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不同线索对学习判断框架效应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08 22:50
  元认知监测是元认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成为国内外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已有大量研究发现元认知监测的准确性对自我调节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学习判断(Judgment of Learning,简称JOL)是元认知监测的重要形式之一,一些学者先后围绕学习判断的影响因素及准确性两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框架影响学习判断及其准确性,即遗忘和回忆这两种框架下的学习判断差异显著,存在学习判断框架效应。然而,研究者们就学习判断框架效应的稳定性仍然没有完全达成一致,甚至一些研究认为框架对学习判断没有影响。本研究通过梳理前人研究发现,以往研究过程中存在不同的线索,即实验材料、学习时间、编码策略、判断类别等存在差异可能是造成其学习判断框架效应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欲通过操纵线索这一因素,进一步探讨不同线索对学习判断框架效应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四个实验分别从无额外线索、内部线索、记忆线索角度出发进行探讨。实验1以中文词对为学习材料,考察在无额外线索作用下,不同框架对个体学习判断及其准确性的影响。实验采用单因素(框架类型:回忆vs.遗忘)被试间设计。结果发现,回忆框架下学习判断显著高于遗忘框架下学...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线索对学习判断框架效应的影响


三种不同线索与学习判断之间的关系

结构图,思路,意义,结构图


总体研究思路结构图

流程图,流程图,提示语,阶段


3实验研究23图3.1实验1流程图实验被试进入实验室之后需要填写个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然后,被试坐在电脑前,屏幕上呈现指导语:非常欢迎您参与本次实验!正式实验开始后,屏幕上会依次呈现48组词对,例如“馒头—森林”。每组词对会呈现4s的学习时间供您学习,每组词对有且只有一次学习机会,希望您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每学习完一组词语,请根据判断提示语预估自己在随后测验阶段回答出该词的可能性。待该阶段完成后,您需要进行一个3分钟的数学题计算,最后再进入回忆测试阶段。明白上述指导语后,请按“enter”键进入本实验的练习阶段,熟悉实验流程。正式实验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学习阶段:每组词对呈现前,屏幕上会先呈现500ms的注视点“+”。接着,每4s屏幕上会出现一组词语让被试进行学习,有且只有1次学习机会。被试尽量学习并记住词对,以便在后续测试中当呈现第一个词时,他们能够回忆起第二个词。总共有48组词对打乱顺序随机依次呈现,学习阶段被试不允许做任何笔记。(2)学习判断阶段:每学习完一对词语,根据判断提示语作答,判断提示语分成两种:1、回忆框架条件:请您按键预测大约在8分钟后的测验阶段看到第一个词(线索词)回忆第二个词(目标词)的可能性?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0—10之间按键自由打分,0(我回忆出的可能性是0%)—10(我回忆出的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习判断中的线索整合及其有效性[J]. 王景玉,曲可佳.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9(07)
[2]个体关于加工流畅性的信念对字体大小效应的影响[J]. 陈颖,李锋盈,李伟健.  心理学报. 2019(02)
[3]学习判断的线索利用模型及其潜在机制[J]. 王景玉,曲可佳.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10)
[4]非流畅性对定向遗忘元认知判断的影响[J]. 陈功香,常明钰,李开云,宋素涛.  心理学探新. 2017(06)
[5]重量对元认知监控的无意识影响[J]. 李锋盈,陈颖,欧阳林,李伟健.  心理科学. 2017(05)
[6]延时间隔和线索类型对遗忘学习判断的影响[J]. 陈功香,乔福强,赵佳.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04)
[7]知觉流畅性对学习判断及准确性的影响[J]. 陈功香.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8]内外部线索对不同类型学习判断的影响[J]. 张媛,苗小翠,刘登攀.  心理科学. 2014(01)
[9]学习判断准确性的研究方法[J]. 贾宁,白学军,沈德立.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6(03)
[10]学习判断及其准确性[J]. 陈功香,傅小兰.  心理科学进展. 2004(02)

博士论文
[1]学习判断的发展研究[D]. 贾宁.天津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学习判断的生产效应:加工流畅性与记忆信念的作用[D]. 张晓礼.浙江师范大学 2016
[2]不同材料难度下框架效应对学习判断的影响[D]. 常雪婷.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071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071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3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