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林语堂人格的心理传记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09 02:03

  本文关键词:林语堂人格的心理传记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林语堂 人格 心理传记学 因素分析法


【摘要】:本文从心理学的视角,采用人格形容词评定和因素分析等研究方法,初步探讨了林语堂的人格特征,认为林语堂的人格特征主要有自由性灵、幽默乐观、笃学进取、爱国可敬、单纯平和五个方面,并通过心理传记学的方法加以分析,指出其人格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作者单位】: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系;
【关键词】林语堂 人格 心理传记学 因素分析法
【基金】:闽南师范大学2011年度心理学专项基金项目“林语堂人格特点研究”(批准文号SS11033)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K825.6;B848
【正文快照】: 林语堂(1895-1976)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大师之一,他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无可替代,在世界范围内也影响深远。他“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以自己的文化实践,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20世纪80年代以前,大陆关于林语堂的研究一度被忽视,但近20年来,随着改革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傅文奇;;近十年来林语堂研究的统计与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丽;;论蒲松龄纪昀小说创作心理相同点[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2 刘杰;;论《格萨尔》与《诗经》周民族史诗中的英雄救济主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刘嘉伟;丛国巍;;^褪枰庀筇轿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4 杨敏,万春;《雷雨》中的“雷雨”意象及其原型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陈家伦;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7 王海洋;;薛宝钗文化人格及其哲理评价[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赵必华;;中学生自我概念的结构与发展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王绍卫;;《诗经》山水阻隔诗的文化意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冯瑞贞;张t,

本文编号:6429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6429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8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