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情绪对内隐刻板印象表达的调节

发布时间:2017-09-04 08:01

  本文关键词:情绪对内隐刻板印象表达的调节


  更多相关文章: 弥散性情绪 指向性情绪 内隐刻板印象 加工分离 四重模型


【摘要】:采用IAT范式探讨不同情绪对内隐刻板印象表达的调节作用:实验1通过音乐唤醒被试的不同弥散性情绪状态(悲伤vs.愉悦),并操纵其即时观念(刻板一致vs.刻板冲突),探讨二者对内隐性别刻板印象表达的影响。实验2通过视频诱发被试不同的指向性情绪(同情vs.厌恶),研究其如何调节大学生对不同感染途径的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的内隐刻板印象表达。在此基础上引入四重模型(Quad Model)分析技术,进一步细化情绪的调节作用究竟发生在认知加工的自动加工过程还是控制加工过程,以及不同情绪是通过哪些心理成分调节内隐刻板印象的表达。结果表明:(1)当即时观念与刻板印象内容一致时,积极弥散性情绪促进内隐刻板印象的表达;反之则会抑制其表达;(2)弥散性情绪通过调节认知加工的自动化加工过程,进而调节内隐刻板印象的表达,但未参与调节控制性加工过程;(3)积极效价的指向性情绪会抑制被试对艾滋病患者的内隐刻板印象表达,消极效价的指向性情绪会促进其表达;(4)指向性情绪通过自动激活成分,调节内隐刻板印象表达的自动化加工过程;同时也通过辨识力成分,参与调节内隐刻板印象表达的控制性加工过程。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学系;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弥散性情绪 指向性情绪 内隐刻板印象 加工分离 四重模型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人自我与人际认知的特征:心理与脑科学的整合研究”(12AZD117)项目
【分类号】:B842
【正文快照】: 1引言长久以来,情绪被认为是导致刻板印象的认知顽固性以及刻板印象表达的主要原因(Allport,1954;Lippman,1922;王沛,2002)。有关情绪影响刻板印象表达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开展的群体或群体成员信息加工过程中的知觉者心境效应。Stroessner,Hamilton和Mackie(1992)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亚玲;;内隐刻板印象研究的进展[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2 甘媛源;余嘉元;;内隐刻板印象的研究及动向[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S1期

3 贺雯;梁宁建;;元刻板印象的研究及其进展[J];心理科学;2008年03期

4 庞小佳;张大均;王鑫强;王金良;;刻板印象干预策略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2期

5 张海钟;安桂花;;甘肃省域居民自我刻板印象的实证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刘颖异;丁凤琴;;大学生性别空间刻板印象的行为效应[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5期

7 周为坚;;刻板印象威胁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方式探究[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8 王玉;高明华;;刻板印象威胁研究述评[J];商业经济;2013年09期

9 刘峰;佐斌;;源监测框架下阶层刻板印象驱动的错误记忆[J];心理学报;2013年11期

10 张智勇;;刻板印象的测量与有关理论的研究[J];心理学动态;198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玉佩;杜秀芳;;刻板印象抑制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王沛;;刻板印象与社会情景因果建构的相互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何志芳;刘建平;;大学生性别—学科刻板印象的加工模式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王沛;杨亚平;;刻板印象表征中的功能性模块[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ke鹒,

本文编号:790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790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5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