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一带一路论文 >

关于陆地水循环演变及其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研究设想

发布时间:2017-10-13 18:26

  本文关键词:关于陆地水循环演变及其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研究设想


  更多相关文章: 陆地水循环 全球变化 水资源 干旱与洪涝事件


【摘要】:围绕中国在全球变化及应对领域多学科交叉研究能力提升和维护国家利益两大重大实践需求,本研究将以全球变化背景下大气-陆面-水文过程演变为主线,融合气象与气候学、水文及水资源学、系统工程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技术,采用高密度原型观测、多尺度机理实验、数值模拟与仿真、地理信息技术等多方法相结合的途径,发挥云平台的存储、计算和管理等功能与优势,按照"机理识别—规律揭示—形势诊断"的总体思路开展陆地水循环演变及其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研究,将发布过去60年全球陆地广义水资源及水循环通量与干旱事件、1级至4级河流径流性水资源与洪涝事件的成果数据;将为中国参与全球气候谈判、国际气候治理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直接支撑,潜在的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作者单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研究院;
【关键词】陆地水循环 全球变化 水资源 干旱与洪涝事件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A0601500)~~
【分类号】:P339
【正文快照】: 水分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最为活跃的因子,水循环尤其是陆地水循环对全球变化最敏感。陆地水循环过程与水沙过程、水化学过程和水生态过程间有着多向反馈作用,水循环变化对全球变化的作用也十分明显;且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深入,陆地水循环过程及通量发生了改变,对水资源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丑纪范;水循环基础研究的观念、方法、问题和可开展的工作[J];科技导报;2003年01期

2 壮歌德;王卓妮;;全球和地区水循环及科学发展[J];世界环境;2011年02期

3 熊永兰;;土地利用变化影响陆地水循环[J];地球科学进展;2011年07期

4 高维真;;水污染与水质测报技术讲座——第一讲:水循环与水污染[J];水文;1981年01期

5 刘春蓁;;关于水循环研究的若干问题[J];水文;1989年02期

6 尚随营;李兆斌;;“水圈和水循环”内容详析[J];地理教育;2011年10期

7 孙德佩;;古今漫话水循环[J];地球;1988年01期

8 于贵瑞,王秋凤;我国水循环的生物学过程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9 刘昌明;黄河流域水循环演变若干问题的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4年05期

10 高艳玲,吕炳南 ,王立新;健康水循环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J];城市问题;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伟南;;城市水循环改善的战略思考[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2 胡燕;;从系统论角度探讨水循环的教学方法[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张光辉;;区域水循环过程与水资源演化规律——规范人类用水行为、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学基础[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4 巩同梁;刘昌明;;环境变化条件下陆地表层系统水循环非均衡模式——水循环非均衡现象剖析与边际水循环概念[A];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李析男;胡彩虹;;城市水循环对城市供水量的影响分析[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6 夏军;;变化环境下中国北方水循环与水安全研究面临的问题与展望(以华北地区水问题为例)[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7 马智杰;徐小元;居江;;区域良性水循环的探讨和示范[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8 马智杰;徐小元;居江;;区域良性水循环的探讨和示范[A];中国水利学会第二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刘昌明;梁康;;作为水文科学基本理论的水循环研究若干探讨[A];中国水文科技新发展——2012中国水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孙廷春;;发展煤矿“水循环经济”[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中 吴慧秀(河海大学);城市用水给自然水循环带来了挑战[N];中国水利报;2011年

2 李平 赵建平;流域时代的理性回归[N];中国水利报;2004年

3 慧聪;工业水循环:人类水危机的最后“救赎”[N];黄河报;2010年

4 王富;攀钢实现增产节水循环发展[N];中国矿业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杨勤;江苏:流动的水循环的路[N];中国水利报;2006年

6 钱建伟;1.4亿清除水循环“瓶颈”[N];苏州日报;2006年

7 周宾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易学”视野中的水循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特约专家 齐兵强 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 博士;用水循环体系建设是特色[N];中国水利报;2006年

9 王勤;旨在破解当代水问题的力作[N];中国水利报;2008年

10 程晨;上海建成水循环公厕一吨水用“一辈子”[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文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及水循环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刘佳嘉;变化环境下渭河流域水循环分布式模拟与演变规律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猛;基于二元水循环理论的河北省用水量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周杰;中国东北地区大气水循环的时空特征及其对降水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5年

3 杨峰;健康水循环与新的水策略[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4 孟彩侠;基于不同方法的和田绿洲水循环要素变化特征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5 章纯;水循环算法在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及其在多目标中的改进[D];广东工业大学;2014年

6 马喜荣;黄河流域水循环流路的改变对物质输送及能量交换的影响[D];河海大学;2005年

7 许向君;城市水务系统循环规律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8 田辛;景观“水”要素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9 徐红霞;缺磷胁迫下水稻叶片光合特性以及水水循环功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李鹏;变化环境对灌区水循环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264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10264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5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