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 ——安全依恋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1-01-07 08:00
目的:本文旨在考察儿童期心理虐待、安全依恋和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明确安全依恋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中的作用;并探讨安全依恋启动对有虐待经历大学生的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某高校2012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施测《儿童虐待量表》,并选取其中的840名学生施测《状态性成人依恋量表中文版》中安全依恋分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根据量表的筛选标准,选取虐待组59人,对照组61人进行两个实验研究。实验一:采用2(组别:虐待组vs.对照组)×2(词汇类型:自杀意念无关词vs.自杀意念相关词)混合实验设计,以考察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实验二采用2(组别:虐待组vs.对照组)×2(启动方式:安全依恋启动vs.中性启动)×2(词汇类型:自杀意念无关词vs.自杀意念相关词)混合实验设计,以考察安全依恋启动对有虐待经历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结果:(1)儿童期心理虐待与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安全依恋呈显著负相关、安全依恋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2)儿童期心理虐待正向预测自杀意念,并且安全依恋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和自杀意念间起中介作用。(3)实验一中,以反应时作为...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自杀人际关系理论模型图(资料来源:VanOrden,2010)
币饽羁梢越锨康脑げ庾陨毙形???且桓鋈嗣挥?自杀的能力也不会导致自杀行为。这种自杀的能力包括增加身体的疼痛耐受力和减少对死亡的恐惧。2.2.2.2自杀行为整合动机—意志模型O"Connor(2011)提出的自杀行为的整合动机—意志模型(IntegratedMotivational–VolitionalModelofSuicidalBehaviour)认为造成自杀的心理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并将这些心理因素整合为一个新模型,描绘了背景因素和触发事件的关系,以及从自杀意念到自杀行为的过程,认为自杀是一个包含前动机阶段、动机阶段和意志阶段的一个有计划的过程(如图2-2)。图2-2自杀行为的整合动机—意志模型图(资料来源:O"Connor,2011)
,其中威胁自我包括社会问题的解决、应对方式、记忆偏差和反刍。困境感造成自杀意念的过程也会受到动机变量的影响。而动机包括受挫的归属感、负担、未来的想法、目标、主观规范、社会支持和态度。意志阶段,是由自杀意念向自杀行为的转变过程,意志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其中意志包括了能力、冲动,执行意图(计划),获得手段以及模仿。2.2.2.3自杀三阶段理论Klonsky和May(2015)提出的自杀三阶段理论(Three-StepTheoryofSuicide,3ST)是在“意念—行为”框架下,借鉴前人的研究和理论提出的一种自杀模型(如图2-3)。该理论关键的概念是痛苦、无望感、联结和自杀能力。三阶段理论认为从自杀意念到自杀企图有三个阶段,是可测试的。图2-3自杀三阶段理论模型图(资料来源:Klonsky&May,2015)第一个阶段是痛苦和绝望。自杀意念始于痛苦,这种痛苦通常是生理上的痛苦、社会隔离、负担、低归属感、失败、消极的自我认知以及许多令人厌恶的想法、情绪、感觉和经历,然而痛苦本身并不会造成自杀意念,当个体处于痛苦中时,首先会寻求痛苦的减轻,而当个体对痛苦的改善感到无望时,就会考虑结束
本文编号:2962205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自杀人际关系理论模型图(资料来源:VanOrden,2010)
币饽羁梢越锨康脑げ庾陨毙形???且桓鋈嗣挥?自杀的能力也不会导致自杀行为。这种自杀的能力包括增加身体的疼痛耐受力和减少对死亡的恐惧。2.2.2.2自杀行为整合动机—意志模型O"Connor(2011)提出的自杀行为的整合动机—意志模型(IntegratedMotivational–VolitionalModelofSuicidalBehaviour)认为造成自杀的心理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并将这些心理因素整合为一个新模型,描绘了背景因素和触发事件的关系,以及从自杀意念到自杀行为的过程,认为自杀是一个包含前动机阶段、动机阶段和意志阶段的一个有计划的过程(如图2-2)。图2-2自杀行为的整合动机—意志模型图(资料来源:O"Connor,2011)
,其中威胁自我包括社会问题的解决、应对方式、记忆偏差和反刍。困境感造成自杀意念的过程也会受到动机变量的影响。而动机包括受挫的归属感、负担、未来的想法、目标、主观规范、社会支持和态度。意志阶段,是由自杀意念向自杀行为的转变过程,意志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其中意志包括了能力、冲动,执行意图(计划),获得手段以及模仿。2.2.2.3自杀三阶段理论Klonsky和May(2015)提出的自杀三阶段理论(Three-StepTheoryofSuicide,3ST)是在“意念—行为”框架下,借鉴前人的研究和理论提出的一种自杀模型(如图2-3)。该理论关键的概念是痛苦、无望感、联结和自杀能力。三阶段理论认为从自杀意念到自杀企图有三个阶段,是可测试的。图2-3自杀三阶段理论模型图(资料来源:Klonsky&May,2015)第一个阶段是痛苦和绝望。自杀意念始于痛苦,这种痛苦通常是生理上的痛苦、社会隔离、负担、低归属感、失败、消极的自我认知以及许多令人厌恶的想法、情绪、感觉和经历,然而痛苦本身并不会造成自杀意念,当个体处于痛苦中时,首先会寻求痛苦的减轻,而当个体对痛苦的改善感到无望时,就会考虑结束
本文编号:2962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962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