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14:18
本文关键词:汶川地震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结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DSM-5 创伤后应激障碍 表型模型 青少年 验证性因素分析
【摘要】: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一系列应激症状。本研究对汶川地震青少年幸存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潜在结构进行研究。研究选取四川省德阳中学743名中学生为被试(11-17岁),使用《PTSD检测表》(PCL-5)和《修订版儿童焦虑抑郁问卷》(RCADS)评估被试的PTSD症状以及焦虑水平和抑郁水平。研究一通过对比六个DSM-5 PTSD症状表型模型的内部拟合情况,寻找最优拟合模型;研究二检验了最优拟合模型中的不同因子与惊恐障碍、抑郁两个外部心理变量的相关,为最优拟合模型进一步提供结构效度的证据。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由闯入、回避、负性情感、快感缺失、外化行为、焦虑性唤起和痛苦性唤起构成的七因子混合模型优于其他五个竞争模型;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七因子混合模型的四个因子(负性情感、快感缺失、焦虑性唤起、痛苦性唤起)与抑郁和惊恐障碍的相关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PTSD症状的七因子混合模型,丰富了创伤领域在青少年人群中研究PTSD症状潜在结构的有限知识,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对当前PTSD症状的分类、临床实践和创伤相关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DSM-5 创伤后应激障碍 表型模型 青少年 验证性因素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0
- 1 文献综述10-28
- 1.1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定义、诊断及其发展变化10-13
- 1.2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情况13-14
- 1.3 PTSD临床症状表型的研究意义14-15
- 1.4 PTSD临床症状表型模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15-26
- 1.4.1 DSM-IV中PTSD临床症状的表型模型15-19
- 1.4.2 DSM-5 中PTSD临床症状的表型模型19-26
- 1.5 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与抑郁——焦虑和抑郁三维理论26-28
- 2 研究设计28-30
- 2.1 研究目的28
- 2.2 研究内容28-30
- 3 研究方法30-38
- 3.1 研究一:检验DSM-5 PTSD的六个竞争模型的内部拟合30-34
- 3.1.1 研究目的30
- 3.1.2 研究假设30
- 3.1.3 研究被试30
- 3.1.4 研究工具30-31
- 3.1.5 数据分析31
- 3.1.6 结果31-34
- 3.2 研究二:检验研究一中最优拟合模型的结构效度34-38
- 3.2.1 研究目的34-35
- 3.2.2 研究假设35
- 3.2.3 研究被试35
- 3.2.4 研究工具35-36
- 3.2.5 数据分析36-37
- 3.2.6 结果37-38
- 4 讨论38-44
- 4.1 研究一讨论38-40
- 4.2 研究二讨论40-41
- 4.3 总讨论41
- 4.4 研究意义41-42
- 4.5 研究局限性42-44
- 5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53
- 附录53-56
- 致谢56-57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茹;田文华;;自然灾害后儿童和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评估量表的应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年01期
2 孙丽艳;李笑富;唐伟;李建强;王涛;肖成明;蒲劲梅;邹兴贵;李俊勇;;汶川地震后安县不同受灾地区女性受灾群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22期
3 王孟成;戴晓阳;万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因子结构:对地震灾区青少年PCL数据的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4期
4 辛玖岭;祝卓宏;王力;张雨青;徐莎莎;王文忠;;汶川地震重灾区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1期
5 苏林雁;;儿童焦虑障碍与抑郁障碍的关系[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年01期
6 赵高锋;杨彦春;张强;张树森;邓红;朱燕;任正伽;兰科;刘传新;陶庆兰;王梅;刘善明;张倬秋;陈颖;李海民;耿婷;刘宇;张伟;孙学礼;;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社区居民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及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年07期
,本文编号:911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911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