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渭清浊:乾隆朝的考察辨析及其功用意义

发布时间:2017-10-09 19:00

  本文关键词:泾渭清浊:乾隆朝的考察辨析及其功用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泾以渭浊 泾渭分明 清代 乾隆 环境史


【摘要】:综合分析清代泾渭清浊的年内差异,可以发现泾清渭浊、泾浊渭清均较常见,泾渭二水在交汇处孰清孰浊并非恒定不变,亦非总是泾渭分明。然而,乾隆皇帝将《诗经》中"泾以渭浊"认定为泾清渭浊,奉命实地考察的官员亦得出相同结论,这一认知、调查以及御制诗文遂被镌诸碑石,拓片则钦赐王公大吏,以期达到吏治规训等目的,并对后人解读该诗句及辨识泾渭清浊产生了直接影响。以此为个案,尝试既考察不同群体的环境观念,又重视不同认知的整合统一,将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有利于推动环境史研究。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关键词】泾以渭浊 泾渭分明 清代 乾隆 环境史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清代以来北方水文化史料整理与研究”(14AZD06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49
【正文快照】: 一、前人研究及问题所在成语“泾渭分明”家喻户晓,原本指泾河与渭河在关中交汇处,一水显得较清澈,另一水显得较浑浊,二者清浊对比明显。《诗经》中即有“泾以渭浊,堤堤其扯”的诗句,①反映了二水的清浊差异。然而泾、渭二水孰清孰浊,自古以来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水利、地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邵炳军;;春秋诗歌“叙述者”介入叙事的多元形态——以两周之际“二王并立”时期诗作为中心[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2 马昕露;;论《周颂·闵予小子》组诗的历史背景及文化意蕴[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年09期

3 李炳海;;《诗经》中“斯”字的表达功能及相关物类事象的辨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雍鹏;许谦及《诗集传名物钞》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2 徐萌;《诗经》兽意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后冉;《诗经》木意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01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001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7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