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的成效评估——基于华东地区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的成效评估——基于华东地区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青少年正面成长 “共创成长路”课程 主观成效评估
【摘要】:田家炳"共创成长路"课程项目旨在促进中国青少年正面成长。2011-2012年在课程实施的第一学年结束时,来自4所田家炳中学的1049名学生完成了主观成效评估表,用于评估该课程参与者对课程和导师的看法以及课程的有效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课程成效和导师质量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为了评价教师对课程本身、对自己及对课程成效的看法,有21位"共创项目"教师完成了主观成效评估表。通过对课程参与者(学生)和实施者(教师)填写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课程本身、课程教师及其课程成效均得到正面评价。这一发现,有力地支持了田家炳"共创成长路"项目在中国的继续开展与推广价值。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
【关键词】: 青少年正面成长 “共创成长路”课程 主观成效评估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与文献回顾青少年适应问题(adolescent adjustment problems)通常包含心理和行为问题,例如抑郁、焦虑、自杀、犯罪、网络成瘾和药物依赖等。近年来,适应不良问题在国内外青少年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Tepper等人对中美青少年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儿童行为量表中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汴生;何健;钟娅;;河南省4城市高中学生物质滥用行为调查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2 叶松庆;;当代未成年人价值观的演变特点与影响因素──对安徽省2426名未成年人的调查分析[J];青年研究;2006年12期
3 文萍,李红,马宽斌;1987-2004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纵深研究及教育建议[J];社会科学家;2005年02期
4 戴月;袁宝君;;江苏省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4期
5 顾蓓晔;对独生子女自我中心问题的异质分析[J];心理科学;1997年03期
6 马晓辉;雷雳;;青少年网络道德与其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J];心理学报;2010年10期
7 高鸿云;吴增强;邓伟;杨佐廷;黄玉梅;;上海市中小学生自杀行为及心理社会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松庆;;青少年科学素质发展与企业家精神培养的基本策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郭志新;马兴亚;;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解析与教育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1期
3 王学梦;叶松庆;;改革开放条件下青少年成长发展的现状分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黄雅彬;;浅谈高等院校如何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J];才智;2009年16期
5 王智汪;;在理性与欲望之间:谈80后的和谐人格[J];昌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秦梅玲;叶松庆;;当代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的基本现状探讨[J];池州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张冬冬;刘金同;史高岩;杨楹;张燕;;济南市两所初中学校学生自杀意念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年12期
8 孟利艳;高中建;;论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念的培育[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02期
9 闫亚飞;韩娟;毕烨;;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及健康教育策略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年05期
10 戴伟华;周春英;许滋宁;李林中;施佳佳;罗雪莲;沈均;;江苏省南通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秀峰;“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及其引导[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张静;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刘金同;初中生自杀意念的个体易感因素及心理干预效果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郑爱明;自杀倾向大学生家庭因素及其家庭治疗的个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吴贤华;青少年网络成瘾者人际关系特征及其综合干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熊燕;大学生生存理由及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桔;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王学梦;后现代语境下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吕东刚;网络视频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董晓静;自杀意念高中生的社会信息解释偏向[D];河南大学;2011年
5 陈小静;硕士研究生生命价值观问卷的编制及现状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李亮;改革开放以来青年道德价值观变迁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7 徐志伟;安徽省某农村地区初中生自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8 何婉婷;汕头市龙湖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现状调查[D];汕头大学;2011年
9 张冬冬;济南市两所初中学校学生自杀意念现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冯树芹;家庭教育背景下青少年价值观教育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守旗;试论网络道德[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许燕;北京大学生价值观研究及教育建议[J];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3 李红,雷开春;论学校德育中的价值观澄清问题[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04期
4 梁军林,孙录,赵静波,刘珍妮,全东民,李刚;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5 雷雳;李冬梅;;青少年网上偏差行为的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10期
6 宋s,
本文编号:609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609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