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回避个体对依恋相关词汇的注意偏向研究
本文关键词:依恋回避个体对依恋相关词汇的注意偏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低依恋回避 注意偏向 注意警觉 注意回避
【摘要】:目的:探索依恋回避个体的注意偏向。方法:采用"空间线索任务"范式考查了在依恋系统激活情况下,高、低依恋回避个体对三类不同词汇(依恋,情绪,中性)的注意偏向特点。结果:在有效线索条件下,低依恋回避个体对以依恋词汇为线索的靶刺激反应时显著小于以中性词汇为线索的靶刺激反应时,表现出对依恋相关信息的注意警觉;在无效线索条件下,高依恋回避个体对以依恋词汇为线索的靶刺激反应时小于以中性词汇为线索的靶刺激反应时,表现出对依恋相关信息的注意回避。结论:依恋回避个体的注意加工具有警觉—抑制的特点。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西安文理学院;
【关键词】: 高/低依恋回避 注意偏向 注意警觉 注意回避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11YJC19001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10年度专项资金项目(10SZZD05)的资助
【分类号】:B842.3
【正文快照】: 优先加工威胁相关信息对维持生存和种族延续具有重要意义[1]。研究证实,环境中的威胁信息能较快获取个体的注意和更深入加工,即对威胁信息的加工存在注意偏向[2,3]。注意偏向是个体在加工特定信息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相对较短(注意警觉)或较长(注意解脱困难)注意时间的现象[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马书采;肖祝祝;周爱保;杨晓莉;向玲;;回避性依恋和注意偏向:刺激普遍性与刺激特定性[J];心理科学;2011年06期
2 李同归;加藤和生;;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J];心理学报;2006年03期
3 李海江;杨娟;贾磊;张庆林;;不同自尊水平者的注意偏向[J];心理学报;2011年08期
4 杜巍;高红丽;闫春平;杨世昌;;不同人格类型对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03期
5 罗亚莉;张大均;;高特质愤怒者对负性情绪刺激注意偏向的潜在机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同归;刘樝;;团体依恋的概念与测量:项目因子分析方法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2 欧阳宇;;当前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现状的调查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3 鲍芳;;艺术院校大学生人际信任、社交焦虑与依恋的关系[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高明;;父母养育方式量表(PBI)二因素模型在湖南省大学生中的调查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吴静珊;;大学生成人依恋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机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戴妍;;大学生依恋类型、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7 戴妍;;大学生依恋模式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朱天慧;;成人依恋测量工具述评[J];大众科技;2012年02期
9 刘伟;方慧;陈一心;;不同发育障碍儿童家庭的依恋特点[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年01期
10 邹冰;王明春;陈图农;柯晓燕;詹明心;陈一心;;孤独症患儿父母的依恋特征[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丹;我国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动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乔云雁;情绪性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海燕;工读生与普通生父母依恋与行为问题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的对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王晓萍;婚前辅导及其有效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温飞;消费者情感依恋的形成机理及杠杆作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桂平;科研考核压力对高校教师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邵秀巧;特质焦虑者对威胁信息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孙俊才;情绪的文化塑造与社会建构:情绪社会分离视角[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楼天阳;虚拟社区成员联结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玲玲;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关婷婷;母亲的依恋与幼儿个性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范红伟;高职生人格特质、成人依恋与学校归属感现状及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娟;不同依恋风格大学生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及其教育意义[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丽双;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信任、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洪浏妗;服装品牌依恋驱动因素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7 隆景云;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张燕舞;初中生心理一致感及其与依恋、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张洪雨;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与其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卢玲;促进4-5岁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明证;梁宁建;孙晓玲;;消极反馈条件下青少年自尊结构与注意偏差的关系[J];心理研究;2009年02期
2 杨娟;张庆林;;不同自尊者在赌博情境下的风险规避行为[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1期
3 柳春香;黄希庭;;特质焦虑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8年06期
4 梁宁建;吴明证;邱扶东;汤文洁;丁莹;;基于分化/整合视角的自尊结构与心理调适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9年01期
5 罗亚莉;张大均;;高特质愤怒个体对负性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11年02期
6 蔡华俭;内隐自尊效应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3年06期
7 周帆,王登峰;人格特质与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5年01期
8 李同归;加藤和生;;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J];心理学报;2006年03期
9 黄宇霞;罗跃嘉;;负性情绪刺激是否总是优先得到加工:ERP研究[J];心理学报;2009年09期
10 冯文锋;罗文波;廖渝;陈红;罗跃嘉;;胖负面身体自我女大学生对胖信息的注意偏好:注意警觉还是注意维持[J];心理学报;2010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邵秀巧;特质焦虑者对威胁信息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江;杨娟;贾磊;张庆林;;不同自尊水平者的注意偏向[J];心理学报;2011年08期
2 张海霞;;抑郁个体注意偏向的研究综述[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2期
3 冯文锋;罗文波;廖渝;陈红;罗跃嘉;;胖负面身体自我女大学生对胖信息的注意偏好:注意警觉还是注意维持[J];心理学报;2010年07期
4 钱铭怡;王慈欣;刘兴华;;社交焦虑个体对于不同威胁信息的注意偏向[J];心理科学;2006年06期
5 宫火良;郑希付;;高述情障碍者的信息选择特征[J];心理科学;2010年03期
6 杨智辉;王建平;;广泛性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J];心理学报;2011年02期
7 罗亚莉;张大均;;高特质愤怒个体对负性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11年02期
8 甘淑珍;李国瑞;;非临床社交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特征——以词语和面孔表情为刺激材料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10年03期
9 张林;吴晓燕;;中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注意偏向与冲动控制特征[J];心理学探新;2011年02期
10 朱海燕;沈模卫;殷素梅;;不同康复时相戒除者对海洛因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J];应用心理学;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永聪;苗丹民;刘旭峰;齐建林;赵金平;范卫华;;表象旋转加工阶段的线性区分[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陈西Z,
本文编号:8344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834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