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北京冬奥会推动我国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30 16:16
"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构想已引起学术界的强烈关注和讨论,其中也涉及体育领域尤其是体育赛事和冰雪旅游产业等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以及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的《"一带一路"体育旅游发展行动方案(2017—2020年)》的实施,北京冬奥会推动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仅将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将成为体育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课题。采用文献、实地调研和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以"一带一路"倡议,北京筹办冬奥会正式进入"北京周期",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的《"一带一路"体育旅游发展行动方案(2017—2020年)》为契机,在分析"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背景、政策合力助推冰雪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北京冬奥会推动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构想,即:加快冰雪旅游产业其他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冰雪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品牌;加快冰雪旅游与生态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彰显冰雪旅游与生态文化深度融合的亮点;构建完善的冰雪旅游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为我国不同区域借助北京冬奥会契机,加快冰雪旅游产业的深度...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20,43(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图文】:
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冰雪旅游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10]。我国的世界遗产是历史文化和壮丽河山的杰出代表,堪称精品中的精品。自北京时间2017年7月7—8日,中国青海省可可西里、中国福建省鼓浪屿先后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北京时间2018年7月2日,我国贵州省梵净山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已拥有53处世界遗产,成为名副其实的“世遗”大国,在全世界名列首位。2017年2月28日,我国修订的最新世界遗产预备名录中共有61项列在其中。另外,我国还有许多以国家层面的遗产被保护。尽管我国遗产申报工作起步晚,但增长快,数量多,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目前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我国世界遗产地具有丰富的冰雪旅游资源,这些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资源正在成为促进当地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特别是随着北京冬奥会推动我国“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资源开发给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带来可观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以来,在北京冬奥会推动我国“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资源的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的意识严重,加之政府的规划矢位和监管不力等方面的原因,对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够,造成了“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资源的严重性破坏,引起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严重不满。因此,面对当前我国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在国家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政策的引导下,深入开展对北京冬奥会推动我国“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提出合理开发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资源延展“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深度融合生态效应的释放功能,提升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不仅对保护地方冰雪旅游资源、区域经济发展、历史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对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1)面对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产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难题,要实现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产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作用,必须要严格执行世界遗产相关法律法规的新要求,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2)面对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产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政府扶持机制,提升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产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国家软实力,增强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产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认同感,必须在加大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投入的前提下,健全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补偿政策,解决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产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困境。3)面对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产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和民众心愿,建立全社会参与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强化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管控力度,科学编制和实施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科学规划,妥善处理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两者利益的关系。4)合理利用“二十四节气”发展冰雪旅游产业的时机,加快冰雪旅游产业与冰雪文化节庆的深度融合发展。2016年11月30日,我国“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既是教科文组织对“二十四节气”遗产项目高度地认可,也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保护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文化融入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的重要体现(图3)。冰雪文化节庆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区域冰雪旅游产业经济、传承保护传统冰雪旅游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11]。加快冰雪旅游产业与冰雪文化节庆融合发展是落实国家提出的发展体育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推动冰雪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战,促进民生幸福的重大举措。冰雪旅游产业与冰雪文化节庆融合发展存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要实现冰雪旅游产业与冰雪文化节庆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发展、打造新模式、新业态、新机制;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冰雪旅游与冰雪文化节庆的深度融合发展,拓宽冰雪旅游与冰雪文化节庆深度融合研究的新视野、新方法、新路径和新模式,实现城乡联动,一体推进;要坚持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走全域生态体育旅游、大众生态体育旅游和文明体育旅游的路子,实现两者深度融合,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平衡发展。合理利用“二十四节气”中的优势冰雪文化节庆活动,拓展冰雪旅游产业的时机,加快冰雪旅游产业与冰雪文化节庆的融合不仅是促进区域冰雪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重要途径,也是对“二十四节气”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承诺。目前,“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些节气已逐步成为大众欢庆的冰雪文化节日,并与冰雪旅游相结合,发展为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节日冰雪旅游产业文化。例如冬至节,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和冰雪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特别是依托“二十四节气”创作的冬季冰雪文艺作品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冰雪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中产生重要的作用。“二十四节气”跨出国门,在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古代创造以及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和艺术,为世界文明注入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同时,更让全世界的人们重新认识“二十四节气”的价值内涵,充分发挥出“二十四节气”在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冰雪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价值,使“二十四节气”在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冰雪旅游产业从历史记忆出发,主动挖掘“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及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高度,结合沿线各国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以共建、共享的思想分享“一带一路”沿线冰雪旅游产业与“二十四节气”深度融发展冰雪旅游产业强大市场的潜力,打造极具特色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冰雪旅游产业文化,在“二十四节气”中以冰雪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创造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冰雪旅游文化丰富的产品体系,实现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互惠共赢和包容性增长。尤其像冬奥会这种世界级的体育赛事,能对主办城市甚至一个区域的冰雪旅游产业的融合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例如,在冬奥会光环的影响下,瑞士成为世界知名的冰雪旅游目的地,美国盐湖城也迅速成长为北美地区重要的冰雪旅游中心。从历届冬奥会来看,冬奥会冰雪旅游人数增长具有明显的时间阶段性,分为“前奥运”“中奥运”和“后奥运”3个阶段。“前奥运”阶段指冬奥会申报成功至举办前夕。冬奥会作为以西方冰雪文化为背景的展现全世界冰雪赛事的盛会,目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冰雪国际体育赛事之一[12]。北京冬奥会进入“北京周期”成为进一步加快推动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冰雪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效应全面释放的重要载体,它不仅能够提升国家形象的塑造、凝聚社会、实现集体情感共鸣、文化认同等政治性传播功能,而且也能在实现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冰雪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展现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冰雪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品牌,尤其是为“二十四节气”在加快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冰雪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中产生重要的作用,助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面对北京冬奥会推动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冰雪旅游产业与生态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的实现瓶颈,如何利用冰雪旅游产业开发与合作的机遇,丰富冰雪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各类资源类型,以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创新理念丰富冰雪旅游产业的产品体系,发挥冰雪旅游撬动生态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作用,发挥冰雪旅游产业减贫效应。而加快北京冬奥会推动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城乡冰雪旅游产业与生态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的核心是生态冰雪运动项目优先发展,优先考虑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自然文化的生态环境,其中冰雪旅游产业与生态文化融合动力机制,内在动力源和外生动力源等要素是关键。冰雪旅游产业与生态文化融合动力机制主要是以生态冰雪文化产业、绿色冰雪文化产业、低碳冰雪文化产业、持续服务冰雪文化产业、冰雪能源高效利用、冰雪清洁能源开发、追求城市白色GDP、优化产业能源结构、调整冰雪产业转型升级为基本内容,且要素众多,驱动力因子、目标和功能多样,关系交错。需要在生态文明国家建设的战略核心理念引领下,树立冰雪旅游产业与生态文化融合和谐均衡发展的绿色、低碳和循环的价值观,从冰雪旅游产业与生态文化融合动力机制形成的内在动力源以及外在动力源的推动下,形成政府监督行为、组织管理行为和公民参与行为“三大”系统,以及政治治理、社会参与、冰雪文化、生态经济、环境保护和科技创新的“六大”保障体系,以实现北京冬奥会推动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城乡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图2)。4.3 合理开发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资源,实现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融合发展的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筹办冬奥会促进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效应及发展策略研究[J]. 张卫星,王颖,孔垂辉.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8(05)
[2]吉林省冰雪休闲体育旅游发展SWOT分析[J]. 张苗苗. 体育文化导刊. 2018(04)
[3]冰雪旅游产业对黑龙江经济发展的促进研究[J]. 彭筱媛,张宏,陈越红. 经济研究导刊. 2018(06)
[4]要素禀赋、“一带一路”与中国旅游企业战略选择[J]. 宋志伟,庞世明. 旅游学刊. 2017(06)
[5]中国旅游发展笔谈——“一带一路”与中国旅游业发展(一)[J]. 张凌云. 旅游学刊. 2017(05)
[6]冰雪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发展趋势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 刘春萍.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7(01)
[7]“生态文明”战略机遇期体育健身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创新研究——以我国世界遗产地为例[J]. 张强,邓忠伟,陈浩.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6(12)
[8]旅游公共服务质量量表的设计与检验[J]. 李健仪,谢礼珊,关新华. 旅游学刊. 2016(11)
[9]冰雪旅游业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研究[J]. 王飞.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6(10)
[10]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与路径机制[J]. 杨强. 体育学刊. 2016(04)
本文编号:3373099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20,43(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图文】:
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冰雪旅游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10]。我国的世界遗产是历史文化和壮丽河山的杰出代表,堪称精品中的精品。自北京时间2017年7月7—8日,中国青海省可可西里、中国福建省鼓浪屿先后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北京时间2018年7月2日,我国贵州省梵净山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已拥有53处世界遗产,成为名副其实的“世遗”大国,在全世界名列首位。2017年2月28日,我国修订的最新世界遗产预备名录中共有61项列在其中。另外,我国还有许多以国家层面的遗产被保护。尽管我国遗产申报工作起步晚,但增长快,数量多,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目前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我国世界遗产地具有丰富的冰雪旅游资源,这些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资源正在成为促进当地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特别是随着北京冬奥会推动我国“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资源开发给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带来可观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以来,在北京冬奥会推动我国“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资源的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的意识严重,加之政府的规划矢位和监管不力等方面的原因,对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够,造成了“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资源的严重性破坏,引起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严重不满。因此,面对当前我国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在国家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政策的引导下,深入开展对北京冬奥会推动我国“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提出合理开发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资源延展“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深度融合生态效应的释放功能,提升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不仅对保护地方冰雪旅游资源、区域经济发展、历史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对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1)面对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产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难题,要实现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产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作用,必须要严格执行世界遗产相关法律法规的新要求,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2)面对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产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政府扶持机制,提升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产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国家软实力,增强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产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认同感,必须在加大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投入的前提下,健全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补偿政策,解决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产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困境。3)面对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产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和民众心愿,建立全社会参与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强化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管控力度,科学编制和实施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科学规划,妥善处理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两者利益的关系。4)合理利用“二十四节气”发展冰雪旅游产业的时机,加快冰雪旅游产业与冰雪文化节庆的深度融合发展。2016年11月30日,我国“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既是教科文组织对“二十四节气”遗产项目高度地认可,也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保护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文化融入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的重要体现(图3)。冰雪文化节庆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区域冰雪旅游产业经济、传承保护传统冰雪旅游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11]。加快冰雪旅游产业与冰雪文化节庆融合发展是落实国家提出的发展体育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推动冰雪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战,促进民生幸福的重大举措。冰雪旅游产业与冰雪文化节庆融合发展存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要实现冰雪旅游产业与冰雪文化节庆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发展、打造新模式、新业态、新机制;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冰雪旅游与冰雪文化节庆的深度融合发展,拓宽冰雪旅游与冰雪文化节庆深度融合研究的新视野、新方法、新路径和新模式,实现城乡联动,一体推进;要坚持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走全域生态体育旅游、大众生态体育旅游和文明体育旅游的路子,实现两者深度融合,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平衡发展。合理利用“二十四节气”中的优势冰雪文化节庆活动,拓展冰雪旅游产业的时机,加快冰雪旅游产业与冰雪文化节庆的融合不仅是促进区域冰雪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重要途径,也是对“二十四节气”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承诺。目前,“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些节气已逐步成为大众欢庆的冰雪文化节日,并与冰雪旅游相结合,发展为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节日冰雪旅游产业文化。例如冬至节,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和冰雪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特别是依托“二十四节气”创作的冬季冰雪文艺作品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冰雪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中产生重要的作用。“二十四节气”跨出国门,在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古代创造以及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和艺术,为世界文明注入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同时,更让全世界的人们重新认识“二十四节气”的价值内涵,充分发挥出“二十四节气”在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冰雪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价值,使“二十四节气”在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冰雪旅游产业从历史记忆出发,主动挖掘“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及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高度,结合沿线各国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以共建、共享的思想分享“一带一路”沿线冰雪旅游产业与“二十四节气”深度融发展冰雪旅游产业强大市场的潜力,打造极具特色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冰雪旅游产业文化,在“二十四节气”中以冰雪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创造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冰雪旅游文化丰富的产品体系,实现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互惠共赢和包容性增长。尤其像冬奥会这种世界级的体育赛事,能对主办城市甚至一个区域的冰雪旅游产业的融合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例如,在冬奥会光环的影响下,瑞士成为世界知名的冰雪旅游目的地,美国盐湖城也迅速成长为北美地区重要的冰雪旅游中心。从历届冬奥会来看,冬奥会冰雪旅游人数增长具有明显的时间阶段性,分为“前奥运”“中奥运”和“后奥运”3个阶段。“前奥运”阶段指冬奥会申报成功至举办前夕。冬奥会作为以西方冰雪文化为背景的展现全世界冰雪赛事的盛会,目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冰雪国际体育赛事之一[12]。北京冬奥会进入“北京周期”成为进一步加快推动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冰雪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效应全面释放的重要载体,它不仅能够提升国家形象的塑造、凝聚社会、实现集体情感共鸣、文化认同等政治性传播功能,而且也能在实现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冰雪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展现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冰雪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品牌,尤其是为“二十四节气”在加快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冰雪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中产生重要的作用,助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面对北京冬奥会推动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冰雪旅游产业与生态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的实现瓶颈,如何利用冰雪旅游产业开发与合作的机遇,丰富冰雪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各类资源类型,以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创新理念丰富冰雪旅游产业的产品体系,发挥冰雪旅游撬动生态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作用,发挥冰雪旅游产业减贫效应。而加快北京冬奥会推动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城乡冰雪旅游产业与生态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的核心是生态冰雪运动项目优先发展,优先考虑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自然文化的生态环境,其中冰雪旅游产业与生态文化融合动力机制,内在动力源和外生动力源等要素是关键。冰雪旅游产业与生态文化融合动力机制主要是以生态冰雪文化产业、绿色冰雪文化产业、低碳冰雪文化产业、持续服务冰雪文化产业、冰雪能源高效利用、冰雪清洁能源开发、追求城市白色GDP、优化产业能源结构、调整冰雪产业转型升级为基本内容,且要素众多,驱动力因子、目标和功能多样,关系交错。需要在生态文明国家建设的战略核心理念引领下,树立冰雪旅游产业与生态文化融合和谐均衡发展的绿色、低碳和循环的价值观,从冰雪旅游产业与生态文化融合动力机制形成的内在动力源以及外在动力源的推动下,形成政府监督行为、组织管理行为和公民参与行为“三大”系统,以及政治治理、社会参与、冰雪文化、生态经济、环境保护和科技创新的“六大”保障体系,以实现北京冬奥会推动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城乡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图2)。4.3 合理开发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资源,实现北京冬奥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地冰雪旅游融合发展的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筹办冬奥会促进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效应及发展策略研究[J]. 张卫星,王颖,孔垂辉.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8(05)
[2]吉林省冰雪休闲体育旅游发展SWOT分析[J]. 张苗苗. 体育文化导刊. 2018(04)
[3]冰雪旅游产业对黑龙江经济发展的促进研究[J]. 彭筱媛,张宏,陈越红. 经济研究导刊. 2018(06)
[4]要素禀赋、“一带一路”与中国旅游企业战略选择[J]. 宋志伟,庞世明. 旅游学刊. 2017(06)
[5]中国旅游发展笔谈——“一带一路”与中国旅游业发展(一)[J]. 张凌云. 旅游学刊. 2017(05)
[6]冰雪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发展趋势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 刘春萍.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7(01)
[7]“生态文明”战略机遇期体育健身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创新研究——以我国世界遗产地为例[J]. 张强,邓忠伟,陈浩.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6(12)
[8]旅游公共服务质量量表的设计与检验[J]. 李健仪,谢礼珊,关新华. 旅游学刊. 2016(11)
[9]冰雪旅游业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研究[J]. 王飞.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6(10)
[10]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与路径机制[J]. 杨强. 体育学刊. 2016(04)
本文编号:33730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337309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