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制造业出口贸易效率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3 13:52
2015年国家出台《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强调加快推动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实行更为积极的开放战略,建设“一带一路”体系,坚持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基于以上政策背景,本文研究了中国对东南亚及中东欧“一带一路”国家的制造业出口贸易效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本文选择产业内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从贸易增加值的视下就中国对东南亚及中东欧“一带一路”国家制造业的出口总额、出口结构和出口潜力进行了现状分析。随后本文采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贸易非效率模型,分别以出口贸易的总额和不同产品结构的出口贸易额为对象,测算了出口贸易的效率,并且探讨了贸易效率的影响因素。基于模型测算的效率结果,发现中国对两区域沿线国家的制造业出口贸易效率值整体偏低,并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中国对中东欧沿线国家的最终产品出口贸易效率相对较高;而对东南亚沿线国家的中间产品出口贸易效率相对较高。在贸易效率影响因素分析中,发现政府诚信度、经济自由化程度、自贸协定变量与出口总额的效率呈正相关,而政府支出、世贸组织变量则与其呈负相关。将出口总额按不同...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论文结构安排
硕士学位论文122.1.2贸易增加值概念贸易增加值的概念最早是由Hummelsetal.(2001)所提出的,衡量的是某国在生产出口贸易品时制造的价值增量。假定一个中间产品(或者是原材料),在被中国进口的时候,本身是拥有10美元的价值;在被中国加工生产后,该产品将以30美元的价值出口。在这个例子中,由中国生产的20美元2便被认为是贸易的增加值,更加准确的说,这属于国内增加值(DVA);而初始的10美元价值,是不属于中国生产出来的,其价值来源于国外,故称其为国外增加值(FVA)。所以在出口的价值30美元的产品中,事实上是包含了两个价值部分,如图所示:图2-1贸易增加值的分解示例在进行贸易的统计分析时,以往的研究主要是直接使用传统的贸易额来分析两国之间经贸合作的现状和程度,但这并不能真实反映各国各产业在国际贸易中产出的实际价值,如这个例子中,在中国的30美元出口额中,仅有20美元是由本国生产出来的,另外的10美元是由外国生产的。在传统的贸易额口径下,相关学者会围绕这30美元出口额来分析中国的出口贸易效率,这可能会导致研究出现偏差。但是在贸易增加值的视角下,相关学者通过对传统口径的贸易额进行分解,更为精确的围绕20美元的国内增加值展开相关研究,以此能够体现出中国在出口过程中的实际贸易能力。综上所述,本文将利用Wangetal(2013)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模型,把中国对东南亚及中东欧“一带一路”国家制造业的出口贸易额分解成8个部分,并选取其中的国内增加值部分,从增加值的视角下,对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效率展开研究。2最终出口的30美元减去最初进口的10美元
硕士学位论文16从技术差异的角度看,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在制造业中确实存在一定的技术差异,所以导致不同国家内的消费者使用的制造业产品也不同,这种技术差异便使得产品的生命周期在国际上被拉长,本国即将淘汰的产品可以的出口到技术落后的国家,从而实现有效的制造业国际贸易。2.2.2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波特(2007)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是指一个国家使其公司或产业在一定的领域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涵盖了涉及企业、产业和国家层面等研究视角。他认为,一个国家的产业能否在国际贸易上具备竞争力,能否保持该产业拥有较高的贸易效率,取决于该国的国家竞争优势水平。而一国的国家竞争优势水平又由四个基本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所决定,即“钻石模型”(见图2-2)。其中四个基本要素分别是:生产要素、市场需求、产业能力、产业战略和产业结构。两个辅助要素分别是:国际机遇和政府制度。这六个因素都可以单独的对一国某产业的国际贸易产生影响,也可以结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共同影响国家竞争优势水平。图2-2“钻石模型”的六个要素在生产要素中,主要包括了一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建设情况等。这些生产要素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的支撑。一个国家若想取得竞争优势,提高产业的贸易效率,必须在相关的生产要素中奠定良好的基矗波特认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金、人才、技术和文化。例如要使中国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增加值视角下东亚区域服务贸易分工地位比较[J]. 马莉莉,张亚楠. 亚太经济. 2019(06)
[2]中国与中西南亚国家贸易效率、潜力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J]. 高志刚,梁江艳. 价格月刊. 2019(06)
[3]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效率及其门槛效应——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J]. 徐俊,李金叶. 中国流通经济. 2019(05)
[4]“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位势分析——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增加值核算法[J]. 孙铭壕,侯梦薇,钱馨蕾,徐建玲. 湖北社会科学. 2019(02)
[5]“一带一路”沿线贸易便利化对中国西部的出口贸易效应——以四川省为例[J]. 李艳春. 经济研究导刊. 2019(05)
[6]丝绸之路经济带全球价值链地位测评及政策建议[J]. 李建军,孙慧,田原. 国际贸易问题. 2018(08)
[7]“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基于价值链视角的投入产出分析[J]. 王恕立,吴楚豪. 财经研究. 2018(08)
[8]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及潜力测算[J]. 曹安,汪晶晶,黄如梦. 统计与决策. 2018(10)
[9]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贸易潜力及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 方英,马芮. 世界经济研究. 2018(01)
[10]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贸易潜力研究[J]. 张会清. 国际贸易问题. 2017(07)
硕士论文
[1]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潜力研究[D]. 周萍.山东大学 2019
[2]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药产品贸易潜力研究[D]. 任洁.安徽大学 2019
[3]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出口潜力研究[D]. 门瑛.东北财经大学 2018
[4]基于引力模型的云南咖啡出口贸易潜力研究[D]. 李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8
[5]“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中药出口贸易潜力研究[D]. 张路路.浙江工商大学 2018
[6]“一带一路”倡议下云南省对南亚国家的贸易潜力研究[D]. 石立宇.云南财经大学 2018
[7]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中美双边贸易效率和潜力研究[D]. 舒婷.山东大学 2018
[8]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研究[D]. 黄丹萍.山东大学 2018
[9]安徽参与“一带一路”贸易合作的对策研究[D]. 李青青.安徽大学 2018
[10]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矿产品进口潜力测度[D]. 魏玮.东北财经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62708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论文结构安排
硕士学位论文122.1.2贸易增加值概念贸易增加值的概念最早是由Hummelsetal.(2001)所提出的,衡量的是某国在生产出口贸易品时制造的价值增量。假定一个中间产品(或者是原材料),在被中国进口的时候,本身是拥有10美元的价值;在被中国加工生产后,该产品将以30美元的价值出口。在这个例子中,由中国生产的20美元2便被认为是贸易的增加值,更加准确的说,这属于国内增加值(DVA);而初始的10美元价值,是不属于中国生产出来的,其价值来源于国外,故称其为国外增加值(FVA)。所以在出口的价值30美元的产品中,事实上是包含了两个价值部分,如图所示:图2-1贸易增加值的分解示例在进行贸易的统计分析时,以往的研究主要是直接使用传统的贸易额来分析两国之间经贸合作的现状和程度,但这并不能真实反映各国各产业在国际贸易中产出的实际价值,如这个例子中,在中国的30美元出口额中,仅有20美元是由本国生产出来的,另外的10美元是由外国生产的。在传统的贸易额口径下,相关学者会围绕这30美元出口额来分析中国的出口贸易效率,这可能会导致研究出现偏差。但是在贸易增加值的视角下,相关学者通过对传统口径的贸易额进行分解,更为精确的围绕20美元的国内增加值展开相关研究,以此能够体现出中国在出口过程中的实际贸易能力。综上所述,本文将利用Wangetal(2013)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模型,把中国对东南亚及中东欧“一带一路”国家制造业的出口贸易额分解成8个部分,并选取其中的国内增加值部分,从增加值的视角下,对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效率展开研究。2最终出口的30美元减去最初进口的10美元
硕士学位论文16从技术差异的角度看,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在制造业中确实存在一定的技术差异,所以导致不同国家内的消费者使用的制造业产品也不同,这种技术差异便使得产品的生命周期在国际上被拉长,本国即将淘汰的产品可以的出口到技术落后的国家,从而实现有效的制造业国际贸易。2.2.2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波特(2007)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是指一个国家使其公司或产业在一定的领域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涵盖了涉及企业、产业和国家层面等研究视角。他认为,一个国家的产业能否在国际贸易上具备竞争力,能否保持该产业拥有较高的贸易效率,取决于该国的国家竞争优势水平。而一国的国家竞争优势水平又由四个基本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所决定,即“钻石模型”(见图2-2)。其中四个基本要素分别是:生产要素、市场需求、产业能力、产业战略和产业结构。两个辅助要素分别是:国际机遇和政府制度。这六个因素都可以单独的对一国某产业的国际贸易产生影响,也可以结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共同影响国家竞争优势水平。图2-2“钻石模型”的六个要素在生产要素中,主要包括了一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建设情况等。这些生产要素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的支撑。一个国家若想取得竞争优势,提高产业的贸易效率,必须在相关的生产要素中奠定良好的基矗波特认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金、人才、技术和文化。例如要使中国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增加值视角下东亚区域服务贸易分工地位比较[J]. 马莉莉,张亚楠. 亚太经济. 2019(06)
[2]中国与中西南亚国家贸易效率、潜力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J]. 高志刚,梁江艳. 价格月刊. 2019(06)
[3]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效率及其门槛效应——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J]. 徐俊,李金叶. 中国流通经济. 2019(05)
[4]“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位势分析——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增加值核算法[J]. 孙铭壕,侯梦薇,钱馨蕾,徐建玲. 湖北社会科学. 2019(02)
[5]“一带一路”沿线贸易便利化对中国西部的出口贸易效应——以四川省为例[J]. 李艳春. 经济研究导刊. 2019(05)
[6]丝绸之路经济带全球价值链地位测评及政策建议[J]. 李建军,孙慧,田原. 国际贸易问题. 2018(08)
[7]“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基于价值链视角的投入产出分析[J]. 王恕立,吴楚豪. 财经研究. 2018(08)
[8]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及潜力测算[J]. 曹安,汪晶晶,黄如梦. 统计与决策. 2018(10)
[9]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贸易潜力及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 方英,马芮. 世界经济研究. 2018(01)
[10]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贸易潜力研究[J]. 张会清. 国际贸易问题. 2017(07)
硕士论文
[1]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潜力研究[D]. 周萍.山东大学 2019
[2]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药产品贸易潜力研究[D]. 任洁.安徽大学 2019
[3]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出口潜力研究[D]. 门瑛.东北财经大学 2018
[4]基于引力模型的云南咖啡出口贸易潜力研究[D]. 李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8
[5]“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中药出口贸易潜力研究[D]. 张路路.浙江工商大学 2018
[6]“一带一路”倡议下云南省对南亚国家的贸易潜力研究[D]. 石立宇.云南财经大学 2018
[7]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中美双边贸易效率和潜力研究[D]. 舒婷.山东大学 2018
[8]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研究[D]. 黄丹萍.山东大学 2018
[9]安徽参与“一带一路”贸易合作的对策研究[D]. 李青青.安徽大学 2018
[10]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矿产品进口潜力测度[D]. 魏玮.东北财经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62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326270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