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工作记忆与知觉负载对工作记忆表征引导注意的调节

发布时间:2019-07-18 06:42
【摘要】:本研究采用4个眼动实验探讨不同知觉负载条件下的视觉搜索任务中工作记忆负载对基于工作记忆表征的注意引导效应的影响。实验1和实验3采用低知觉负载的视觉搜索任务,结果在视觉工作记忆负载为1和2时观察到了显著的注意引导效应,但当负载增加到4时注意引导效应消失了;实验2和实验4采用高知觉负载的视觉搜索任务,结果发现注意引导效应在工作记忆负载增加到2时就已经消失了。上述结果表明:工作记忆负载和知觉负载都能够通过调控认知资源的方式来影响工作记忆表征对注意的引导,当认知资源充足时,工作记忆能够同时保持多个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
文内图片:工作记忆负载为1时的实验流程图示
图片说明: ?视角位置各呈现一个颜色和形状皆不同的刺激;负载为4时在屏幕中央为中心,边长为4°视角的假想正方形4个角的位置上各呈现一个颜色和形状彼此不同的刺激。视觉搜索刺激由4个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的彩色图形组成,每个图形里面嵌入一条大小为0.5×1.2视角的线段,其中一条向左或向右倾斜45o的斜线作为靶子,另外3条垂直线段作为干扰刺激。4个图形分布在以屏幕中央为圆心,半径为6视角的假想圆盘的1、4、7、10点钟或2、5、8、12点钟的位置。2.1.3程序被试坐在距离计算机屏幕约57cm的位置,眼睛与屏幕中心平视。实验程序如图1所示,每次试验开始时屏幕中央都会出现一个“+”提醒试验开始,被试需要盯装+”,当眼动仪检测到被试的注视点与“+”重合时即进入记忆阶段(即漂移校正)。记忆阶段屏幕上会出现1个、2个或者4个记忆图形要求被试记住并保持到该试验结束,记忆刺激呈现时间分别为1000ms、2000ms或4000ms。252ms空屏后,进入视觉搜索阶段,此阶段要求被试在3000ms内找到靶子斜线,并又快又准地判断其方向(向右倾斜按“F”键,向左倾斜按“J”键)。按键或3000ms后视觉搜索刺激消失,紧接着屏幕中央出现一个记忆探测图形,要求被试判断该图形是否是之前要求记住的图形,在50%的试次中,该图形与其中一个记忆图形完全相同(按“F”键),在另外50%的试次中,该图形与其中一个记忆图形在形状、或颜色、或颜色与颜色上不同(按“J”键)。记忆探测任务只要求正确率,不要求反应速度。反应结束后被试按空格键进入下一试次的试验。图1工作记忆负载为1时的实验流程图示
文内图片:实验1三种工作记忆负载下无效/中性条件的首次注视点百分率与反应时
图片说明: 骷且浔?征对视觉搜索早期阶段的注意引导效应。为了在统计分析时与无效条件下记忆匹配干扰刺激的数据进行对比,在程序编写时也在中性条件下设定一个干扰刺激,其出现的频率和位置与记忆匹配干扰刺激相同。以上述两种干扰刺激为中心,边长为1.2视角的正方形内的区域为兴趣区,落在兴趣区内的首次注视点即为该干扰刺激所捕获的首次注视点,无效条件与中性条件下兴趣区的首次注视点百分率之间的差异即反映了工作记忆在视觉搜索早期阶段对视觉注意的引导效应。将兴趣区内首次注视点百分率进行3×2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见图2),工作记忆负载的主效应显著,F(2,34)=11.41,p<0.001,ηp2=0.40;匹配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17)=24.62,p<0.01,ηp2=0.59;更为重要的是,两者的交互作用也显著,F(2,34)=4.58,p<0.05,ηp2=0.21。简单效应分析发现,无效条件下首次注视点百分率在负载为1(24.26%vs.14.53%)和2(18.05%vs.12.31%)时都显著长于中性条件(ps<0.05),但在负载为4时两者差异不显著(13.14%vs.12.59%,p>0.05),此结果表明在工作记忆负载为1和2时都出现了显著的注意引导效应,但当视觉工作记忆负载满负荷(负载为4)时,该注意引导效应消失了。另外,结果发现,随着工作记忆负载由1增加2,注意引导效应量也显著减少(9.72%vs.5.74%,p<0.05)。图2实验1三种工作记忆负载下无效/中性条件的首次注视点百分率与反应时注:所有图中柱形图为首次注视点百分率,线形图为反应时,误差线为标准误对兴趣区内首次注视点的潜伏期进行3×2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工作记忆负载的主效应(F(2,34)=0.19,p>0.05,ηp2=0.01)、匹配类型的主效应(F(1,17)=0.61,p>0.05,ηp2=0.04)及两者的交互作用(F(2,34)=1.57,p>0.05,ηp2=0.09)?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心理系/广东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与教育神经科学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00854,31571144,31371034)资助
【分类号】:B8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清芳,朱滢;工作记忆和推理[J];心理学动态;2000年01期

2 刘昌,李德明;工作记忆在心算加工年老化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年01期

3 刘昌;人类工作记忆的某些神经影像研究[J];心理学报;2002年06期

4 李晓东,聂尤彦,庞爱莲,林崇德;工作记忆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解决比较问题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3期

5 贺荟中,方俊明;小学生工作记忆与推理关系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1期

6 何磊,李红;推理任务中的工作记忆[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7 贺荟中,郭晓微,姚敏;小学生字词识别与语言技能、工作记忆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8 朱晓斌,张积家;工作记忆与小学生文本产生、书写活动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4年03期

9 吴文春;金志成;;视觉工作记忆存储机制的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10 李娜;;成人的工作记忆发展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海波;白学军;;视觉工作记忆对自上而下注意控制影响的发展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罗良;沃建中;林崇德;;客体与空间工作记忆的分离:来自头皮慢电位的证据[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董立达;姚茹;;工作记忆与阅读理解[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白学军;周源源;沈德立;;预期推理时间进程中工作记忆作用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脑与认知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段小菊;施建农;;工作记忆发展的两种理论解释[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吴文春;金志成;;言语工作记忆与视觉工作记忆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金云波;许远理;;工作记忆训练研究述评[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陈彩琦;荣亚朝;;工作记忆内容引起的注意聚焦和注意抑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李京;;口译中的工作记忆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沈模卫;李杰;高在峰;;客体复杂度影响工作记忆可存储的客体数目[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大脑工作记忆作用机制被发现[N];光明日报;2014年

2 周仁来 赵鑫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智力可以通过训练提高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记者段佳;活动记忆让孩子变得更聪明[N];大众科技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红芹;心智游移在不同任务中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郭玮;不同运动锻炼方式老年人的视空间工作记忆的特征[D];上海体育学院;2017年

3 潘毅;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视觉注意捕获及其自动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高在峰;客体表征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构建[D];浙江大学;2009年

5 王立平;触觉工作记忆的大脑皮层神经电活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广平;视觉工作记忆中图形特征的存储与捆绑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杨海波;视觉工作记忆对自上而下注意控制影响的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丽娜;工作记忆提取过程中有意抑制与无意抑制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傅亚强;基于多维显示的监控作业中工作记忆与情境意识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黄翔;视觉工作记忆中特征绑定保持所需的注意资源[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秋玲;视觉工作记忆对言语工作记忆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 包健;本科生和专科生工作记忆加工与存储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3 鲁露露;工作记忆负荷对两种类别学习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海侠;小学生工作记忆的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姚颖蕾;小学生工作记忆的发展及其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方伟军;工作记忆提取中的激活与抑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晶晶;不同刺激诱发的情绪对工作记忆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佐X;基于视觉工作记忆内容的注意导向的认知机制[D];西南大学;2012年

9 王晨;表征风格及数学学习困难对个体视工作记忆资源分配特征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然;视觉工作记忆负荷类型对注意选择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157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5157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3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