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取向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幸福感干预研究
本文关键词:积极心理取向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幸福感干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积极心理 幸福感 团体心理辅导 幸福感干预 提升
【摘要】:幸福感指的是个体主观的幸福感受、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社会形态和自我实现程度,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可测量性和可干预性。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幸福感水平的高低对其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大学生幸福感的积极干预有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目的:以幸福感理论为指导,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探索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大学生幸福感可能起到的作用。方法:使用苗元江的《中国公民幸福指数问卷》评估802名在校大学生的幸福感现状,采用准实验设计的方法,将其中90名被试分为实验组、控制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为期八周的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干预,控制组参加八次会议讨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对所有实验被试统一进行前测、后测和干预结束后两个月的追踪测及访谈,通过实验数据和访谈反馈资料的分析,探讨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干预效果。结果:1、大学生总体幸福指数均值为6.3分,处于中等水平。2、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在人口学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年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学生;东部生源地的大学生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西部;成绩优异的大学生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成绩偏低的学生;人际关系良好的大学生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人际关系差的学生。3、实验组被试的幸福指数、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实现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控制组被试的幸福指数、主观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水平具有一定的改善,且实验组的幸福感提升幅度大于控制组。4、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幸福指数表现出干预效果的持续性且干预效果较弱。结论: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的团体心理辅导能够促进大学生幸福感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积极心理 幸福感 团体心理辅导 幸福感干预 提升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2.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引言8-12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研究目的9
- 1.3 研究意义9-10
- 1.3.1 理论意义9
- 1.3.2 实践意义9-10
- 1.4 研究思路10-12
- 第2章 文献综述12-26
- 2.1 幸福感概述12-18
- 2.1.1 幸福感的概念12-16
- 2.1.2 幸福感的测评16-17
- 2.1.3 幸福感的影响因素17-18
- 2.2 幸福感干预述评18-22
- 2.2.1 幸福感干预的理论基础18-19
- 2.2.2 幸福感干预的分类19-20
- 2.2.3 幸福感干预的形式20-21
- 2.2.4 幸福感干预的方法21-22
- 2.3 团体心理辅导概述22-26
- 2.3.1 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22-23
- 2.3.2 团体心理辅导的类型和作用23-24
- 2.3.3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研究24
- 2.3.4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24-26
- 第3章 大学生幸福感现状调查26-42
- 3.1 研究方法与程序26-27
- 3.1.1 研究工具26-27
- 3.1.2 研究程序27
- 3.2 问卷预测的信效度检验27-33
- 3.2.1 信度28-29
- 3.2.2 效度29-33
- 3.3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的结果分析33-42
- 3.3.1 调查对象33-35
- 3.3.2 大学生幸福感的总体水平35-37
- 3.3.3 大学生幸福感的人口学差异37-42
- 第4章 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实验42-60
- 4.1 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实验设计42-51
- 4.1.1 实验目的和假设42
- 4.1.2 实验对象及工具42-44
- 4.1.3 实验流程设计44
- 4.1.4 积极心理团体辅导方案设计44-50
- 4.1.5 控制组的会议主题50-51
- 4.2 积极心理团体辅导方案实施与控制51
- 4.3 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实验研究结果51-57
- 4.3.1 实验干预前三组被试的测验结果52
- 4.3.2 实验干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52-53
- 4.3.3 实验干预后三组被试的测验结果53-54
- 4.3.4 实验干预前后各组测验结果比较54-55
- 4.3.5 三组被试跟踪测的测验结果55-57
- 4.4 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实验被试的主观反馈分析57-60
- 第5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60-65
- 5.1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结果分析和讨论60-61
- 5.2 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61-65
- 5.2.1 实验干预前被试幸福感水平分析61-62
- 5.2.2 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实验干预效果原因分析62-64
- 5.2.3 积极心理团体辅导的操作注意事项64-65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65-67
- 6.1 研究结论65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65-67
- 致谢67-68
- 参考文献68-73
- 附录73-79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小艳;唐君;;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的实证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1期
2 赵蕊;;大学生人际团体辅导研究述评[J];才智;2011年03期
3 刘妍君;李昀;;团体辅导在加大高校心理委员工作主动性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9期
4 王翠春;张利萍;李国梁;;团体辅导在农业院校新生适应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3年12期
5 刘玎;卢宁;何建飞;唐辉;周丽娟;;团体辅导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网络使用及学习管理的改善效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年07期
6 李婧;刘潇;;舞动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才智;2014年05期
7 张雪莲;;论教师在“基础课”中运用“团体辅导法”的技巧[J];大家;2012年15期
8 陈其芝;7名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前后16PF测评[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胡晶;姜峰;王晓瑞;王璐;贾朝;;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抑郁状况的作用[J];中国校医;2007年02期
10 张文海;卢家楣;;对网络成瘾大学生注入情感因素的团体辅导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小青;李志芳;;高校团体辅导的现状与发展[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2 王亚琳;周泓;;团体辅导改善研究生学业拖延的实证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樊富珉;官锐园;;身心灵综合健康团体辅导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一种华人心理辅导模式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冯怡;徐东娥;丁钰;;护理人员团体辅导活动的设计与实施[A];中华护理学会2006年“医院管理”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5 乔静芝;姜琨;;团体辅导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郑荣;;团体辅导改善失恋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实验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赵菲;;青少年生命教育团体辅导实验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鲁小华;贾炬;樊富珉;;基于依恋视角的人际动力团体辅导过程与效果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张海音;孙洲;;人际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抑郁状况的实证研究[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10 孔惠敏;;高校特困生心理失衡问题及其团体辅导方法初探[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钧;团体辅导化解“三困生”心理问题[N];中国航空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黄文;团体辅导:尚处初级阶段[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 宋晓梦邋姚晓丹 练玉春;灾区课堂 怎样上课[N];光明日报;2008年
4 记者 王凤鸣 通讯员 李川;公安东丽分局完善工作机制 干预心理危机[N];天津政法报;2008年
5 钱月航 实习生 郜荣玉;全市30000名教师培训情商[N];常州日报;2009年
6 记者 洪奕宜邋通讯员 刘洪群 冯党生;省劳教局赴川心理辅导队返粤[N];南方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王海平 通讯员 吉桂林;战时心理辅导:在轻松氛围中凝聚团队正能量[N];人民公安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温淑敏 通讯员 段磊;以师生发展为本 筑学校心育特色[N];天津教育报;2011年
9 戴玉林;省女所心理矫治服务上新台阶[N];江苏法制报;2010年
10 记者 袁亚平;浙江大学实施“一年级学生特别教育计划”[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冬卉;学校团体辅导:场域的营造与惯习的重构[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唐帅;七年级学生人际关系的干预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朱元璐;中职生友谊质量状况及其焦点解决团体辅导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闫双红;团体辅导对四年级小学生自信心培养的实验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5 刘欣欣;大学生珍爱感的现状及其培养[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蒙;团体辅导对大一新生心理健康干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7 王阳光;团体辅导促进参与者自信心提升的路径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8 姜杰;对高身份拒绝敏感性孤儿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9 张伊婷;舞动团体辅导对高中生压力的干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10 阿拉坦苏布达;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团体辅导干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60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760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