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负荷、注意窗口对情绪面孔记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5-17 17:07
情绪与认知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课题,但大多数研究探究的是情绪对认知(知觉,记忆,注意等)的影响,直到最近几年,研究者才开始关注认知(知觉,记忆,注意等)对情绪识别的影响。情绪面孔是具有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在指导人际交流、行为动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注意窗口(attentional window)的大小,即被试在视觉搜索任务中出现的两种注意窗口:聚焦式注意小窗口和分散式注意大窗口,会影响情绪面孔的识别与记忆。在这些研究中,研究者运用字母串任务法控制注意窗口,进而探究注意窗口对情绪面孔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注意窗口和情绪面孔之间有交互作用。但是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用字母串任务法控制注意窗口大小的影响就与字母串任务本身的知觉负荷的影响产生了混淆。因此,本研究运用字母串任务法,在注意窗口的控制上分离出了知觉负荷的影响,考察注意窗口与知觉负荷对情绪面孔记忆的影响;验证注意窗口和情绪面孔之间的交互作用;研究不仅包括聚焦式注意小窗口和分散式注意大窗口,而且还把注意窗口扩大到情绪面孔以外,考察扩大到情绪面孔以外的注意窗口对情绪面孔记忆的影响。本研究以150名大学生为被试来研究知觉负荷、注意窗口对情绪面孔...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 文献综述
1 情绪面孔的研究概述
1.1 面部表情的意义
1.2 情绪面孔认知的相关研究
2 情绪面孔记忆的影响因素
2.1 注意和意识
2.2 知觉负荷
2.3 表情强度
2.4 空间频率
2.5 加工方式
2.6 呈现方式
2.7 其它因素
3 认知影响情绪面孔记忆的研究范式
3.1 行为学研究范式
3.2 认知神经科学范式
4 问题提出
4.1 前人研究的不足
4.2 提出问题
二 实验研究
1 实验一 知觉负荷和聚焦式注意窗口对情绪面孔记忆的影响
1.1 实验目的
1.2 研究方法
1.3 结果与分析
1.4 讨论
2 实验二 知觉负荷和分散式注意窗口对情绪面孔记忆的影响
2.1 实验目的
2.2 研究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3 实验三 知觉负荷和扩大的注意窗口对情绪面孔记忆的影响
3.1 实验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三 总讨论
1 情绪面孔能更有效的捕捉注意力
2 知觉负荷影响情绪面孔的记忆
3 注意窗口影响情绪面孔的记忆
4 研究不足与展望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已发表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受知觉负载调节的注意捕获效应:生态信息的作用[J]. 张庆,张杰栋,胡思源,刘嘉. 心理学报. 2011(11)
[2]注意瞬脱范式中的知觉负载对情绪面孔加工的影响[J]. 叶榕,余凤琼,蒋玉宝,汪凯. 心理学报. 2011(05)
[3]视觉情绪知觉需要注意和意识吗?困惑及其原因[J]. 徐晓东,刘昌. 心理科学进展. 2007(04)
[4]大学生面孔表情材料的标准化及其评定[J]. 王妍,罗跃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04)
硕士论文
[1]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因素:表情强度和呈现方式[D]. 姚雪.吉林大学 2010
[2]6-11岁儿童面部表情识别过程的眼动研究[D]. 邹巍.湖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92126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 文献综述
1 情绪面孔的研究概述
1.1 面部表情的意义
1.2 情绪面孔认知的相关研究
2 情绪面孔记忆的影响因素
2.1 注意和意识
2.2 知觉负荷
2.3 表情强度
2.4 空间频率
2.5 加工方式
2.6 呈现方式
2.7 其它因素
3 认知影响情绪面孔记忆的研究范式
3.1 行为学研究范式
3.2 认知神经科学范式
4 问题提出
4.1 前人研究的不足
4.2 提出问题
二 实验研究
1 实验一 知觉负荷和聚焦式注意窗口对情绪面孔记忆的影响
1.1 实验目的
1.2 研究方法
1.3 结果与分析
1.4 讨论
2 实验二 知觉负荷和分散式注意窗口对情绪面孔记忆的影响
2.1 实验目的
2.2 研究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3 实验三 知觉负荷和扩大的注意窗口对情绪面孔记忆的影响
3.1 实验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三 总讨论
1 情绪面孔能更有效的捕捉注意力
2 知觉负荷影响情绪面孔的记忆
3 注意窗口影响情绪面孔的记忆
4 研究不足与展望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已发表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受知觉负载调节的注意捕获效应:生态信息的作用[J]. 张庆,张杰栋,胡思源,刘嘉. 心理学报. 2011(11)
[2]注意瞬脱范式中的知觉负载对情绪面孔加工的影响[J]. 叶榕,余凤琼,蒋玉宝,汪凯. 心理学报. 2011(05)
[3]视觉情绪知觉需要注意和意识吗?困惑及其原因[J]. 徐晓东,刘昌. 心理科学进展. 2007(04)
[4]大学生面孔表情材料的标准化及其评定[J]. 王妍,罗跃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04)
硕士论文
[1]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因素:表情强度和呈现方式[D]. 姚雪.吉林大学 2010
[2]6-11岁儿童面部表情识别过程的眼动研究[D]. 邹巍.湖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921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192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