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目标追踪下的无意视盲 ——基于运动方式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3 06:37
多目标追踪(Multiple Object Tracking,MOT)与无意视盲都是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也是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多目标追踪主要是考察被试在动态情境中同时注意并追踪多个客体的能力,而无意视盲则是指当被试集中注意完成某一任务时,往往会忽略突然出现的与任务无关的新异刺激。本研究在经典多目标追踪实验范式中引入无意视盲成分,探讨新异刺激的运动方式对多目标追踪下无意视盲的影响;并根据被试在预实验中的口头反馈,增加实验四来探讨预期对无意视盲的影响。实验一中,新异刺激以静止的方式出现在多目标追踪场景中;实验二中,新异刺激以规则运动(水平运动)的方式出现在多目标追踪场景中;实验三中,新异刺激以随机运动的方式出现在多目标追中的场景中。实验四中,在练习中插入新异刺激以使被试对正式实验中新异刺激的出现产生预期,探讨“预期”对新异刺激觉察率的影响,并分析预期存在条件下新异刺激运动方式对无意视盲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与目标客体运动方式越相似的新异刺激越容易被觉察;与目标客体运动方式差异越大的新异刺激越不容易被觉察。这遵循相似性效应。(2)在没有预期的情况下,被试对静止与规则运动新异刺激...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经典的多目标追踪范式(Pylyshyn,2004)
图 1 经典的多目标追踪范式(Pylyshyn,2004)为了研究目的的需要,研究者在经典 MOT 研究范式的基础上,通过改编,提 出 了 MVT ( Multiple Vertex Tracking ) 研 究 范 式 ( Mettler, Keane, &Kellman,2008)。在 MVT 研究范式中,屏幕被分为四个象限。每一象限包含两个客体,这两个客体中一个为目标,一个为非目标。线索阶段用闪烁标记目标物;追踪阶段,每一象限内的客体围绕各自的象限中心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运行,要求被试追踪线索阶段被标记为目标的客体;反应阶段要求被试用鼠标点击全部目标客体,记录反应时和(或)正确率(图 2)。研究者一般用 MVT 范式来研究多目标追踪中的自动分组现象,即基于客体的一些表面特征,被试会自动的将目标客体知觉为一个整体进行追踪,以便提高追踪的正确率。
图 3 静态无意视盲研究范式静态无意视盲范式可以严格的控制实验条件,操作多种变量,从而得到谨的实验结果。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一般都是动态的,这一实验范式效度较低。为了使实验环境更贴近现实生活,许多研究者采用了动态无意式进行研究。1.2.2.2 动态研究范式动态无意视盲研究范式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基于视频的选择性注范式,另一种是基于电脑屏幕的动态研究范式。基于视频的选择性注意研究范式(图 4):Neisser 等人(1979)最早使对被试的选择性注意进行研究。Chabris 等人(1999, 2000)在 Neisser 研础上改进实验范式进行新的探讨。他们分别记录了两组篮球队员打篮球,将其透明化处理后重叠在了一起,然后让被试观看这一处理后的视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目标视觉追踪的注意策略及其眼动模式[J]. 张滨熠,丁锦红. 心理学探新. 2010(04)
[2]非预想刺激的运动速率对无意视盲的影响[J]. 冯成志,冯霞. 心理学报. 2009(12)
[3]Pylyshyn的索引理论:视觉表征方式的新解释[J]. 蒋怀滨,公艳艳,杨立状. 心理科学进展. 2009(05)
[4]客体档案理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 蒋怀滨. 心理科学进展. 2008(02)
[5]注意捕获的另一扇窗户——无意视盲[J]. 李会杰,陈楚侨. 心理科学进展. 2007(04)
本文编号:3032118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经典的多目标追踪范式(Pylyshyn,2004)
图 1 经典的多目标追踪范式(Pylyshyn,2004)为了研究目的的需要,研究者在经典 MOT 研究范式的基础上,通过改编,提 出 了 MVT ( Multiple Vertex Tracking ) 研 究 范 式 ( Mettler, Keane, &Kellman,2008)。在 MVT 研究范式中,屏幕被分为四个象限。每一象限包含两个客体,这两个客体中一个为目标,一个为非目标。线索阶段用闪烁标记目标物;追踪阶段,每一象限内的客体围绕各自的象限中心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运行,要求被试追踪线索阶段被标记为目标的客体;反应阶段要求被试用鼠标点击全部目标客体,记录反应时和(或)正确率(图 2)。研究者一般用 MVT 范式来研究多目标追踪中的自动分组现象,即基于客体的一些表面特征,被试会自动的将目标客体知觉为一个整体进行追踪,以便提高追踪的正确率。
图 3 静态无意视盲研究范式静态无意视盲范式可以严格的控制实验条件,操作多种变量,从而得到谨的实验结果。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一般都是动态的,这一实验范式效度较低。为了使实验环境更贴近现实生活,许多研究者采用了动态无意式进行研究。1.2.2.2 动态研究范式动态无意视盲研究范式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基于视频的选择性注范式,另一种是基于电脑屏幕的动态研究范式。基于视频的选择性注意研究范式(图 4):Neisser 等人(1979)最早使对被试的选择性注意进行研究。Chabris 等人(1999, 2000)在 Neisser 研础上改进实验范式进行新的探讨。他们分别记录了两组篮球队员打篮球,将其透明化处理后重叠在了一起,然后让被试观看这一处理后的视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目标视觉追踪的注意策略及其眼动模式[J]. 张滨熠,丁锦红. 心理学探新. 2010(04)
[2]非预想刺激的运动速率对无意视盲的影响[J]. 冯成志,冯霞. 心理学报. 2009(12)
[3]Pylyshyn的索引理论:视觉表征方式的新解释[J]. 蒋怀滨,公艳艳,杨立状. 心理科学进展. 2009(05)
[4]客体档案理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 蒋怀滨. 心理科学进展. 2008(02)
[5]注意捕获的另一扇窗户——无意视盲[J]. 李会杰,陈楚侨. 心理科学进展. 2007(04)
本文编号:30321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032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