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周边外交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习近平周边外交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习近平外交思想 周边外交 “一带一路”战略 合作共赢
【摘要】:“亲仁善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重视与周边邻国建立友好关系是自古以来中外关系的底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断开拓外交新局面,不仅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孤立与封锁,而且与周边逐步建立起了睦邻友好关系。但是,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中国外交面临诸多挑战:从地缘经济角度看,中国与周边国家在产业和出口等方面的竞争愈发激烈;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国威胁论”在周边国家盛行,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关系更加微妙;从地缘军事而言,中国与一些国家存在领土分歧,军事对峙时有发生;从国际关系看,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双边与多边关系更加复杂。因此,周边外交已是中国当前外交的主要挑战和外交工作的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届党中央执政之后,审时度势,调整和完善中国外交战略布局,“周边外交”成为继“大国外交”之后最为引人注目的外交方略。但是,在学界聚焦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过程中,对周边外交思想的研究则相对薄弱,无法满足新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理论诉求,需学界的及时跟进。基于此,本文拟从四个方面系统探究习近平周边外交思想及其实践。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厘清习近平周边外交思想形成的基础。就理论基础而言,包括中国传统对外关系思想的扬弃,对西方外交理论的批判性借鉴,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承继;就其实践基础而言,主要是对新中国历届领导人周边外交实践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其次,重点发掘和凝练习近平周边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色。从经济、政治、文化、军事角度阐述了习近平周边外交思想的内容,并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届领导人的周边外交思想比较,发现习近平周边外交思想的特色。再次,以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周边外交实践检视习近平周边外交思想的践履情况,本部分选取中国与俄罗斯、印度、东盟这些国家或区域组织的外交典型案例,“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情况等,从实践维度观察习近平周边外交思想的实践。最后,通过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探讨,本文认为,习近平周边外交思想为中国外交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为中国发展营造和平友好的国际环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随着习近平周边外交理论与实践的耦合互动,必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中国特色周边外交理论体系。
【关键词】:习近平外交思想 周边外交 “一带一路”战略 合作共赢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82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一、绪论10-26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0-15
- 1.研究背景10-13
- 2.研究意义13-15
- (二)文献综述15-22
- 1.国内研究情况15-20
- 2.国外研究情况20-22
- (三)周边概念界定22-24
- 1.周边概念的内涵22-24
- 2.周边概念的外延24
-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与研究方法24-26
- 1.创新之处24-25
- 2.研究方法25-26
- 二、习近平周边外交思想的形成基础26-42
- (一)理论基础26-37
- 1.中国传统文化思想26-29
- 2.西方外交理论29-32
- 3.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32-37
- (二)实践基础37-41
- 1.革命外交时期中国周边外交实践38-39
- 2.发展外交时期中国周边外交实践39-40
- 3.大国外交初期中国周边外交实践40-41
- 本章小结41-42
- 三、习近平周边外交思想内容及特色42-60
- (一)习近平周边外交思想的提出及顶层设计42-48
- 1.习近平周边外交目标: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45-46
- 2.习近平周边外交方针:“亲、诚、惠、容”46-48
- (二)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具体畛域48-55
- 1.经济外交理念:合作共赢48-50
- 2.政治外交理念:和平共处50-52
- 3.文化外交理念:包容互鉴52-54
- 4.军事外交理念:新亚洲安全54-55
- (三)习近平周边外交思想的特色55-60
- 1.彰显“积极有为”新姿态55-57
- 2.强调大国责任意识57-58
- 3.突出“共赢”理念58-60
- 四、习近平周边外交思想的实践与成果60-72
- (一)中俄关系:大国关系的典范60-63
- (二)中印关系:发展中国家合作的榜样63-66
- (三)中国与东盟:中国与区域组织合作的范例66-70
- (四)一带一路:中国周边外交大战略70-72
- 五、习近平周边外交思想的评价72-76
- (一)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72
- (二)指导了当代中国外交实践72-73
- (三)改善了中国国际形象73-74
- (四)裨益于实现“中国梦”和“亚太梦”74-76
- 结语76-78
- 参考文献78-8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5-86
- 致谢86-88
- 附件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泳仁;;传统文化和周恩来的外交思想[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3期
2 易锐;;刘彦外交思想述略[J];三明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3 侯德彤;论洋务派外交思想的近代意识[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4 吴小卫;论新时期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新特点[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年03期
5 李颖;孙中山对日本外交思想发展变化述评[J];国际政治研究;2000年04期
6 高艳萍;简析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历程及其时代意义[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金宝丽;周恩来“求同存异”外交思想的传统文化底蕴[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8 王立荣;谈孙中山对日外交思想的转变[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范炳良,张桂珍;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比较研究[J];理论学习;2001年03期
10 唐兴铨;邓小平外交思想初探[J];学习论坛;200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建洪;;周恩来的外交思想与风格研究述评[A];周恩来研究述评[C];1996年
2 宋晓维;傅广华;;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我国外交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3 李跃华;;论邓小平的外交思想[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4 孙洁琬;;论邓小平对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A];“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张辉;;论邓小平的睦邻外交思想与实践[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6 顾明道;黄武秋;;弘扬周恩来和平发展外交思想 促进地方对外友好交往[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7 李宏;张桂珍;;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研究述评[A];周恩来研究述评[C];1996年
8 于洪君;;邓小平外交思想不断开拓对外工作新局面[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9 刘晓艳;许冠亭;;试论邓小平人民外交思想的实践及其影响[A];纪念建党8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莉菲;石源华;;论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周边外交思想[A];峥嵘岁月 磅礴绚丽——上海市党校系统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尹承德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邓小平外交思想在继承中开新篇[N];解放日报;2014年
2 任海滨;民国对日外交思想研究的创新之作[N];光明日报;2006年
3 记者吕莎;为中国崛起提供外交思想支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杨成绪;邓小平外交思想浅议[N];光明日报;2004年
5 刘华秋;指导新时期对外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N];人民日报;2000年
6 戴严;邓小平外交思想与中非关系(上)[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7 刘积高;邓小平对毛泽东外交思想的丰富和发展[N];经理日报;2004年
8 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姜安;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历史逻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朴仁淑;儒家外交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2 吴功荣;中美外交思想传统的比较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罗珍;历史学视野下的中国知识界外交思想研究-1931-1945[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常城;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经济外交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5 任文峰;木户幸一外交思想与实践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张云筝;宋代外交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佳佳;吴仪经济外交思想与实践初探[D];广西大学;2013年
2 张永利;胡惟德使外期间的外交思想与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3 方芳;毛泽东外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4 郭丹;毛泽东、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5 王慧燕;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赵雪;邓小平外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7 郝荣;习近平周边外交思想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8 温娟;党的十八以来我国外交思想的哲学分析[D];云南大学;2016年
9 杨绍琼;周恩来人民外交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10 方慧;许景澄外交思想和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230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623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