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
本文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
更多相关文章: 海上丝绸之路 南海 印度洋 草原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 绿洲丝绸之路
【摘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之路,也是和平友好之路,更是文明互动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南海、印度洋沿岸国家及非洲、欧洲诸国物质和精神文明双向交流的通道。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中,无论地处东方的中国人、马来人、印度人,还是位于西方的埃及人、希腊人、波斯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和欧洲人,均对这一海上交通的开辟、诸水域网络的连接与拓展做出了贡献。与绿洲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相比,海上丝绸之路开辟时间晚,但其辐射范围广,社会影响大,持续时间则更为恒久。通过这条航道,古代东西方国家不断输入新鲜血液,促进了其肌体的新陈代谢和营卫调和;同时沿线国家通过海上交通干道所系连的分支网络,交流往来,取长补短,促进了各自的发展。就此意义来讲,"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亚、非、欧各国走出封闭,打破孤立,开启门户,放眼世界的助推剂。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中外关系研究所;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南海 印度洋 草原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 绿洲丝绸之路
【分类号】:K103
【正文快照】: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人民开通的,连接亚、非、欧三洲的海上交通大动脉,是古代中国与南海、印度洋沿岸国家及非洲、欧洲诸国物质和精神文明双向交流的通道。通过这条航道,古代东西方国家不断输入新鲜血液,促进了其肌体的新陈代谢和营卫调和;同时沿线国家通过海上交通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深;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及其相关研究的新进展──“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学术座谈会”评述[J];岭南文史;2001年03期
2 阮应祺;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雷州半岛主港概述[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盛观熙;;海上丝绸之路与明州港[J];内蒙古金融研究;2003年S3期
4 曾昭璇;一部反映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巨著——评黄启臣主编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J];岭南文史;2003年03期
5 王元林;《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评介[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年07期
6 林浩;关于宁波“海上丝绸之路”各个时期特点的探讨[J];东方博物;2005年02期
7 文耀;;《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简介[J];考古;2007年03期
8 黄启臣;;一部反映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著——评顾涧清等著《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研究》[J];岭南文史;2008年03期
9 刘伟民;;文化主义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10 张开城;;论广东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J];南方论刊;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观熙;;海上丝绸之路与明州港[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2 盛观熙;;海上丝绸之路与明州港[A];福建省钱币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第五次东南亚历史货币暨海上丝绸之路货币研讨会专辑[C];1994年
3 朱亚非;;论早期北方海上丝绸之路[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4 陈潮;;试论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的原因[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5 钟来全;;中国—东盟博览会“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谈区域文化传统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现代化[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6 李金明;;从水下考古发现看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A];海洋文化与福建发展[C];2011年
7 徐心希;;海上丝绸之路综论[A];福建省钱币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第五次东南亚历史货币暨海上丝绸之路货币研讨会专辑[C];1994年
8 吴平;;海上丝绸之路货币探索[A];福建省钱币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第五次东南亚历史货币暨海上丝绸之路货币研讨会专辑[C];1994年
9 张书裔;;海上丝绸之路与琼州的开发[A];福建省钱币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第五次东南亚历史货币暨海上丝绸之路货币研讨会专辑[C];1994年
10 何振良;李玉昆;;略论海上丝绸之路与泉州[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士民;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N];中国文物报;2002年
2 邬凤英;寻找海上丝绸之路[N];中国商报;2004年
3 李文昌;宁波“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综述[N];中国文物报;2006年
4 记者 袁锋;海上丝绸之路值得珍惜[N];海南日报;2007年
5 记者 李耀华 通讯员 崔锦明;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州佛教文化论坛举行[N];连云港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阎承骏 秦玉;一条古老而鲜为人知的北方海上丝绸之路[N];大连日报;2010年
7 记者 孙漪娜;“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论坛在宁波举行[N];中国文物报;2010年
8 记者 谢安良;“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宁波论坛举行[N];宁波日报;2010年
9 刘宇艳 申开波 江崇本;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进入联合攻坚[N];中国旅游报;2011年
10 记者郭潇雅;七城市联合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佳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权建设[D];暨南大学;2015年
2 李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安全风险及其应对[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3 陈燕娜;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公众利用及提升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胡灵娟;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张洪雨;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的境外枢纽港口选点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6 史雅婷;唐代长沙窑出土瓷器的初探[D];山西大学;2014年
7 李银娟;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安全问题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5年
8 赵泓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海洋强国战略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谢建伟;浅析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佛僧求法热潮[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10 李连环;从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看中国的对外交往[D];外交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10294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1029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