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一带一路论文 >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11:10

  本文关键词:中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旅游业被誉为“朝阳产业”,是21世纪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它集众多产业于一体,关联带动性强,在各国经济的发展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当前全球经济竞争的重心已经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而旅游服务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受到关注和重视,甚至众多国家已将发展旅游服务贸易提升至国家战略的地位。中国旅游资源丰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旅游服务贸易整体上已经形成了较大的发展规模,一直以来都保持着最大顺差,是重要的创汇来源。但近年来,由于出境游市场和入境游市场的不平衡发展,旅游服务贸易白2009年开始持续出现逆差,且逆差额不断扩大,2014年竟达到1079亿美元。出境游的火爆与入境游的低迷说明了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还不成熟,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因此,本文对此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全文分为六个部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说明了本文研究的国际背景与国内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旅游业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对促进经济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各国逐渐将旅游业确立为支柱性产业,以此来应对经济增长的压力。随着中国出境游人数和境外消费水平的提高,各国纷纷通过放宽对华政策,优化旅游服务来吸引中国游客。而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新常态下,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家旅游局将2015年确立为“丝绸之路旅游年”,“一带一路”战略和2022年北京申奥成功也给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找出当前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背后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在国内外学者对旅游服务贸易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结合经济因素、环境因素及当前旅游政策,针对逆差现象做了详细研究,这也是本文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首先阐释了旅游服务贸易的定义、作用及综合性、国际性、不可转移性和敏感性的特点;其次讨论了旅游外汇收入构成及旅游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为后文分析提供了依据;之后探讨了钻石模型,并借此分析当前国内旅游业的不足之处;最后介绍了旅游产业链及产业融合理论。第三部分是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分析。首先阐述了我国旅游资源禀赋及相关联产业的发展现状,众多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构成了先天的比较优势,传统旅行社与在线旅行社规模逐渐扩大,星级酒店与经济型酒店面临结构性调整,中档酒店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住宿条件及服务,而交通业整体发展良好;其次分别分析了出入境游客总量变化趋势,入境游客客源国及消费结构,出境游客目的国及消费结构。经过具体数据对比显示,我国入境游客小幅下降,客源市场比较集中,而出境游客大幅增长,且目的地呈现多元化发展:从消费结构看,入境游客基本旅游消费中住宿、交通比重最高,非基本旅游消费中购物比重偏低,仅占20%;出境游客非基本旅游消费中购物比重逐年升高,超过50%,其次为交通和住宿。所以,出境游与入境游的不平衡发展以及消费结构的差距,造成了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逐步扩大化。最后,笔者总结了旅游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为后文分析提供参考。第四部分是针对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分析。旅游市场分为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而旅游类型可以分为入境游、出境游和国内游。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是由于出境游外汇支出大于入境游外汇收入直接造成的,入境游外汇收入由入境游客到本国消费所得,但影响出境游外汇支出则有两方面因素,即境外旅游消费意愿的提升和对本国旅游业满意度的下降。所以,本章主要从三个方向来做分析:首先,分析国内游客优先选择出境游而放弃国内游的原因,应用了钻石模型的主要因素来分析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不足之处。具体为:国内旅游资源缺乏深度开发和有效保护,先天的比较优势并没有完全显现;长期低水平的国内旅游消费需求导致相关旅游企业没有创新动力,服务质量落后于当前游客满意标准,有条件的游客只好选择出境游满足更高的消费需求;相关联产业对旅游业支持度不够,部分地区由于旅游交通、旅游宾馆等基础设施不健全导致接待能力不足,无法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也间接造成了热门景点长期超负荷运转,而旅行社的各种弊端也日益凸显;政府对旅游业投资不足,且我国缺乏完善的旅游法律体系,旅游管理部门执法力度不够等。其次,分析入境游客来华意愿下降和非基本旅游消费水平低的原因,除上述旅游业自身不足外,同时结合了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5年《旅游业竞争力指数报告》中涉及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具体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经国外媒体夸大后更加降低了入境吸引力;人民币升值,繁琐的签证手续导致入境游客来华旅游成本上升;入境游客主要对中国特色文化感兴趣,更希望增加体验度。目前我国仍以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缺乏参与型和深度体验型旅游产品,针对入境游的特色旅游路线也比较陈旧,此外,旅游商品的同质化,离境退税政策的不完善也导致了消费意愿的下降;与旅游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并没有建立有影响力的海外宣传体系,国家形象宣传力度仍比较低;另外,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距离国际标准化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再次,分析出境游客人数和消费大幅增长的原因。具体为:各国纷纷出台对华免签政策或者简化签证手续,增加了出境游便利化程度;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境旅游成本下降,而且,旅行社热衷于开发出境游产品也带动了出境游热潮;最后本文分析了出境游客海外旅游购物增加的原因。第五部分是对策与建议。虽然无法阻止出境游人数的增长,但可以通过减少不必要的旅游服务贸易进口,增加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来防止旅游服务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本章主要从三个层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从政府层面,加强旅游法律法规建设,加快落实相关政策的实施,包括购物政策促进境外消费回流、签证政策、假期政策鼓励错峰出游与补贴政策,健全海外宣传体系,实施线上推广与线下宣传相结合的旅游营销策略,树立“美丽中国”的国家旅游形象;从旅游产业层面,通过旅游业与影视业、文化产业、文创产业及其他产业的融合,开发系列特色旅游产品,提高配套基础设施的国际化水平,对旅游资源实行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从旅游企业层面,旅游企业要根据不同市场需求创新旅游线路,提高旅游接待服务质量,加强自身电子商务建设等等。第六部分是结论。本章对整篇论文进行了总结。笔者希望通过本文所作的研究,能够为改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更好的促进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逐渐实现由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旅游服务贸易 逆差 消费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752.68;F592
【目录】:
  • Abstract2-7
  • 摘要7-13
  •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13-21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13-16
  • 1.1.1 Research Background13-15
  • 1.1.2 Research Significance15-16
  • 1.2 Literature Review16-19
  • 1.3 Research Method19-20
  • 1.4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20-21
  • Chapter Ⅱ The Related Concepts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21-29
  • 2.1 Tourism Trade in Service21-24
  • 2.1.1 Definition of Tourism Trade in Service21-22
  • 2.1.2 Features of Tourism Trade in Service22-23
  • 2.1.3 Functions of Tourisim Trade in Service23-24
  • 2.2 Tourism Foreign Exchange Revenues24
  • 2.3 Theory of Tourism Consumption Structure24-26
  • 2.4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26-27
  • 2.5 Related Industrial Concepts27-29
  • 2.5.1 Tourism Industry Chain27-28
  • 2.5.2 Industrial Integration28-29
  • Chapter Ⅲ Analysis on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Tourism Trade in Service29-47
  • 3.1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Chinese Tourism Industry29-33
  • 3.1.1 Tourism Resources Endowment29-31
  • 3.1.2 Current Related Industries' Development Situation31-33
  • 3.2 The Status Quo of Inbound Tourism33-37
  • 3.2.1 The Quantity and Distribution of Inbound Tourists33-35
  • 3.2.2 The Tourism Foreign Exchange Revenues and Structure35-37
  • 3.3 The Status Quo of Outbound Tourism37-40
  • 3.3.1 The Quantity and Destination of Outbound Tourists37-39
  • 3.3.2 The Tourism Foreign Exchange Expenditures and Structure39-40
  • 3.4 Brief Summary40-47
  • 3.4.1 Imbalanced Development of Outbound and Inbound Tourism40-42
  • 3.4.2 Expansion of Deficit of Tourism Trade in Service42-44
  • 3.4.3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Tourism Trade in Service of Some Countries44-47
  • Chapter Ⅳ Analysis on the Deficit of Tourism Trade in Service of China47-71
  • 4.1 The Impact of Domestic Tourism on the Deficit if Tourism Trade in Service47-55
  • 4.1.1 Tourism Resources Lacking of Deep Development and Effective Protection48-50
  • 4.1.2 Low Level of Domestic Tourism Demand50-52
  • 4.1.3 Insufficient Support from Related Industries52-54
  • 4.1.4 Government Factors54-55
  • 4.2 The Impact of Inbound Tourism on the Deficit of Tourism Trade in Service55-65
  • 4.2.1 Environmental Problems57-58
  • 4.2.2 Food Security58
  • 4.2.3 Economy Factors and Policy Factors58-61
  • 4.2.4 Single Inbound Tourism Products Structure61-63
  • 4.2.5 Less Overseas Publicity63-64
  • 4.2.6 Imperfect Tourist Service Infrastructure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64-65
  • 4.3 The Impact of Outbound Tourism on the Deficit of Tourism Trade in Service65-71
  • 4.3.1 Visa Policy to China from Other Countries65-66
  • 4.3.2 Better Tourism Experience and Lower Cost66-68
  • 4.3.3 Shopping Tourism68-71
  • Chapter Ⅴ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71-85
  • 5.1 On the Basis of Government Layer71-77
  • 5.1.1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Laws and Regulations71-72
  • 5.1.2 Accelerate Implementation of Tourism-related Policies72-75
  • 5.1.3 Make Long-term National Tourism Image Promotion Strategy75-77
  • 5.2 On the Basis of Tourism Industry Layer77-82
  • 5.2.1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of Tourism Infrastructure and Service77-78
  • 5.2.2 Optimize Tourism Industry Strucure by Industrial Integration78-80
  • 5.2.3 Keep Tourism Resources Sustainable Utilization80-82
  • 5.3 On the Basis of Tourism Enterprise Layer82-85
  • 5.3.1 Drive the Innovation of Tourism Products through Segment Market82-83
  • 5.3.2 Promote Information and E-commerce Construction83
  • 5.3.3 Improve Service Quality and Regulate Uncivilized Behaviors83-85
  • Chapter Ⅵ Conclusion85-87
  • References87-91
  • Acknowledgements91-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寇静;皮思思;朱晓青;;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原因及对策[J];新视野;2014年01期

2 吕剑;我国国际收支中服务贸易逆差的实证研究[J];北方经贸;2004年01期

3 孙夏;张静中;;中美服务贸易逆差的原因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代中强;苏建平;;入世以来我国专利服务贸易逆差扩大成因及发展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06年12期

5 林珊;林发彬;;缩小我国教育服务贸易逆差的对策研究[J];现代乡镇;2006年09期

6 姜宁川;陈泽远;;中国教育服务贸易逆差的分析与思考[J];经济师;2007年06期

7 林发彬;;行业内贸易视角下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成因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0年08期

8 郎颖;;中美服务贸易逆差的成因和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年24期

9 刘旭;;服务贸易逆差扩大问题探析[J];宏观经济管理;2013年03期

10 刘旭;;我国服务贸易逆差迅速扩大的原因及对策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玮;刘卫娜;;我国保险服务贸易逆差背后的思考[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理论卷2)[C];2010年

2 刘薇;杨凤祥;;从提升教育服务竞争力谈我国教育服务贸易逆差治理[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谢利;去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显著增加[N];金融时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周洲;如何改写服务贸易逆差[N];国际商报;2013年

3 记者 万荃;一季度我国国际服务贸易逆差累计2009亿元人民币[N];金融时报;2014年

4 记者 邢梦宇;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达589亿美元[N];中国贸易报;2014年

5 周琰;服务贸易逆差再走高 旅游项差额增速最快[N];金融时报;2014年

6 李高超;今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有望下降[N];国际商报;2005年

7 王宇;我国服务贸易逆差5年来首次减少[N];现代物流报;2005年

8 王晓然;上半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增44%[N];北京商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裴s

本文编号:313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313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4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