾向和自我肯定的需求上均高于高中;留守儿童在违规行为、社会退缩、人际疏离以及矫正性需求总分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随着年级的增加,留守儿童对矫正性需求会逐渐增多。(6)经济状况差、家庭氛围严肃、父母最高教育水平为中学和积极适应能显著预测个体的发展性需求;经济状况一般、农村普通儿童类型、农村留守儿童类型和消极适应可以显著预测个体的矫正性需求。(7)修订的《精神服务信念问卷》由肯定和否定两个维度构成,具有良好的信效度。(8)精神服务信念与积极适应、消极适应、发展性需求和矫正性需求存在显著相关。(9)精神服务信念和积极适应可以预测个体的发展性需求,但精神服务信念在积极适应和发展性需求中不存在调节作用;精神服务信念和消极适应可以预测个体的矫正性需求,并且精神服务信念在消极适应和矫正性需求中存在调节作用。
[Abstract]:The results of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show that : ( 1 )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egative adaptation and the positive adaptation of children ' s mental health service demand in urban ordinary children , rural common children and rural children . ( 8 ) The spiritual service belief and the positive adaptation can predict the individual ' s developmental needs , but the spiritual service belief and the passive adaptation can predict the individual ' s corrective requirement , and the spiritual service belief has an adjusting role in the passive adaptation and the correction demand .
【学位授予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8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景欣;杨萍;马金玲;黄翠翠;;歧视知觉与农村留守儿童积极/消极情绪的关系:亲子亲合的保护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6年03期
2 余益兵;;社会适应问卷(简式版)在农村中小学生样本中的应用[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12期
3 黄四林;侯佳伟;张梅;辛自强;张红川;孙铃;窦东徽;;中国农民工心理健康水平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1995~2011[J];心理学报;2015年04期
4 高万红;杨月明;;优势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研究[J];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评论;2014年02期
5 陈京军;范兴华;程晓荣;王水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问题行为: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02期
6 罗鸣春;钱涓;吴丽辉;;中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调查与评估[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年07期
7 赵景欣;刘霞;张文新;;同伴拒绝、同伴接纳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亲子亲合与逆境信念的作用[J];心理学报;2013年07期
8 张景兰;戴晴晴;李子建;国生辉;冯纳婷;;作战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04期
9 范红霞;张媛;;研究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10 邹泓;余益兵;周晖;刘艳;;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评估的理论模型建构与验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鸣春;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慧;留守儿童心理韧性与适应性相关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2 王梦琴;农村留守儿童的需求及社会支持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956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695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