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中的人格计算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1-04-01 02:24
人格是一种心理结构,旨在用少量稳定和可衡量的个体特征来解释人类的各种跨情境行为。以往测量人格主要依靠标准化心理测验,但因大规模实施标准化心理测量的难操作性,它的使用范围有所限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的普遍化,计算机领域有学者尝试结合计算算法和"大五"因素人格理论,借助个体在社交媒体上留下的线索推测个体人格特质,从而产生了人格计算领域。这一新兴领域主要利用个体在社交平台上留下的社交痕迹理解、预测、分析他们的行为,从而对用户人格类型做出具有一定准确性的判断。人格计算技术的应用对智能医疗、个性化服务定制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总结人格计算领域近十年,在利用社交平台上的用户线索推断人格的最新进展,来阐明当前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不足以及未来待研究方向。
【文章来源】: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9,55(2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不同算法框架计算大五人格结果准确率比较
不同的社交痕迹特征的预侧极性准确率(EAR)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数据时代心理学文本分析技术——“主题模型”的应用[J]. 曹奔,夏勉,任志洪,林秀彬,徐升,赖丽足,王琪,江光荣. 心理科学进展. 2018(05)
[2]基于用户社交网络数据的人格倾向性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J]. 娜迪热,胡俊.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07)
[3]基于社交文本的人格研究综述[J]. 朱宇.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17(09)
[4]基于网络数据分析的心理计算:针对心理健康状态与主观幸福感[J]. 李昂,郝碧波,白朔天,朱廷劭. 科学通报. 2015(11)
[5]社交网络用户的人格分析与预测[J]. 张磊,陈贞翔,杨波. 计算机学报. 2014(08)
硕士论文
[1]基于人格感知模型的微博好友推荐方法研究[D]. 肖攀.西华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112517
【文章来源】: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9,55(2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不同算法框架计算大五人格结果准确率比较
不同的社交痕迹特征的预侧极性准确率(EAR)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数据时代心理学文本分析技术——“主题模型”的应用[J]. 曹奔,夏勉,任志洪,林秀彬,徐升,赖丽足,王琪,江光荣. 心理科学进展. 2018(05)
[2]基于用户社交网络数据的人格倾向性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J]. 娜迪热,胡俊.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07)
[3]基于社交文本的人格研究综述[J]. 朱宇.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17(09)
[4]基于网络数据分析的心理计算:针对心理健康状态与主观幸福感[J]. 李昂,郝碧波,白朔天,朱廷劭. 科学通报. 2015(11)
[5]社交网络用户的人格分析与预测[J]. 张磊,陈贞翔,杨波. 计算机学报. 2014(08)
硕士论文
[1]基于人格感知模型的微博好友推荐方法研究[D]. 肖攀.西华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112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112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