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市“特安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吉首市“特安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吉首市 “特安员” 心理健康 SCL-90量表 影响因素
【摘要】:背景:特种设备作为企业经济的“心脏”,其重要性正在被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所认识和关注。特种设备不同于普通的设备,它具有高危险性和事故易发性,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近年来,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呈逐年增长态势。而从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特安员”们由于工作时间长、紧张度高、锻炼时间少,和“高风险、高负荷、高压力”的工作性质,使该类人群体验着较其它岗位而言更大的职业压力,一部分“特安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由于身处安全生产第一线,“特安员”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因此,及时认识和了解并有效地疏解“特安员”人群的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目的:了解吉首市“特安员”人群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原因,寻找“特安员”科学认识压力的方式,为改善他们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可操作性的对策,增进该类人群的心理健康。对预防吉首市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我市经济正常运转都有积极意义。同时,也为完善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将“特安员”人口学一般情况、“特安员”SCL-90症状自评量表、“特安员”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和“特安员”工作压力测试量表分为四个部分制作成《吉首市“特安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采取按年龄段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随机抽取吉首市400名“特安员”进行问卷发放,回收有效问卷为366份。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SCL-90测试结果各因子及工作压力量表得分比较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影响因素先采用单因素分析,排除无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后,再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按照总分超过160分为心理异常计算,调查的“特安员”中出现心理问题的共有212人,占总人数的57.92%,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全国成人常模,最突出的心理问题是敌对、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2.分组调查结果显示,女性“特安员”心理异常检出率高于男性,年龄41-50之间“特安员”心理异常检出率要高于其他年龄段,大专及以下学历“特安员”心理异常检出率高于本科学历“特安员”,离异“特安员”心理异常检出率高于其他婚姻状况“特安员”,工龄5年以下“特安员”心理异常检出率高于其他工龄段,电梯工种“特安员”心理异常检出率高于其他工种,在乡村工作“特安员”心理异常检出率高于其他工作地点。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压力、是否发生故障/事故、是否参加体育锻炼、文化程度是吉首市“特安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4.多因素分析表明,工作压力是影响吉首市“特安员”人群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是否发生故障/事故。工作压力大和管理过程中发生过故障/事故是吉首市“特安员”人群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结论与建议:吉首市“特安员”存在的心理问题较多,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工作性质带来的压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这与当前国内很多特殊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建议通过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倡导正确的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增强“特安员”人群对职业的认识,加强体育锻炼,学会自我调适和求助等途径,提高吉首市“特安员”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吉首市 “特安员” 心理健康 SCL-90量表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3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第1章 前言11-14
- 1.1 选题依据11-12
- 1.2 研究意义12
- 1.2.1 理论意义12
- 1.2.2 实际意义12
- 1.3 相关概念界定12-14
- 第2章 文献综述14-21
- 2.1 心理健康概述14-15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15-21
- 2.2.1 国外研究现状15-17
- 2.2.2 国内研究现状17-21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21-25
- 3.1 研究对象21-22
- 3.2 研究方法22-25
- 3.2.1 文献资料法22
- 3.2.2 专家访谈法22
- 3.2.3 心理测量法22-23
- 3.2.4 问卷调查法23-24
- 3.2.5 比较研究法24
- 3.2.6 数理统计法24-25
- 第4章 研究结果25-39
- 4.1 吉首市“特安员”心理健康状况25-27
- 4.1.1 SCL-90总体测评情况25-26
- 4.1.2 不同特征“特安员”SCL-90测评情况26-27
- 4.2 吉首市“特安员”工作压力情况27-28
- 4.2.1 工作压力总体测评情况27
- 4.2.2 不同特征“特安员”工作压力测评情况27-28
- 4.3 吉首市“特安员”SCL-90各因子差异性比较28-36
- 4.3.1 不同工作压力“特安员”SCL-90各因子差异性比较28-29
- 4.3.2 不同文化程度“特安员”SCL-90各因子差异性比较29-30
- 4.3.3 不同婚姻状况“特安员”SCL-90各因子差异性比较30
- 4.3.4 不同工作地点“特安员”SCL-90各因子差异性比较30-31
- 4.3.5 不同收入状况“特安员”SCL-90各因子差异性比较31
- 4.3.6 不同性别“特安员”SCL-90各因子差异性比较31-32
- 4.3.7 不同年龄“特安员”SCL-90各因子差异性比较32
- 4.3.8 不同工种“特安员”SCL-90各因子差异性比较32-33
- 4.3.9 不同工龄“特安员”SCL-90各因子差异性比较33
- 4.3.10 不同加班程度SCL-90各因子差异性比较33-34
- 4.3.11 是否参加体育锻炼SCL-90各因子差异性比较34
- 4.3.12 是否发生故障/事故SCL-90各因子差异性比较34-35
- 4.3.13 是否吸烟SCL-90各因子差异性比较35-36
- 4.4 吉首市“特安员”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36-39
- 4.4.1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36-37
- 4.4.2 多因素回归分析37-39
- 第5章 讨论与分析39-41
- 5.1 吉首市“特安员”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39
- 5.2 吉首市“特安员”SCL-90各因子差异性比较情况39-40
- 5.3 吉首市“特安员”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40-41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41-44
- 6.1 结论41
- 6.2 吉首市“特安员”心理健康促进对策41-44
- 6.2.1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41-42
- 6.2.2 倡导正确的舆论宣传42
- 6.2.3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42
- 6.2.4 增强对职业的认识42
- 6.2.5 加强体育锻炼42-43
- 6.2.6 学会自我调适和寻求帮助43-44
- 致谢44-45
- 参考文献45-48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48-49
- 附录 吉首市“特安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问卷49-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丽红;;论心理健康与正确认识自我[J];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王成全,卢红艳;创造良好成长氛围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J];中小学管理;2000年Z1期
3 ;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合唱”[J];中小学管理;2000年10期
4 杨忠健;社会活动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之六[J];中小学管理;2000年12期
5 王成全;要让学生心理健康 先使教师心理健康[J];中小学管理;2000年03期
6 管文荣;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J];中小学管理;2000年03期
7 贾素萍;中专校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机械职业教育;2000年11期
8 连社君,刘卫平;谈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J];中等医学教育;2000年S1期
9 ;心理健康10大标准[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0年01期
10 张凤娟,张万波;关于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丽君;;90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探微[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2 袁东;;高心理健康水平教师的心理调整策略研究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3 雷静;;小学生社会创造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超;朱俊儒;;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0年第3期(总第83期)[C];2010年
5 宿富国;宿雯;;老年人心理健康与长寿探析[A];福寿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东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贾严宁;金丽鑫;杨慧;;上海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07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7年
8 宋怡;杨映秋;孔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价值思考[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9 郭海峰;;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10 季建华;;老年心理健康问题初探[A];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岭 单位:江苏徐州矿务集团第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矛盾[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樊世钢 杨占苍;目标:普及心理健康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徐鸣;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N];重庆日报;2000年
4 毕锦云;心理健康的标准[N];广东科技报;2001年
5 杨伟;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N];科学导报;2005年
6 ;心理健康“七戒”[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7 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寓引创”特色学科渗透法保障学生心理健康[N];长春日报;2007年
8 江昕;你离心理健康有多远?[N];大众科技报;2007年
9 王茂;锡市蒙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和谐育人环境[N];锡林郭勒日报;2007年
10 屈连城;关注学生心理健康[N];抚顺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文s,
本文编号:9131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913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